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46)

2022-01-08 12:56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46)

王景曙

【续昨日《第十章  此情如江水长流》之《59.袍泽之谊》(今日4200字)】

60.硬核“支前”

张菲菲从前线归来后的工作小结中,有一段内容连着用了7个“谢谢”,其中之一就是“谢谢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每日三餐送到之时,他们都会在微信群里亲切地喊道:‘家人们,开饭啦。’在寒冷的冬日里,为我们煮上一杯热热的奶茶;每当队员们有快递寄到时,会细心地帮我们签收,妥善保管;当班车到来时,会在群里提醒队员们及时上车;每天凌晨3点半左右,值班工作人员总会问一句:‘伙伴们都到家了吗?’在确保我们当天最后一班医护人员回到酒店才关门休息……”

“酒店方面怕我们吃不饱,大堂前台一直摆放着泡面、零食、酸奶,无限量供应。”袁晨琳回忆这样的周到细致。

一篇相关报道显示:张菲菲和袁晨琳所战斗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每天需供餐8000份。”针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口味差异,为保障每名患者和医护人员按时吃上放心、舒心的热腾腾食物,方舱后勤保障组成立了工作专班,主动收集信息,尽可能满足多元需求。

前述李维亚在黄石大冶一共就写了5篇“日记”,2月23日的“日记3”中她写道:“因为不能堂食,我们每次都要戴上口罩去食堂将饭菜打回宿舍进食。我穿上外出服,正准备出门,打开房门,发现门上挂着一个小贺卡,打开贺卡,还是手写的,满满两面……”

尊敬的江苏援冶医疗队各位白衣战士:

您们好!

我们是大冶市铜草花志愿服务队,欢迎您们来到青铜故里——大冶。与您们伟大的选择相比,此时,我们任何的话语都显得平凡而又普通,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想说,冬,是世界的冬;安,是您们给的安。有您们的守护,真好!     您们守护我们平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为您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要您们生活中有任何需要,志愿队24小时为您守护。联系人:XXX,电话:XXX。

李维亚讲述,因为不允许开中央空调,房间里也没有晾晒的地方,大家下班后需要清洗的洗手衣无法及时干燥,而又要等着穿,通过渠道反映上去后,“仅仅一个多小时”,每个队员的房间门口就送来一只油汀。

如同武汉方舱队员们所住酒店工作人员把队员们称为“家人”,与李维亚同在大冶的冷牧薇,一边把镇江称为“老家”,一边则把大冶称为“新家”。冷牧薇回忆,那阵子几乎每天都“开门有喜”;阳韬2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回来又有小惊喜,后勤给我们分发了鸭脖子,越吃越有味道。”而孙玮感慨,“……源源不断地送过来,都快把我们宠坏了!”

因为驻地酒店离上班医院正常只有15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所以“先遣6勇士”所在的“江苏一队”队员们,上下班是不需要班车接送。赵燕燕讲述,途中常有素不相识的市民停下来,向“一看就知道是医护人员”的他们挥手致敬。有一次,一辆面包车在他们身边缓缓停住,疑惑之际,“司机下来就问我们要不要送”。原来,这是一名服务志愿者。

纪寸草、谢念叶、虞海燕那天临时接到加班通知,通勤车出发时,司机因不知道人数增加,把她们三人给“撂下了”。尴尬之际,另一位素不相识、正准备下班的工作司机得知情况后,用自己的私家车开了近一小时把她们送达,临别还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供队员们不备之需。

“他们不惧风险冲在一线,运送物资、参与消杀甚至帮助患者清理各种垃圾。”巫章娟讲述,一天晚上她下班回到酒店时,碰到一名正在忙碌着的志愿者,小聊几句方知,他当天一整天下来竟然还没顾上吃一顿饭。

下班回到驻地的张古方,经常在酒店门口站上一会,寻找那些“让我敬重而泪目”的街头战“疫”者、那些风雨无阻地支援“疫”线的志愿者们。因为始终身处危险地带,很多志愿者出于对家人安全的考虑,长时间不回家,车厢成为他们临时的栖息地。张古方把这些志愿者称为“我们的护航员”,称“他们也是逆行者”。

在武汉市蔡甸区参与社区防控的栾立敏,主要任务就是奔波于面广量大的基层各点,从而更充分见证了抗疫志愿者这个群体的辛劳与顽强,物资配送、卡口值守、测温排查……许多滞留在武汉的年轻人就地转变为社区服务志愿者,“一些95后的小姑娘,看上去柔柔弱弱,手上拎的菜、米、油可不算轻,一趟一趟地跑。”

前述张菲菲的7个“谢谢”中,有一个就是“谢谢司机师傅们不分昼夜准点接送我们往返”。负责接送方舱队员的通勤车,是武汉市202路公交车,队员们都亲切地简称为“202”。

同是“方舱姑娘”的陈雁翎讲述,这些“202”师傅们每天起早贪黑,“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驻地门口等候着;当我们深夜回到驻地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时,他们还在路上继续奔波。”

感言“大冶人民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的肖花,也讲述了援鄂队员与班车司机之间的一个小故事:那天夜里,肖花等队员下班返回驻地途中,有人不经意地嘀咕了一声“好想来杯奶茶啊”,顿时引起众人共鸣,“因为刚刚出仓,大量脱水让很多人都感到口渴”。

司机听到后,主动接过话茬:“我先把你们送到酒店吧,再去街上转转看哪里还有店开着,买到后我就放在你们酒店前台。”师傅的一番话顿时把队员们“吓”了一跳,肖花回忆,大家赶紧合力解释“千万千万不要去,我们就是说着玩玩的”,师傅还在坚持要买:“你们帮了我们这么大忙,跟你们比,我做这点事算什么。”虽然后来总算成功劝止,但“这份心意真的太珍贵了”。

因为心疼这些“名副其实24小时在线”的班车司机们,张古方经常“将房间里的泡面和面包整理起来”,带出去送给超负荷劳作的他们,“愿他们百忙之中能多补充些能量”;而与“202”司机间也建立起深厚“战友情”的汤倩,盘算着如果自己的防护物资一段时间内有所富余,就会打包转送给师傅们。

黄石那边疾控中心的丁咏霞,一天领到的任务是“和战友小华华下乡运送标本”。丁咏霞日记中写道:“上午跑了6个医院,来去5个多小时,中午1点多才回到单位吃午饭。”稍事休息,又得再出发去剩下的另两家医院拿样,但这时,丁咏霞发现“司机大哥已经在车椅上睡着了”。“不忍心打扰”的丁咏霞,一想到战友们还在等着这些样本进实验室,“只能狠狠心把他叫醒”。

3月7日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休舱的前一天,陈雁翎上完援鄂期间的“最后一个大夜班、最后一个夜班、最后一个班”,出仓时实际上已是3月8日的凌晨2点。她刚走近停候在那里的“202”,当班司机就拿出一件防护服请她签名,上面已经签了不少名,除了江苏,还有黑龙江的队员——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里并无该省队员。陈雁翎讲述,司机告诉自己接完她们之后还要再赶别的场地接队员,“他们一夜都在忙碌”。

这是陈雁翎“平生第一次给别人签名”,并且还当场获得了“回礼”:司机送给她一套武汉风景名胜明信片,以及一封手书感谢信。

寥寥如语、“有情不在长”的这封手书感谢信,落款并不是司机个人签名,而是盖着“武汉市公交集团经开公司沌阳分公司”的鲜红印章,代表着来自整整一家单位的祝福。从信的内容看,这个时候无论公交公司还是当班的“202”司机,“应该并不知道我们第二天就休舱”,只是赶在一个特定节日的时点。

相隔3小时后,人在酒店、“通宵未眠”的陈雁翎,于当天清晨5点在朋友圈率先晒出自己的节日礼物,配文:“叮咚!来自班车师傅们的心意已查收。”

“三八”节这天休舱,是送给武汉体育中心所有方舱姑娘们的礼物。当天集体去往方舱合影,这是姑娘们最后一趟(往返)坐“202”。途中穿越前述常常让袁晨琳感到“疲惫消失殆尽”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时,司机师傅专门在桥上做了短暂停留——这是整个方舱战斗期间仅有的一次中途停车下人。“来武汉这么久了,你们长江大桥都没去过,这里也很漂亮的,去拍拍照做个纪念吧。”

后来,令很多方舱队员最满意的“前线照片”之一,便是拍摄于这座桥上。大家一直深深感怀于司机师傅如此体贴的悉心。

硬核“支前”的力量,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孙志伟讲述,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里,一位患者是当地养鱼的农民,出院时,“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他,决定把自家鱼塘里大约5万斤鱼全部捐给当地疫情防控后勤保障部门。

“今天一上班,我接到的任务是到当地一养殖户家给家禽采样。”丁咏霞日记中记录,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听主人介绍,他家养了绿头鸭、七彩锦鸡、草鱼还有小龙虾。因为疫情,“今年的生意很受影响”,不过让主人很欣慰的是,凡买了自己家禽的客户,“一个个都打电话过去问了,没有一例感染新冠肺炎。”采完样临别前,淳朴的养殖户一定要让丁咏霞他们带条鱼走,被婉拒后,“他就邀请我们等疫情结束了,去他家吃小龙虾。”

包括镇江的12人在内,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共有68名队员派赴在黄石大冶,另有钟南山院士团队的14名广东队员也在大冶。时过境迁的6月上旬,两省队员们都意外地收到来自大冶的一份贴有“加急件”的特别快递:寄的是当地有名的狗血桃。

寄快递的是大冶市金湖街办私人农场主石勇。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自当月6日开始,石勇便开始在朋友圈中招募志愿者,帮忙采摘了1200斤鲜桃,快递发往江苏、广东,仅快递邮费就花了2000余元。既是表达对远方“撤兵之后不撤情”的感恩之心,也是请大家分享自己的丰收喜悦。

石勇的儿子在政府部门上班,疫情防控期间在大冶市金牛镇参与做围挡,“三天两夜就做了8000米长”。很想为抗疫也出点力的石勇,几经周折,托朋友从浙江采购了4000多双医用手套,送给金湖卫生院及附近的乡村值守卡点。

报道中讲述,疫情形势严峻的2月底,曾有人上门欲花高价购买石勇家果园里散养的土鸡,因为“专家说多喝鸡汤能提高免疫力”,尽管“还欠着银行60多万贷款”,生意面前主人却不为所动,因为这些土鸡的用途他早早就已有了打算。由于疫情期间招不到人,3月1日这天半夜里,石勇将全家人统统喊醒,将舍不得卖的40只土鸡全部宰杀,清理干净后送到了江苏援大冶医疗队下榻的酒店,供队员们补充营养。

本书第三章、第15节《被“惯你一世”的儿媳》中曾讲述,总共只带了5只N95口罩就开赴前线的冷惠阳,当时内心极度不安,后经表哥辗转努力,一位武汉“朋友的朋友”毅然表示“你们为武汉付出了,我们也要付出”,从自己备存的N95中拿出了2盒,“那个时候,这就是无价之宝,一只N95可能就相当于一条命。”冷惠阳充满感激地回忆。

但是,彼时封城才10余天,偌大武汉城里,小小的2盒口罩要想真正送达医疗队驻地冷惠阳手中,实非易事。冷惠阳后来才得知,由于区域性交通管控,表哥“朋友的朋友”是3人共同接力,才总算完成了口罩传递,“一个人只能开车到这里,然后另一个人再从这一段开到那一段……”

【明日请看《第十一章  另一种“出发”》】

编辑:陈路

198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46)

王景曙

【续昨日《第十章  此情如江水长流》之《59.袍泽之谊》(今日4200字)】

60.硬核“支前”

张菲菲从前线归来后的工作小结中,有一段内容连着用了7个“谢谢”,其中之一就是“谢谢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每日三餐送到之时,他们都会在微信群里亲切地喊道:‘家人们,开饭啦。’在寒冷的冬日里,为我们煮上一杯热热的奶茶;每当队员们有快递寄到时,会细心地帮我们签收,妥善保管;当班车到来时,会在群里提醒队员们及时上车;每天凌晨3点半左右,值班工作人员总会问一句:‘伙伴们都到家了吗?’在确保我们当天最后一班医护人员回到酒店才关门休息……”

“酒店方面怕我们吃不饱,大堂前台一直摆放着泡面、零食、酸奶,无限量供应。”袁晨琳回忆这样的周到细致。

一篇相关报道显示:张菲菲和袁晨琳所战斗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每天需供餐8000份。”针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口味差异,为保障每名患者和医护人员按时吃上放心、舒心的热腾腾食物,方舱后勤保障组成立了工作专班,主动收集信息,尽可能满足多元需求。

前述李维亚在黄石大冶一共就写了5篇“日记”,2月23日的“日记3”中她写道:“因为不能堂食,我们每次都要戴上口罩去食堂将饭菜打回宿舍进食。我穿上外出服,正准备出门,打开房门,发现门上挂着一个小贺卡,打开贺卡,还是手写的,满满两面……”

尊敬的江苏援冶医疗队各位白衣战士:

您们好!

我们是大冶市铜草花志愿服务队,欢迎您们来到青铜故里——大冶。与您们伟大的选择相比,此时,我们任何的话语都显得平凡而又普通,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想说,冬,是世界的冬;安,是您们给的安。有您们的守护,真好!     您们守护我们平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为您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要您们生活中有任何需要,志愿队24小时为您守护。联系人:XXX,电话:XXX。

李维亚讲述,因为不允许开中央空调,房间里也没有晾晒的地方,大家下班后需要清洗的洗手衣无法及时干燥,而又要等着穿,通过渠道反映上去后,“仅仅一个多小时”,每个队员的房间门口就送来一只油汀。

如同武汉方舱队员们所住酒店工作人员把队员们称为“家人”,与李维亚同在大冶的冷牧薇,一边把镇江称为“老家”,一边则把大冶称为“新家”。冷牧薇回忆,那阵子几乎每天都“开门有喜”;阳韬2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回来又有小惊喜,后勤给我们分发了鸭脖子,越吃越有味道。”而孙玮感慨,“……源源不断地送过来,都快把我们宠坏了!”

因为驻地酒店离上班医院正常只有15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所以“先遣6勇士”所在的“江苏一队”队员们,上下班是不需要班车接送。赵燕燕讲述,途中常有素不相识的市民停下来,向“一看就知道是医护人员”的他们挥手致敬。有一次,一辆面包车在他们身边缓缓停住,疑惑之际,“司机下来就问我们要不要送”。原来,这是一名服务志愿者。

纪寸草、谢念叶、虞海燕那天临时接到加班通知,通勤车出发时,司机因不知道人数增加,把她们三人给“撂下了”。尴尬之际,另一位素不相识、正准备下班的工作司机得知情况后,用自己的私家车开了近一小时把她们送达,临别还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供队员们不备之需。

“他们不惧风险冲在一线,运送物资、参与消杀甚至帮助患者清理各种垃圾。”巫章娟讲述,一天晚上她下班回到酒店时,碰到一名正在忙碌着的志愿者,小聊几句方知,他当天一整天下来竟然还没顾上吃一顿饭。

下班回到驻地的张古方,经常在酒店门口站上一会,寻找那些“让我敬重而泪目”的街头战“疫”者、那些风雨无阻地支援“疫”线的志愿者们。因为始终身处危险地带,很多志愿者出于对家人安全的考虑,长时间不回家,车厢成为他们临时的栖息地。张古方把这些志愿者称为“我们的护航员”,称“他们也是逆行者”。

在武汉市蔡甸区参与社区防控的栾立敏,主要任务就是奔波于面广量大的基层各点,从而更充分见证了抗疫志愿者这个群体的辛劳与顽强,物资配送、卡口值守、测温排查……许多滞留在武汉的年轻人就地转变为社区服务志愿者,“一些95后的小姑娘,看上去柔柔弱弱,手上拎的菜、米、油可不算轻,一趟一趟地跑。”

前述张菲菲的7个“谢谢”中,有一个就是“谢谢司机师傅们不分昼夜准点接送我们往返”。负责接送方舱队员的通勤车,是武汉市202路公交车,队员们都亲切地简称为“202”。

同是“方舱姑娘”的陈雁翎讲述,这些“202”师傅们每天起早贪黑,“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驻地门口等候着;当我们深夜回到驻地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时,他们还在路上继续奔波。”

感言“大冶人民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的肖花,也讲述了援鄂队员与班车司机之间的一个小故事:那天夜里,肖花等队员下班返回驻地途中,有人不经意地嘀咕了一声“好想来杯奶茶啊”,顿时引起众人共鸣,“因为刚刚出仓,大量脱水让很多人都感到口渴”。

司机听到后,主动接过话茬:“我先把你们送到酒店吧,再去街上转转看哪里还有店开着,买到后我就放在你们酒店前台。”师傅的一番话顿时把队员们“吓”了一跳,肖花回忆,大家赶紧合力解释“千万千万不要去,我们就是说着玩玩的”,师傅还在坚持要买:“你们帮了我们这么大忙,跟你们比,我做这点事算什么。”虽然后来总算成功劝止,但“这份心意真的太珍贵了”。

因为心疼这些“名副其实24小时在线”的班车司机们,张古方经常“将房间里的泡面和面包整理起来”,带出去送给超负荷劳作的他们,“愿他们百忙之中能多补充些能量”;而与“202”司机间也建立起深厚“战友情”的汤倩,盘算着如果自己的防护物资一段时间内有所富余,就会打包转送给师傅们。

黄石那边疾控中心的丁咏霞,一天领到的任务是“和战友小华华下乡运送标本”。丁咏霞日记中写道:“上午跑了6个医院,来去5个多小时,中午1点多才回到单位吃午饭。”稍事休息,又得再出发去剩下的另两家医院拿样,但这时,丁咏霞发现“司机大哥已经在车椅上睡着了”。“不忍心打扰”的丁咏霞,一想到战友们还在等着这些样本进实验室,“只能狠狠心把他叫醒”。

3月7日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休舱的前一天,陈雁翎上完援鄂期间的“最后一个大夜班、最后一个夜班、最后一个班”,出仓时实际上已是3月8日的凌晨2点。她刚走近停候在那里的“202”,当班司机就拿出一件防护服请她签名,上面已经签了不少名,除了江苏,还有黑龙江的队员——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里并无该省队员。陈雁翎讲述,司机告诉自己接完她们之后还要再赶别的场地接队员,“他们一夜都在忙碌”。

这是陈雁翎“平生第一次给别人签名”,并且还当场获得了“回礼”:司机送给她一套武汉风景名胜明信片,以及一封手书感谢信。

寥寥如语、“有情不在长”的这封手书感谢信,落款并不是司机个人签名,而是盖着“武汉市公交集团经开公司沌阳分公司”的鲜红印章,代表着来自整整一家单位的祝福。从信的内容看,这个时候无论公交公司还是当班的“202”司机,“应该并不知道我们第二天就休舱”,只是赶在一个特定节日的时点。

相隔3小时后,人在酒店、“通宵未眠”的陈雁翎,于当天清晨5点在朋友圈率先晒出自己的节日礼物,配文:“叮咚!来自班车师傅们的心意已查收。”

“三八”节这天休舱,是送给武汉体育中心所有方舱姑娘们的礼物。当天集体去往方舱合影,这是姑娘们最后一趟(往返)坐“202”。途中穿越前述常常让袁晨琳感到“疲惫消失殆尽”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时,司机师傅专门在桥上做了短暂停留——这是整个方舱战斗期间仅有的一次中途停车下人。“来武汉这么久了,你们长江大桥都没去过,这里也很漂亮的,去拍拍照做个纪念吧。”

后来,令很多方舱队员最满意的“前线照片”之一,便是拍摄于这座桥上。大家一直深深感怀于司机师傅如此体贴的悉心。

硬核“支前”的力量,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孙志伟讲述,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里,一位患者是当地养鱼的农民,出院时,“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他,决定把自家鱼塘里大约5万斤鱼全部捐给当地疫情防控后勤保障部门。

“今天一上班,我接到的任务是到当地一养殖户家给家禽采样。”丁咏霞日记中记录,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听主人介绍,他家养了绿头鸭、七彩锦鸡、草鱼还有小龙虾。因为疫情,“今年的生意很受影响”,不过让主人很欣慰的是,凡买了自己家禽的客户,“一个个都打电话过去问了,没有一例感染新冠肺炎。”采完样临别前,淳朴的养殖户一定要让丁咏霞他们带条鱼走,被婉拒后,“他就邀请我们等疫情结束了,去他家吃小龙虾。”

包括镇江的12人在内,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共有68名队员派赴在黄石大冶,另有钟南山院士团队的14名广东队员也在大冶。时过境迁的6月上旬,两省队员们都意外地收到来自大冶的一份贴有“加急件”的特别快递:寄的是当地有名的狗血桃。

寄快递的是大冶市金湖街办私人农场主石勇。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自当月6日开始,石勇便开始在朋友圈中招募志愿者,帮忙采摘了1200斤鲜桃,快递发往江苏、广东,仅快递邮费就花了2000余元。既是表达对远方“撤兵之后不撤情”的感恩之心,也是请大家分享自己的丰收喜悦。

石勇的儿子在政府部门上班,疫情防控期间在大冶市金牛镇参与做围挡,“三天两夜就做了8000米长”。很想为抗疫也出点力的石勇,几经周折,托朋友从浙江采购了4000多双医用手套,送给金湖卫生院及附近的乡村值守卡点。

报道中讲述,疫情形势严峻的2月底,曾有人上门欲花高价购买石勇家果园里散养的土鸡,因为“专家说多喝鸡汤能提高免疫力”,尽管“还欠着银行60多万贷款”,生意面前主人却不为所动,因为这些土鸡的用途他早早就已有了打算。由于疫情期间招不到人,3月1日这天半夜里,石勇将全家人统统喊醒,将舍不得卖的40只土鸡全部宰杀,清理干净后送到了江苏援大冶医疗队下榻的酒店,供队员们补充营养。

本书第三章、第15节《被“惯你一世”的儿媳》中曾讲述,总共只带了5只N95口罩就开赴前线的冷惠阳,当时内心极度不安,后经表哥辗转努力,一位武汉“朋友的朋友”毅然表示“你们为武汉付出了,我们也要付出”,从自己备存的N95中拿出了2盒,“那个时候,这就是无价之宝,一只N95可能就相当于一条命。”冷惠阳充满感激地回忆。

但是,彼时封城才10余天,偌大武汉城里,小小的2盒口罩要想真正送达医疗队驻地冷惠阳手中,实非易事。冷惠阳后来才得知,由于区域性交通管控,表哥“朋友的朋友”是3人共同接力,才总算完成了口罩传递,“一个人只能开车到这里,然后另一个人再从这一段开到那一段……”

【明日请看《第十一章  另一种“出发”》】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