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这样感慨“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向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新时代飞跃的百年奋进路。
细心、恒心、责任心,心心相印架起脱贫攻坚“连心桥”。2012年我国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突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波澜壮阔。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队,每一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网络扶贫等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措施到位。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激励了无数人的创业热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生活,实现了无数人的幸福梦想。
农业、农村、农民,环环相扣架起乡村振兴“立交桥”。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关系到国民素质、乡村振兴,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2月25日,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重中之重。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充分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广袤的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全国上下正以时不我待之势,共同努力、挥洒汗水,倡导文明新风、提升治理能力,深耕细作、有所作为。
共建、共享、共赢,美美与共架起共同富裕“彩虹桥”。共同富裕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朴素愿望,涤荡着“天下大同”“民惟邦本”的社会理想,铸就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精神。共同富裕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育幼、居住、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广角度的高质量发展,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是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共同富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向质变循环发展的递进过程,既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又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会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同地区富裕的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的差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富裕美丽中国正稳步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拓“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坚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砥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勇毅前行,才能实现从一个节点向新一个节点的迈进,从一个飞跃向新一个飞跃的挺进。(宜声)
来源:太湖明珠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