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十四五” 期间,镇江现代服务业如何加码布局?“134X”“535”打造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特色高地

2022-01-11 18:54

今日镇江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量质提升态势。全球最大基因合成供应商金斯瑞与镇江再结缘,新落户镇江新区的项目为年度全市最大规模外资项目;北汽麦格纳技术出口项目,创下我市服务贸易出口最大数额。

这类业态,正是我市现代服务业加码布局的领域之一。近日,我市印发《镇江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我市将构建“134X”空间格局、“535”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特色高地。

资料图 石小刚 摄

六大任务应对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质提效增的良好势头,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082亿元,占GDP比重49.3%,年均增长4.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确立。

“‘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唐艺荣分析,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交汇叠加,为全市服务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务业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不仅如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对全市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和赋能,对各类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整合都带来巨大空间。”

挑战也客观存在。就自身发展层面,我市现代服务业存在亟需解决的短板问题。比如部分服务业行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新兴行业的主导企业规模偏小,总体实力不高,服务业集聚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着力实施服务业载体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产业融合示范、高水平创新驱动、综合改革示范、标准化品牌化提质等六大任务,以此促进服务业“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建成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特色高地。

加快构建“134X”空间格局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布局逐步优化,集聚区发展能级和水平得以提升。

唐艺荣介绍,基于此,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中心引领、三区联动、四带辐射、多极增长”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134X”空间格局。

以“中心引领”为例。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服务、创意设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强化服务业核心功能主承载区地位。

“三区联动”包括东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区、南部镇丹一体化服务业拓展区、西部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之间的联动;“四带辐射”主要是发挥沿江航运物流及旅游休闲发展带、沿312国道现代服务业创新带、沿沪蓉高速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沿宁杭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多极增长”是按照“以点带面、提升功能、强化支撑、集中集聚”的原则,加快布局优化、分类指导,比如强化提升丹阳眼镜城、大学科技园、大禹山创意新社区、惠龙港国际物流园、润州区商务金融服务集聚区、西津渡文化产业园、东恒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等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功能等。

唐艺荣解释,“134X”空间格局是在“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大框架下进行,同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环境容量等因素,“最终实现‘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打造“535”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从国际环境、区域环境,及自身发展等多层面来看,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市服务业面临多重挤压,如何凸显镇江特色优势,成为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此,规划提出,以产业强市战略为引领,围绕“四群八链”,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聚焦服务业细分领域的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镇江特色、较强区域竞争力的“535”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唐艺荣解释,第一个“5”是立足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3”是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三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传统商贸、餐饮、家居等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旅游、养老等行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第二个“5”是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运用,积极培育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规模化、示范化发展。

这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既可以延伸产业链,也可以填补产业空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提出的六大任务中,就包括打造高标准产业融合示范,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20家。

根据规划,到2025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48%左右。(全媒体记者 朱婕 通讯员 姚秀峰)

编辑:陈路

163

今日镇江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量质提升态势。全球最大基因合成供应商金斯瑞与镇江再结缘,新落户镇江新区的项目为年度全市最大规模外资项目;北汽麦格纳技术出口项目,创下我市服务贸易出口最大数额。

这类业态,正是我市现代服务业加码布局的领域之一。近日,我市印发《镇江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我市将构建“134X”空间格局、“535”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特色高地。

资料图 石小刚 摄

六大任务应对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质提效增的良好势头,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082亿元,占GDP比重49.3%,年均增长4.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确立。

“‘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唐艺荣分析,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交汇叠加,为全市服务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务业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不仅如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对全市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和赋能,对各类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整合都带来巨大空间。”

挑战也客观存在。就自身发展层面,我市现代服务业存在亟需解决的短板问题。比如部分服务业行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新兴行业的主导企业规模偏小,总体实力不高,服务业集聚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着力实施服务业载体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产业融合示范、高水平创新驱动、综合改革示范、标准化品牌化提质等六大任务,以此促进服务业“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建成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特色高地。

加快构建“134X”空间格局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布局逐步优化,集聚区发展能级和水平得以提升。

唐艺荣介绍,基于此,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中心引领、三区联动、四带辐射、多极增长”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134X”空间格局。

以“中心引领”为例。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服务、创意设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强化服务业核心功能主承载区地位。

“三区联动”包括东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区、南部镇丹一体化服务业拓展区、西部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之间的联动;“四带辐射”主要是发挥沿江航运物流及旅游休闲发展带、沿312国道现代服务业创新带、沿沪蓉高速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沿宁杭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多极增长”是按照“以点带面、提升功能、强化支撑、集中集聚”的原则,加快布局优化、分类指导,比如强化提升丹阳眼镜城、大学科技园、大禹山创意新社区、惠龙港国际物流园、润州区商务金融服务集聚区、西津渡文化产业园、东恒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等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功能等。

唐艺荣解释,“134X”空间格局是在“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大框架下进行,同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环境容量等因素,“最终实现‘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打造“535”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从国际环境、区域环境,及自身发展等多层面来看,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市服务业面临多重挤压,如何凸显镇江特色优势,成为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此,规划提出,以产业强市战略为引领,围绕“四群八链”,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聚焦服务业细分领域的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镇江特色、较强区域竞争力的“535”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唐艺荣解释,第一个“5”是立足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3”是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三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传统商贸、餐饮、家居等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旅游、养老等行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第二个“5”是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运用,积极培育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规模化、示范化发展。

这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既可以延伸产业链,也可以填补产业空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提出的六大任务中,就包括打造高标准产业融合示范,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20家。

根据规划,到2025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48%左右。(全媒体记者 朱婕 通讯员 姚秀峰)

编辑:陈路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