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淮安: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2022-01-10 21:04

深入推进“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解放思想大讨论,鲜明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创新构建“333”主导产业“六个一”生态,持续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拉练,实现了百亿级、两百亿级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去年1—11月份省公布排名主要指标中淮安70%的指标增幅进入全省前六, 精心策划、创新举办上海城市推介会、淮河华商大会、苏商发展大会、两岸现代农业合作高峰论坛等开放交流活动, 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这一国际性荣誉……

这是近日召开的淮安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亮出的成绩单。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说,全市上下正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逐梦新征程上,扛起光荣使命,矢志跨越赶超,追逐复兴梦想,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找准路子快发展,“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渐成实景

里运河 王昊/摄

高架通、高铁来,城市美、产业兴。五年来,淮安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方向,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走出扬长避短、扬优成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9年12月15日,一个注定载入淮安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长48公里的内环高架正式通车。作为淮安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内环高架搭建起城市各功能片区之间、中心城区与高铁站等重要节点之间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各要素流动,实现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效衔接,标志着淮安进入立体交通新时代。

内环高架不仅提升车速,更见证发展速度。过去五年,淮安聚焦发展定位,产业越来越兴旺、城市越来越美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五年来,淮安“333”主导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近6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较5年前增长133%,共创草坪实现全市民营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数字化联合图审、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等获国务院点赞表扬。

五年来,淮安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商论坛、食博会等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五年来,淮安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持续性转变。聚力建设“江苏美丽中轴”,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编制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五年来,淮安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市场主体数突破70万户、较5年前增长130.65%,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五连降”。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中期评估居全国第三位, 在全省率先建立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模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乡覆盖率达93%,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聚焦民生谋振兴,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芦笋俏销、芡实生金,美丽乡村绿树成荫;高铁高架、城市游园,欢声笑语幸福之城。五年来,淮安因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迸发越来越多的活力与魅力。

涟水县梁岔镇费庄村的葡萄园里,村民王红从2018年开始种植新品种葡萄——阳光玫瑰,经过近4年精心栽培和努力探索,去年葡萄大面积挂果,一串串甜蜜的果实给其家庭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富裕起来的王红没忘乡邻,“在我葡萄园里打工的都是本村农户,常年用工30人,高峰时50人。”王红说,“下一步考虑扩大种植面积,牵头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乡邻致富。”

稳增收永不止步,淮安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过去五年,淮安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以系统性思维谋划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全力突破,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奋力书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篇章。

五年来,淮安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突破4000亿元。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淮安以市为单位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42.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70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3个重点县区摘掉贫困帽子。

五年来,淮安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聚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847万平方米、惠及18万户居民,实施棚改项目169个、4.5万户群众“出棚进楼”,成为全省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房改善完成省定任务的108%,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覆盖率100%,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县区全覆盖。

亲商重商引凤来,凝聚跨越发展澎湃动力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现代化车间 杭卫东/摄

2021年8月12日,在环球时报主办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淮安获评中国“2021(区域)高质量发展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奖项,并作为典型城市在大会作交流发言。

荣誉背后,是淮安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不懈努力。

“精准推送政策值得点赞!申报便利度值得点赞!资金快速兑付值得点赞!”谈及淮安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淮安市盛威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长举接连用三个“点赞”表达自己的感受。去年以来,盛威织造通过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申请了两笔总计4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用时不到10天。

五年来,淮安运用法治化思维探寻问题解决路径,以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为抓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全”(奖补全事项公开、事项全要素展示、业务全流程办理、范围全市域覆盖)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将各类奖补政策集成打包向企业精准推送,推动财政奖补资金高效透明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同时,把推进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作为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的助推器,不断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实现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向“2.0”版本迭代升级,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改革,变企业“寻”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企业“多头跑”变成平台“一次找”,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近年来淮安全力打造“101%服务”金字招牌,实现营商环境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真正让投资创业者感到“吾心安处是淮安”。拓展经济网格化场景应用,将全市在营市场主体纳入353个骨干网格和3484个小微网格,由6796名帮办员主动上门服务,初步实现部门企业“一体联动”、营商服务“一网运转”、经济运行“一屏感知”、风险隐患“一图监管”。

幸福画卷徐徐开,美丽运河尽展“犇跑姿态”

两列高铁奔跑在淮安大地上 陈光晰/摄

清晨,驻足山阳湖畔,看运河之水涓涓流淌;中午,漫步河下古镇,尝古朴小镇特色美食;傍晚,乘上一艘画舫,徜徉在里运河上,听国师塔风铃轻吟……“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好画卷渐次展开。

五年来,淮安不断迎来“高光时刻”。央视秋晚、首届“淮马”和大运河城市非遗展等大型文体活动的举办,让淮安走向世界,打响“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品牌。在淮安的“美丽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大运河建设的成就不仅带动了淮安的发展,更是造福了市民和来淮安的游客,凝聚起推动淮安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1年4月18日,一场全国瞩目的赛事在淮安举行。“犇跑淮安,幸福平安”,15000名马拉松爱好者喊着口号,沿大运河畔激情开跑,春意盎然的运河水城美景惊艳了所有人,也沉醉了跑友的心。随着央视全球直播,淮安又一次惊艳了世界。

运河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019年9月1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公园精彩上演,主舞台造型宛如一艘从历史深处缓缓驶来的帆船,上面有淮安人熟悉的国师塔、运河桥等造型。“中国好人”接兴国激动地说,家乡能举行这样盛大的晚会是全体淮安人的自豪,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淮安紧扣大运河文化的“根”与“魂”,聚焦“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坚持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项目、聚力实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围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一大目标、申创国家级淮安运河旅游度假区一条主线、打造世界治水论坛一个IP”的工作思路,深挖淮安大运河文化内涵,铸造品牌、丰富载体,一个生态、现代、开放、时尚、活跃的新淮安跃然眼前。

通讯员 叶列 陈辉 汪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翟慎良 蔡志明 李先昭 王安琪 张莎沙 陈海霞

记者手记

把“定位”干成“地位”

定位准才能发展好。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淮安确立了未来的奋斗目标: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一新目标,也是淮安对自身发展的崭新定位。

从时间上看,一个地方的自我定位通常要观照历史脉络、立足现实方位、锚定未来方向;从空间上看,准确定位自我也要建立有梯度、有层次的坐标系,把自己置于区域、省域乃至于更大范围内加以审视和规划;从主体上看,一个地方的自我定位还需要最大程度反映民意、汇聚智慧,让发展定位成为共同奋斗的方向。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历史上是“运河之都”“壮丽东南第一州”。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淮安的上述新定位,践行殷殷嘱托、回应市民期待、寄寓复兴梦想,是在新征程上对自身发展所做的清晰规划。

把“定位”变成“地位”,还需要确立切实可行的“路线图”。淮安提出,自觉对标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对标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新坐标,以“补短”推动发展“上高原”,以“强特”带动发展“起高峰”。这是淮安未来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具体抓手,也让人们对当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充满期待。

定位反映主观愿望,地位彰显客观实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自己作了精准“画像”,确立了崭新目标。唯有奋斗,才能把“定位”变成“地位”,让蓝图变成现实。我们相信,淮安人民经过齐心拼搏,一定能实现赶超志向,在现代化新征程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实现城市复兴梦想中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左中甫)

编辑: 陈路

161

深入推进“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解放思想大讨论,鲜明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创新构建“333”主导产业“六个一”生态,持续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拉练,实现了百亿级、两百亿级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去年1—11月份省公布排名主要指标中淮安70%的指标增幅进入全省前六, 精心策划、创新举办上海城市推介会、淮河华商大会、苏商发展大会、两岸现代农业合作高峰论坛等开放交流活动, 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这一国际性荣誉……

这是近日召开的淮安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亮出的成绩单。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说,全市上下正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逐梦新征程上,扛起光荣使命,矢志跨越赶超,追逐复兴梦想,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找准路子快发展,“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渐成实景

里运河 王昊/摄

高架通、高铁来,城市美、产业兴。五年来,淮安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方向,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走出扬长避短、扬优成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9年12月15日,一个注定载入淮安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长48公里的内环高架正式通车。作为淮安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内环高架搭建起城市各功能片区之间、中心城区与高铁站等重要节点之间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各要素流动,实现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效衔接,标志着淮安进入立体交通新时代。

内环高架不仅提升车速,更见证发展速度。过去五年,淮安聚焦发展定位,产业越来越兴旺、城市越来越美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五年来,淮安“333”主导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近6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较5年前增长133%,共创草坪实现全市民营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数字化联合图审、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等获国务院点赞表扬。

五年来,淮安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商论坛、食博会等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五年来,淮安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持续性转变。聚力建设“江苏美丽中轴”,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编制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五年来,淮安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市场主体数突破70万户、较5年前增长130.65%,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五连降”。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中期评估居全国第三位, 在全省率先建立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模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乡覆盖率达93%,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聚焦民生谋振兴,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芦笋俏销、芡实生金,美丽乡村绿树成荫;高铁高架、城市游园,欢声笑语幸福之城。五年来,淮安因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迸发越来越多的活力与魅力。

涟水县梁岔镇费庄村的葡萄园里,村民王红从2018年开始种植新品种葡萄——阳光玫瑰,经过近4年精心栽培和努力探索,去年葡萄大面积挂果,一串串甜蜜的果实给其家庭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富裕起来的王红没忘乡邻,“在我葡萄园里打工的都是本村农户,常年用工30人,高峰时50人。”王红说,“下一步考虑扩大种植面积,牵头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乡邻致富。”

稳增收永不止步,淮安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过去五年,淮安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以系统性思维谋划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全力突破,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奋力书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篇章。

五年来,淮安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突破4000亿元。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淮安以市为单位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42.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70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3个重点县区摘掉贫困帽子。

五年来,淮安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聚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847万平方米、惠及18万户居民,实施棚改项目169个、4.5万户群众“出棚进楼”,成为全省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房改善完成省定任务的108%,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覆盖率100%,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县区全覆盖。

亲商重商引凤来,凝聚跨越发展澎湃动力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现代化车间 杭卫东/摄

2021年8月12日,在环球时报主办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淮安获评中国“2021(区域)高质量发展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奖项,并作为典型城市在大会作交流发言。

荣誉背后,是淮安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不懈努力。

“精准推送政策值得点赞!申报便利度值得点赞!资金快速兑付值得点赞!”谈及淮安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淮安市盛威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长举接连用三个“点赞”表达自己的感受。去年以来,盛威织造通过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申请了两笔总计4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用时不到10天。

五年来,淮安运用法治化思维探寻问题解决路径,以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为抓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全”(奖补全事项公开、事项全要素展示、业务全流程办理、范围全市域覆盖)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将各类奖补政策集成打包向企业精准推送,推动财政奖补资金高效透明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同时,把推进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作为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的助推器,不断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实现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向“2.0”版本迭代升级,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改革,变企业“寻”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企业“多头跑”变成平台“一次找”,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近年来淮安全力打造“101%服务”金字招牌,实现营商环境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真正让投资创业者感到“吾心安处是淮安”。拓展经济网格化场景应用,将全市在营市场主体纳入353个骨干网格和3484个小微网格,由6796名帮办员主动上门服务,初步实现部门企业“一体联动”、营商服务“一网运转”、经济运行“一屏感知”、风险隐患“一图监管”。

幸福画卷徐徐开,美丽运河尽展“犇跑姿态”

两列高铁奔跑在淮安大地上 陈光晰/摄

清晨,驻足山阳湖畔,看运河之水涓涓流淌;中午,漫步河下古镇,尝古朴小镇特色美食;傍晚,乘上一艘画舫,徜徉在里运河上,听国师塔风铃轻吟……“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好画卷渐次展开。

五年来,淮安不断迎来“高光时刻”。央视秋晚、首届“淮马”和大运河城市非遗展等大型文体活动的举办,让淮安走向世界,打响“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品牌。在淮安的“美丽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大运河建设的成就不仅带动了淮安的发展,更是造福了市民和来淮安的游客,凝聚起推动淮安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1年4月18日,一场全国瞩目的赛事在淮安举行。“犇跑淮安,幸福平安”,15000名马拉松爱好者喊着口号,沿大运河畔激情开跑,春意盎然的运河水城美景惊艳了所有人,也沉醉了跑友的心。随着央视全球直播,淮安又一次惊艳了世界。

运河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019年9月1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公园精彩上演,主舞台造型宛如一艘从历史深处缓缓驶来的帆船,上面有淮安人熟悉的国师塔、运河桥等造型。“中国好人”接兴国激动地说,家乡能举行这样盛大的晚会是全体淮安人的自豪,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淮安紧扣大运河文化的“根”与“魂”,聚焦“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坚持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项目、聚力实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围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一大目标、申创国家级淮安运河旅游度假区一条主线、打造世界治水论坛一个IP”的工作思路,深挖淮安大运河文化内涵,铸造品牌、丰富载体,一个生态、现代、开放、时尚、活跃的新淮安跃然眼前。

通讯员 叶列 陈辉 汪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翟慎良 蔡志明 李先昭 王安琪 张莎沙 陈海霞

记者手记

把“定位”干成“地位”

定位准才能发展好。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淮安确立了未来的奋斗目标: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一新目标,也是淮安对自身发展的崭新定位。

从时间上看,一个地方的自我定位通常要观照历史脉络、立足现实方位、锚定未来方向;从空间上看,准确定位自我也要建立有梯度、有层次的坐标系,把自己置于区域、省域乃至于更大范围内加以审视和规划;从主体上看,一个地方的自我定位还需要最大程度反映民意、汇聚智慧,让发展定位成为共同奋斗的方向。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历史上是“运河之都”“壮丽东南第一州”。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淮安的上述新定位,践行殷殷嘱托、回应市民期待、寄寓复兴梦想,是在新征程上对自身发展所做的清晰规划。

把“定位”变成“地位”,还需要确立切实可行的“路线图”。淮安提出,自觉对标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对标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新坐标,以“补短”推动发展“上高原”,以“强特”带动发展“起高峰”。这是淮安未来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具体抓手,也让人们对当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充满期待。

定位反映主观愿望,地位彰显客观实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自己作了精准“画像”,确立了崭新目标。唯有奋斗,才能把“定位”变成“地位”,让蓝图变成现实。我们相信,淮安人民经过齐心拼搏,一定能实现赶超志向,在现代化新征程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实现城市复兴梦想中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左中甫)

编辑: 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