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迈向现代化新镇江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一年来镇江“产业强市取得明显进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要求“2022年提升创新第一动力,在新征程上跑出昂扬姿态”。
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敬东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会议精神,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肖敬东表示,2021年以来全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省、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80余项,发布“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需求17项、发榜金额1700万元,成功揭榜13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6家,高企通过率位居全省前列;举办2021高校院所走进镇江等产学研对接活动近20场,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500多项;获省科学技术奖31项,获奖层次、数量创近年最好成绩;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120亿元,R&D占比达2.4%以上,科技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力显著增强。
科技部门走访服务企业
肖敬东介绍,2022年,全市科技系统将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提升创新第一动力”要求,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大局大势,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工作取得实效、干出亮点,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超2.5%,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达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8%,为产业强起来提供科技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标,肖敬东表示,2022年将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四梁八柱”工作布局,擦亮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镇江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家级招牌,认真研究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紧扣R&D研发投入增长、高企源头培育、孵化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重点,切实发挥好高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市一盘棋、全力求突破,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基地。
一是聚焦产业强市,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瞄准“四群八链”重大技术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省产院探索成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引导基金,围绕“四群八链”链主、骨干企业,梳理凝练一批有效关键技术需求,发布“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30项左右,今年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0项以上,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成果,推动科技自力自强和产业自主可控。
二是优化创新布局,建强科创平台载体。成立“镇江市孵化载体联盟”,编制“全市孵化载体建设图谱”;探索科技孵化载体建设“赛马”制度,围绕硬件提升、配套提档、服务提质,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孵化功能完善、孵化绩效明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载体建设量质并举。建强创新平台,支持“四群八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以上。发挥市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功能,探索“总院+专业所”的“1+N”运行模式,围绕“四群八链”引导支持建设一批新型产业研发机构。聚焦重点片区功能定位,积极推动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不断对接创新资源,加快提升金牛山创新核心区、长山产教融合发展区、官塘创新社区等片区的创新功能。
三是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培育质效。围绕“四群八链”保存量、挖增量、提质量,统筹旗舰型科技高峰企业与“专精特新”高原企业培育,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精准落实引才政策,举办国家科技领军人才镇江行活动,帮助“四群八链”企业引进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健全高成长性科技中小微企业挖掘、培养、扶持机制,推动企业加速成长为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有效扩大高企源头,全年申报高企700家以上。
四是抓好科技招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水平、高质量举办第三届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合作大会,坚持“求实效、创品牌”的工作要求,邀请与镇江产业契合度高的高校院所走进镇江,大力推进科技项目、研发平台、高端人才等全方位的合作,打造产学研合作“镇江样板”。真正用好镇江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科教资源,重点发挥江大、江科大等驻镇院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寻求先进科技成果与镇江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郑淇元)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