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39)

2022-01-01 13:24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39)

王景曙

【续昨日《第八章 走向胜利》(今日7000字)】

第九章  去时数九寒,归来春意浓

52.首归:6+29=35

奋战不问归期,而时间终究会以“拐点”的名义改变一切。

战“疫”局势的一天天向好,深层合拍着人们心中“对春天的呼唤”。不觉间,这座城市最著名的樱花已越开越浓;同样不经意间,凯旋的这一天悄然到来。正当其时的宜人物候,为勇士们的回家之路烘托某种温情写意。

3月17日下午4点多钟,张建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办理出发事宜的时候,身上穿着件十分轻薄的冲锋衣——这很契合当天武汉最高达到22℃的气温。即便如此,搬运行李“稍微用些力”,身上还会出汗。这件穿了没多久、基本算是新衣裳的冲锋衣,并非张建国从镇江带到武汉,而是在前线由组织上发放,相当于队服。

距此52天前,1月26日那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张建国和孙志伟、赵燕燕、季冬梅、张艳红、王笠等“先遣6勇士”,从镇江站南广场乘坐D2212出征武汉的时候,无不身着厚重的冬装,以及揣着“凝重的心情”。

时赵燕燕还裹了一条长长的花围巾。很普通棉质材料、却“给过我幸运”的这条围巾,“颜色蛮鲜亮的,打破了我一贯穿衣服的风格”,它已经跟随主人“大概七八年了”。

赵燕燕的红围巾

回忆中,记不得围巾具体是在哪里买的,但赵燕燕记得这样一段经历:有一年冬天参加一场重要的培训,赵燕燕全程戴着这条围巾参与,后来在考试中“发挥得还不错”,取得令主人满意的名次,“随着年龄增长,我对这些可能会有些相信吧。”

花围巾以无言的陪伴,再次把幸运带给赵燕燕、也带给赵燕燕的所有战友们;带给那些身体上终于摆脱疾病折磨的患者、也带给心灵上终于走出煎熬阴影的每一位武汉人。如今,向这座自己战斗过的城市告别之际,围巾也被赵燕燕悉心叠好、装入行囊,“这个不能丢!”

相关史料显示,“撤兵”议题是于3月15日首次与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见面”。当天下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召集各省在汉总领队开会,会议精神主要有三条:一、3月20日前,已经在休整的医疗队(主要是方舱医院和紧急救援队)分批撤离;二、3月20日至3月底,安排已没有救治任务的医疗队返程;三、重症救治医疗队和委属委管医院医疗队最后撤离,时间待定。

虽然“各队可提前做好准备(总结,物资清点、交接)”,但撤兵方案须“明天上午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研究,经同意后立即实施”。“明天上午”,也就是3月16日上午,当天上报当天就获批了;“立即实施”,便是获批后的第二天就实施——3月17日。从出征到收兵,医疗队的管理始终彰显令行禁止的“准军事化”特征。

首批撤兵的3月17日,共有41支援鄂医疗队、3675人离鄂返乡,其中,包括相当于派出队员总量1/4的709名江苏队员,他们分别来自12个设区市的151家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10家省直省管医院。分乘6个航班飞抵南京的709名首归江苏队员中,镇江共35人:除“先遣6勇士”,另29人为同一批次的“方舱队员”。

一次突如其来的非常灾难,一段跨省相融的两地情缘,一场说走就走的战友告别。告别始于回家通知正式下达后的3月16日“第一时间”。

16日下午,第一批镇江队队长张建国在拥有62名群员的“武汉江夏发热病房医护群里”集体辞行:“江夏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明天就要走了,大家能够一起战斗是种缘分;人生中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感谢这两个月的征程中有你们,永远珍惜这份感情!欢迎大家来江苏做客!”

辞行消息一经发出,“群”情涌动。当地医生丁道银迅速@张建国:“老张,舍不得你们走啊(流泪表情符号)。”神经内科胡珺也@张建国,长段告白:“来不及告别,感谢江苏医疗队在武汉市疫情最严重、江夏区资源最紧缺的时候,千里驰援,雪中送炭!在重症医学科一个多月的共同战斗中,虽然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被感染的高风险,但是您们一直全身心地支援和指导,战胜疫情,您们功不可没,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这段共同战斗的经历将是最美好的回忆!”

群里还有其他城市的江苏队员,时群名“副组长贾凌”还礼并劝慰江夏战友:“说好疫情结束再回来。我们不散。”与张建国的身份及经历相似,贾凌是同批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也是“先遣6勇士”的队长,并担任所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疗小组组长。

情绪缓了过来的丁道银,随后与江苏战友相约:“一定要再回来看我们哦,等着跟你们一醉方休。”显得迫不及待的胡珺@丁道银:“丁主任,好想现在就和江苏老师去吃烧烤喝酒。”张建国再次承诺:“肯定会回来的。还没逛黄鹤楼,还没看樱花,还没看到好多老师摘下口罩的脸。”

从一进驻江夏一人医“27楼病区”开始,江大附院护士长赵燕燕就临危受命担任该病区临时护士长,成为“千里之外飞来的领头雁”。52天期间,她与江夏当地副护士长梁文并肩作战,结下深厚姐妹情。

早在2月底的一阵子,听闻援鄂满月的赵燕燕他们这支队伍有可能被撤换,梁文竟有些慌了起来。那天深夜10点钟,她对“燕燕姐”在微信上倾诉衷肠:“……我听后,真的心里慌,脑海里浮现的全部都是你跟我说过的话,我一直觉得我是幸运的人,遇到了你,遇到了你们,我的团队,才能慢慢成长。每次我觉得我撑不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可以从你们身上感受到力量、看见星星。对于您,我有种特别的感情,有种让我莫名的安全感,你像姐姐教了我很多如何处事之道;你像老师,给我传达了很多方法和理念。想过分离,想过很多种画面,但是很自私的不希望那么快到来。”

当从赵燕燕这边获悉“不会的,我们只是休整一下就回来”,梁文顿时转忧为喜:“嘻嘻。唉,我感觉我好没出息呀,呵呵!真正离别前,我们得好好的合照,我得留个念想,记住你们!护士长早点休息哦!晚安!”微信的交流方式上,表情符号所能发挥的附加作用不可限量。梁文后面这段微信文字中安插的多种表情符号,与前面也带表情符号的“我听后……”,风格迥异、对比强烈。

正式送战友的3月17日这天,从早到晚、从武汉到镇江,除了现场参与医院举办的欢送仪式,梁文几乎一整天都与“燕燕姐”时刻保持微信联系。

中午11点59分,梁文发信息问:“什么时候出发?”赵燕燕回话“公交车已经发动了”,梁文说:“好咩,重头戏来了!一起来听听我们想说的话,千言万语,都道不尽。”原来,梁文牵头江夏一人医的医护同事,精心策划制作了一件6分钟长的视频作品,作品的标题就叫《我们想说的话》。事先严守秘密,从而让踏上归途的队员们收获一份意外惊喜。赵燕燕讲述,这个视频她“每看一次都哭一次”。

当天,“先遣6勇士”无一例外,在朋友圈纷纷打卡历史性的这一天。赵燕燕的打卡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爱你我的第二故乡——武汉。”蜂拥而至的点赞与跟帖者中,名叫“寒江雪”的微友留言“欢迎回家(3朵玫瑰表情)”。

“寒江雪”与赵燕燕同属格桑花镇江工作站的捐资助学志愿者团队,始于2016年以来,赵燕燕持续捐助着青海省玉树县的两个孩子读中学。

张建国的打卡内容高度凝炼,就一句话“我们回家了”——这一天比52天前从镇江出发时他向家人所称“借调到那边一个月”,时间上“超标”近一倍;张艳红则更像是以团队的名义打卡:“一段特殊而美好的经历,江苏一队一组。”王笠的打卡,仍融入自己的标志性特质:“来时阴雨,归时阳光。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镇江的妹子们,你们的隔壁老王回来了。”

难得在朋友圈露面的季冬梅,2020年度发的第一条微信,是抵达武汉第三天的1月28日,向不特定的亲朋好友报平安“我们很好!”所配一张照片是“先遣6勇士”在驻地酒店门前的合影——这是他们的第二张战地“全家福”,第一张就是本书开篇不久所述刚下火车时摄于空荡荡的汉口站站台。

3月17日这天下午2点46分,季冬梅趁正在机场候机的充足闲暇,发出了自己的“主题打卡”,这成为当年度她所发第七条微信,用满了九宫格,诗一般文字内容由8个“下次再见”形成排比:

这条显然经过主人精心打理的朋友圈,文字内容中一些令读者一时不太好理解的说法,都能在9张配图中找到对应答案。比如,“文化大道”是他们徒步上下班需要经过的一条马路,9张图之一;“隔着线看花”中的“花”,并非打的是文字,而是用了梅花图案。与此相关的配图,季冬梅介绍,江夏一人医旁边的路口,就是以中国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名字命名的公园,其时公园内梅花正开,但外围被警戒带挡着,只能在路边看看,不能进去。

朋友圈“稀客”季冬梅当天反常地连着打卡两次,第二次所发“安全抵达苏大强”,是在当晚6点46分飞机安降南京禄口机场后。到这一条为止,已经相当于她上一年度的8条朋友圈总量——上年8条朋友圈中,一半是有关女儿的寻常生活内容。

比季冬梅第一次打卡更早一些,3月17日返程中午11点55分,“发烧友”孙志伟用酷狗音乐将《Victory》发至朋友圈,配感言“临别,不言胜利,来日,黄鹤楼见!”

“临别,不言胜利,来日,黄鹤楼见!”

“不言胜利”,而胜利已如曲名所示;胜利更尽在此曲所向披靡、气势磅礴的旋律之中。这是一件享有全球盛誉的“史诗级音乐”作品。相比52天“凄风、冷雨更兼飞雪”的出征途中,车过湖北黄冈时孙志伟在朋友圈所发《安和桥》,两种内涵、两般心境,天壤之别。

可以体会,“只有音乐才能让我回归平静”的孙志伟,对这支曲子情有独钟,早在他武汉战斗满十日的2月3日,就曾在朋友圈发过同一版本,彼时配文说:“只有这支曲子才能明白国人此刻的期盼,胜利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52天后,胜利由期盼变为现实,《Victory》对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境。

孙志伟的《Victory》在朋友圈发出仅一刻钟,还在中法新城院区继续战斗的冷惠阳,真情流露地跟帖“好羡慕你们”,孙志伟立马安慰“你们也快了,清空就走”,冷惠阳冷静地回复“留下来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没那么快清空”。

其实,“一发不可收”的孙志伟当天共3次打卡,且他有发微信带上地理位置的习惯,移动的轨迹昭示着“步步回家”:发第一条《Victory》的时候,位置为“武汉·宜尚酒店(中百广场店)”;发第二条“临别归苏”之时,位置仅显示“武汉”,此时所配一张自拍图表明,他们已经是在去往机场的车上,身旁竖满了拉杆箱。去往机场途中,面对“目前你们到什么位置了”的询问,孙志伟先后3次在“挥师武汉”群里发起位置共享;当晚9点50分孙志伟发第三条微信的时候,“已经到达家乡休整隔离”,位置显示“镇江·粤海国际酒店润州店”。

不是一起出征,却是携手凯旋。“先遣6勇士”以外,身为29名镇江方舱队员的队长,刘竞在前线仍站好“最后一刻岗”。3月16日夜里11点与次日凌晨2点各接一个任务后,整理上报资料、撰写工作总结、安排撤退流程,一直忙到凌晨近4点,“只睡了3个多小时”,17日一大早就要全程统筹队伍有序撤退。

“睡不着”的陈雁翎,17日清晨5点不到就醒了,可是她也没闲着,因为忽然产生了某种“创作冲动”。房间在走廊最顶端的陈雁翎,随后用手机“有幸拍下了武汉的日出”。经过“剪映”技术加工并配乐,发到朋友圈后,壮美的27秒顿时引来密集点赞与感慨。同是当天回家的“方舱姑娘”赵萍赞“好美”,张晶晶留言“想哭”,队长刘竞则称“看了五遍”。

事实上,当天首批从武汉撤兵的数千名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员中,与陈雁翎题材撞车的创作者不止一人,并且,“拍武汉日出”的故事,后来还被写入署名任仲平的长篇评论《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刊于3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

别离时刻的不舍,来自多个层面。还在方舱医院运行期间,患者严先生自己拉了个微信群并取名“苏大强天使护卫团”,13名群员中,12名是给他治病的江苏队护士,其中包括“双萍”等8名镇江护士。这个只属于严先生一个人的强大“护卫团”,曾经护送着他的身体与心灵一步步走出阴霾。

3月17日上午9点半,严先生在群里为队员们“云送别、云祝福”:“听到你们回家,替你们高兴。来武汉一个多月了,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带给武汉人民的关爱,把你们的知识和力量贡献给武汉,愿你们今后工作开心快乐,生活幸福美满!”

随后,从上午12点48分到傍晚5点45分,与赵萍的微信私聊中严先生隔空护程,在各个时间点上发来一系列关切:“到了机场?”“在领票吗?”“中午没吃饭吧?”“到酒店了?”赵萍均一一回复。

返程当天早上,队员们起床后,无不把酒店房间打扫得“样子就跟我们刚入住时差不多”。从住地到机场这段车程,铁骑与警车开道,交警列队行礼,沿途受到各界热烈欢送的场景与高规格礼遇,令孙志伟感慨万分,“很多市民在阳台上向我们挥手致意”。孙志伟说,这样的经历无论对自己职业生涯还是人生,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刘竞回忆,告别之时,不少感谢的朴实话语虽然此前他们已经听过太多遍,但在这个特定时刻却听得更有力,“别有一番滋味”。其时,大家的情绪里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回家”,更被一种整体的胜利氛围所感染。

飞机坐过太多次,而作为“高规格礼遇”的又一写照,一张别具一格、真正意义上“全球限量”的登机牌,让队员们品味良久:除了“始发站:武汉”这一寻常标识外,这是大家第一次坐“胜利号”航班;第一次坐“功勋舱”;第一次座位为“VVIP”;第一次登机口为“凯旋门”;第一次去往目的地为“美丽故乡”;第一次日期上没有写年月日,而是“抗疫胜利日”——这是相关机构专门订制的“援鄂抗疫纪念登机牌”。

作为幕后故事,于此补叙:印制“援鄂抗疫纪念登机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恰是由江苏百成数码影业有限公司承担。总量5万张、24小时的交货时间,最终在16个小时内完成,提前8小时于3月17日凌晨4点送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当天下午分乘间隔数小时的两个航班从武汉飞回,其中赵萍所在的29人方舱队伍先到一步,其时天色尚早,从南京禄口机场接他们回家的大巴驶抵镇江高速入口时,赵萍透过车窗抢拍了一张带“镇江”地名的照片,当晚就将此图发到朋友圈,配文:“以前路过的时候,从未觉得这两个字如此温馨。镇江,你好!我们平安回来了!”

赵萍的心声其实是大家共同的表达。千里双城“一日还”。此时,不少队员的朋友圈显示地理位置已纷纷切换为“镇江”,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报信方式。

还在归途时,刘竞无暇顾及不少亲人在微信上的迫切留言。进入酒店安顿好行李后,他很快一个电话打到远在连云港的父母,“我妈自从知道我去武汉,心就一直是揪着的。”刘竞说,当天这个电话终于让母亲把心放了下来。而13岁的女儿电话中面对父亲的“亲热提问”,则以自己的含蓄方式回道:“想又有什么用,你不还要再过两个星期才能回来啊。”

第五章述及,奚柏剑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孙诗涵,自打妈妈去武汉后,每天悄悄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3月17日这天,小涵涵日记风格陡转。一开篇,她先是交待这是自己“开心、激动、兴奋的一天”,接着设问“为什么呢?你们知道吗?”,继而自答:“不对!不对(附自画开心笑脸)。哈哈!因为妈妈今天从武汉回到扬中啦!!”

涵涵平常的日记都是中规中矩地写在笔记本的格子线里,但当天日记的末尾,她用“破格”方式写下大大的一句:“英雄老妈,欢迎你回家!(附自画一颗心)”不过其时,此“回家”,尚非彼“回家”。正如刘竞女儿所言“还要两个星期”。

先期回来的35人,只是77人“镇江兵团”的不足一半,他们中更多人还在武汉、黄石两地前线坚守着。前述冷惠阳在孙志伟打卡回家的朋友圈留言“好羡慕你们”,事实上,当天冷惠阳是在首批回家队员们的朋友圈四处跟帖“羡慕”。继获得孙志伟的安抚之后,冷惠阳随后在给张建国的同样留言中,又获得黄石那边陈慧丹的“以身示慰”:“别急,我陪你。”

与之同时,冷惠阳频被家乡的亲朋好友追问“有没有回来”,她不得不在第二天的朋友圈发布了一则“公告”:“3月18日,一切安好。归期未至,仍需努力,战胜疫情,定可凯旋。”正是自3月17日启动“撤兵”计划后,持续不断的时间里,“从手机上看到”全国各地医疗队密集撤离湖北的冷惠阳,后来在工作小结中这样讲述自己当时的心境:“作为援鄂医疗队一员,我特别感动,也非常期待这一天到来。春风正浓,花朵正艳,多希望我们也能早日回家……”“回家”两个字后面,她特意用了充满意蕴的省略号。

“几十次也被误以为回来了”的梅琼,也及时在朋友圈广而告之:“感谢所有人的关心,我现在仍在武汉支援,暂无归期,一切行动听国家安排!!!”梅琼在这段话的结尾用的是三个感叹号。看到这条朋友圈后,黄石那边的肖花一方面赞美梅琼那张剪成短发的配图“更显英气”,一方面披露自己也面临着同样尴尬,并与梅琼相约“我们一起回去呗”。

很难说朱玮晔内心就真的不羡慕那些回家的队员,但“小猪猪”表达方式独树一帜,她在3月17日下午用几张花花草草的图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家里的春天你们先赏。”同是“96后”的“镇江蓉妹妹”,一针见血地跟帖指出“你透露了羡慕”。

早在闻讯第二天将有首批队员撤离时,依然留守的“文豪”李鑫于3月16日晚,以“文言文”风格发出一条“长篇”朋友圈贺喜(以下摘录):“……其今日归,为之喜;待我还,把酒言欢……有言,医工为胜疫之中坚,务崇重之心,爱护,自方供支持保,使之持强力、远志、盛精,恒健投胜疫斗,吾辈不敢忘总书记、党之意……最其后,愿与吾之战友戮力,自爱身,利归。一切安,勿挂念。”

此间,当湖北恩施宣布于3月15日零点解封,整个援鄂行动首次撤兵的前一天夜里11点钟左右,第一章所述春节前来自恩施、滞留江苏南通久矣的滕先生一家,归心似箭之下连夜从南通驾车出发,全程1300多公里马不停蹄,8个小时之后,于3月17日早上7点多钟到达久违的家中。

【明日请看《第九章 去时数九寒,归来春意浓》之《53.渐次:18、6、1》】

编辑:陈路

89

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39)

王景曙

【续昨日《第八章 走向胜利》(今日7000字)】

第九章  去时数九寒,归来春意浓

52.首归:6+29=35

奋战不问归期,而时间终究会以“拐点”的名义改变一切。

战“疫”局势的一天天向好,深层合拍着人们心中“对春天的呼唤”。不觉间,这座城市最著名的樱花已越开越浓;同样不经意间,凯旋的这一天悄然到来。正当其时的宜人物候,为勇士们的回家之路烘托某种温情写意。

3月17日下午4点多钟,张建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办理出发事宜的时候,身上穿着件十分轻薄的冲锋衣——这很契合当天武汉最高达到22℃的气温。即便如此,搬运行李“稍微用些力”,身上还会出汗。这件穿了没多久、基本算是新衣裳的冲锋衣,并非张建国从镇江带到武汉,而是在前线由组织上发放,相当于队服。

距此52天前,1月26日那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张建国和孙志伟、赵燕燕、季冬梅、张艳红、王笠等“先遣6勇士”,从镇江站南广场乘坐D2212出征武汉的时候,无不身着厚重的冬装,以及揣着“凝重的心情”。

时赵燕燕还裹了一条长长的花围巾。很普通棉质材料、却“给过我幸运”的这条围巾,“颜色蛮鲜亮的,打破了我一贯穿衣服的风格”,它已经跟随主人“大概七八年了”。

赵燕燕的红围巾

回忆中,记不得围巾具体是在哪里买的,但赵燕燕记得这样一段经历:有一年冬天参加一场重要的培训,赵燕燕全程戴着这条围巾参与,后来在考试中“发挥得还不错”,取得令主人满意的名次,“随着年龄增长,我对这些可能会有些相信吧。”

花围巾以无言的陪伴,再次把幸运带给赵燕燕、也带给赵燕燕的所有战友们;带给那些身体上终于摆脱疾病折磨的患者、也带给心灵上终于走出煎熬阴影的每一位武汉人。如今,向这座自己战斗过的城市告别之际,围巾也被赵燕燕悉心叠好、装入行囊,“这个不能丢!”

相关史料显示,“撤兵”议题是于3月15日首次与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见面”。当天下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召集各省在汉总领队开会,会议精神主要有三条:一、3月20日前,已经在休整的医疗队(主要是方舱医院和紧急救援队)分批撤离;二、3月20日至3月底,安排已没有救治任务的医疗队返程;三、重症救治医疗队和委属委管医院医疗队最后撤离,时间待定。

虽然“各队可提前做好准备(总结,物资清点、交接)”,但撤兵方案须“明天上午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研究,经同意后立即实施”。“明天上午”,也就是3月16日上午,当天上报当天就获批了;“立即实施”,便是获批后的第二天就实施——3月17日。从出征到收兵,医疗队的管理始终彰显令行禁止的“准军事化”特征。

首批撤兵的3月17日,共有41支援鄂医疗队、3675人离鄂返乡,其中,包括相当于派出队员总量1/4的709名江苏队员,他们分别来自12个设区市的151家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10家省直省管医院。分乘6个航班飞抵南京的709名首归江苏队员中,镇江共35人:除“先遣6勇士”,另29人为同一批次的“方舱队员”。

一次突如其来的非常灾难,一段跨省相融的两地情缘,一场说走就走的战友告别。告别始于回家通知正式下达后的3月16日“第一时间”。

16日下午,第一批镇江队队长张建国在拥有62名群员的“武汉江夏发热病房医护群里”集体辞行:“江夏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明天就要走了,大家能够一起战斗是种缘分;人生中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感谢这两个月的征程中有你们,永远珍惜这份感情!欢迎大家来江苏做客!”

辞行消息一经发出,“群”情涌动。当地医生丁道银迅速@张建国:“老张,舍不得你们走啊(流泪表情符号)。”神经内科胡珺也@张建国,长段告白:“来不及告别,感谢江苏医疗队在武汉市疫情最严重、江夏区资源最紧缺的时候,千里驰援,雪中送炭!在重症医学科一个多月的共同战斗中,虽然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被感染的高风险,但是您们一直全身心地支援和指导,战胜疫情,您们功不可没,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这段共同战斗的经历将是最美好的回忆!”

群里还有其他城市的江苏队员,时群名“副组长贾凌”还礼并劝慰江夏战友:“说好疫情结束再回来。我们不散。”与张建国的身份及经历相似,贾凌是同批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也是“先遣6勇士”的队长,并担任所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疗小组组长。

情绪缓了过来的丁道银,随后与江苏战友相约:“一定要再回来看我们哦,等着跟你们一醉方休。”显得迫不及待的胡珺@丁道银:“丁主任,好想现在就和江苏老师去吃烧烤喝酒。”张建国再次承诺:“肯定会回来的。还没逛黄鹤楼,还没看樱花,还没看到好多老师摘下口罩的脸。”

从一进驻江夏一人医“27楼病区”开始,江大附院护士长赵燕燕就临危受命担任该病区临时护士长,成为“千里之外飞来的领头雁”。52天期间,她与江夏当地副护士长梁文并肩作战,结下深厚姐妹情。

早在2月底的一阵子,听闻援鄂满月的赵燕燕他们这支队伍有可能被撤换,梁文竟有些慌了起来。那天深夜10点钟,她对“燕燕姐”在微信上倾诉衷肠:“……我听后,真的心里慌,脑海里浮现的全部都是你跟我说过的话,我一直觉得我是幸运的人,遇到了你,遇到了你们,我的团队,才能慢慢成长。每次我觉得我撑不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可以从你们身上感受到力量、看见星星。对于您,我有种特别的感情,有种让我莫名的安全感,你像姐姐教了我很多如何处事之道;你像老师,给我传达了很多方法和理念。想过分离,想过很多种画面,但是很自私的不希望那么快到来。”

当从赵燕燕这边获悉“不会的,我们只是休整一下就回来”,梁文顿时转忧为喜:“嘻嘻。唉,我感觉我好没出息呀,呵呵!真正离别前,我们得好好的合照,我得留个念想,记住你们!护士长早点休息哦!晚安!”微信的交流方式上,表情符号所能发挥的附加作用不可限量。梁文后面这段微信文字中安插的多种表情符号,与前面也带表情符号的“我听后……”,风格迥异、对比强烈。

正式送战友的3月17日这天,从早到晚、从武汉到镇江,除了现场参与医院举办的欢送仪式,梁文几乎一整天都与“燕燕姐”时刻保持微信联系。

中午11点59分,梁文发信息问:“什么时候出发?”赵燕燕回话“公交车已经发动了”,梁文说:“好咩,重头戏来了!一起来听听我们想说的话,千言万语,都道不尽。”原来,梁文牵头江夏一人医的医护同事,精心策划制作了一件6分钟长的视频作品,作品的标题就叫《我们想说的话》。事先严守秘密,从而让踏上归途的队员们收获一份意外惊喜。赵燕燕讲述,这个视频她“每看一次都哭一次”。

当天,“先遣6勇士”无一例外,在朋友圈纷纷打卡历史性的这一天。赵燕燕的打卡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爱你我的第二故乡——武汉。”蜂拥而至的点赞与跟帖者中,名叫“寒江雪”的微友留言“欢迎回家(3朵玫瑰表情)”。

“寒江雪”与赵燕燕同属格桑花镇江工作站的捐资助学志愿者团队,始于2016年以来,赵燕燕持续捐助着青海省玉树县的两个孩子读中学。

张建国的打卡内容高度凝炼,就一句话“我们回家了”——这一天比52天前从镇江出发时他向家人所称“借调到那边一个月”,时间上“超标”近一倍;张艳红则更像是以团队的名义打卡:“一段特殊而美好的经历,江苏一队一组。”王笠的打卡,仍融入自己的标志性特质:“来时阴雨,归时阳光。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镇江的妹子们,你们的隔壁老王回来了。”

难得在朋友圈露面的季冬梅,2020年度发的第一条微信,是抵达武汉第三天的1月28日,向不特定的亲朋好友报平安“我们很好!”所配一张照片是“先遣6勇士”在驻地酒店门前的合影——这是他们的第二张战地“全家福”,第一张就是本书开篇不久所述刚下火车时摄于空荡荡的汉口站站台。

3月17日这天下午2点46分,季冬梅趁正在机场候机的充足闲暇,发出了自己的“主题打卡”,这成为当年度她所发第七条微信,用满了九宫格,诗一般文字内容由8个“下次再见”形成排比:

这条显然经过主人精心打理的朋友圈,文字内容中一些令读者一时不太好理解的说法,都能在9张配图中找到对应答案。比如,“文化大道”是他们徒步上下班需要经过的一条马路,9张图之一;“隔着线看花”中的“花”,并非打的是文字,而是用了梅花图案。与此相关的配图,季冬梅介绍,江夏一人医旁边的路口,就是以中国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名字命名的公园,其时公园内梅花正开,但外围被警戒带挡着,只能在路边看看,不能进去。

朋友圈“稀客”季冬梅当天反常地连着打卡两次,第二次所发“安全抵达苏大强”,是在当晚6点46分飞机安降南京禄口机场后。到这一条为止,已经相当于她上一年度的8条朋友圈总量——上年8条朋友圈中,一半是有关女儿的寻常生活内容。

比季冬梅第一次打卡更早一些,3月17日返程中午11点55分,“发烧友”孙志伟用酷狗音乐将《Victory》发至朋友圈,配感言“临别,不言胜利,来日,黄鹤楼见!”

“临别,不言胜利,来日,黄鹤楼见!”

“不言胜利”,而胜利已如曲名所示;胜利更尽在此曲所向披靡、气势磅礴的旋律之中。这是一件享有全球盛誉的“史诗级音乐”作品。相比52天“凄风、冷雨更兼飞雪”的出征途中,车过湖北黄冈时孙志伟在朋友圈所发《安和桥》,两种内涵、两般心境,天壤之别。

可以体会,“只有音乐才能让我回归平静”的孙志伟,对这支曲子情有独钟,早在他武汉战斗满十日的2月3日,就曾在朋友圈发过同一版本,彼时配文说:“只有这支曲子才能明白国人此刻的期盼,胜利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52天后,胜利由期盼变为现实,《Victory》对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境。

孙志伟的《Victory》在朋友圈发出仅一刻钟,还在中法新城院区继续战斗的冷惠阳,真情流露地跟帖“好羡慕你们”,孙志伟立马安慰“你们也快了,清空就走”,冷惠阳冷静地回复“留下来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没那么快清空”。

其实,“一发不可收”的孙志伟当天共3次打卡,且他有发微信带上地理位置的习惯,移动的轨迹昭示着“步步回家”:发第一条《Victory》的时候,位置为“武汉·宜尚酒店(中百广场店)”;发第二条“临别归苏”之时,位置仅显示“武汉”,此时所配一张自拍图表明,他们已经是在去往机场的车上,身旁竖满了拉杆箱。去往机场途中,面对“目前你们到什么位置了”的询问,孙志伟先后3次在“挥师武汉”群里发起位置共享;当晚9点50分孙志伟发第三条微信的时候,“已经到达家乡休整隔离”,位置显示“镇江·粤海国际酒店润州店”。

不是一起出征,却是携手凯旋。“先遣6勇士”以外,身为29名镇江方舱队员的队长,刘竞在前线仍站好“最后一刻岗”。3月16日夜里11点与次日凌晨2点各接一个任务后,整理上报资料、撰写工作总结、安排撤退流程,一直忙到凌晨近4点,“只睡了3个多小时”,17日一大早就要全程统筹队伍有序撤退。

“睡不着”的陈雁翎,17日清晨5点不到就醒了,可是她也没闲着,因为忽然产生了某种“创作冲动”。房间在走廊最顶端的陈雁翎,随后用手机“有幸拍下了武汉的日出”。经过“剪映”技术加工并配乐,发到朋友圈后,壮美的27秒顿时引来密集点赞与感慨。同是当天回家的“方舱姑娘”赵萍赞“好美”,张晶晶留言“想哭”,队长刘竞则称“看了五遍”。

事实上,当天首批从武汉撤兵的数千名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员中,与陈雁翎题材撞车的创作者不止一人,并且,“拍武汉日出”的故事,后来还被写入署名任仲平的长篇评论《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刊于3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

别离时刻的不舍,来自多个层面。还在方舱医院运行期间,患者严先生自己拉了个微信群并取名“苏大强天使护卫团”,13名群员中,12名是给他治病的江苏队护士,其中包括“双萍”等8名镇江护士。这个只属于严先生一个人的强大“护卫团”,曾经护送着他的身体与心灵一步步走出阴霾。

3月17日上午9点半,严先生在群里为队员们“云送别、云祝福”:“听到你们回家,替你们高兴。来武汉一个多月了,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带给武汉人民的关爱,把你们的知识和力量贡献给武汉,愿你们今后工作开心快乐,生活幸福美满!”

随后,从上午12点48分到傍晚5点45分,与赵萍的微信私聊中严先生隔空护程,在各个时间点上发来一系列关切:“到了机场?”“在领票吗?”“中午没吃饭吧?”“到酒店了?”赵萍均一一回复。

返程当天早上,队员们起床后,无不把酒店房间打扫得“样子就跟我们刚入住时差不多”。从住地到机场这段车程,铁骑与警车开道,交警列队行礼,沿途受到各界热烈欢送的场景与高规格礼遇,令孙志伟感慨万分,“很多市民在阳台上向我们挥手致意”。孙志伟说,这样的经历无论对自己职业生涯还是人生,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刘竞回忆,告别之时,不少感谢的朴实话语虽然此前他们已经听过太多遍,但在这个特定时刻却听得更有力,“别有一番滋味”。其时,大家的情绪里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回家”,更被一种整体的胜利氛围所感染。

飞机坐过太多次,而作为“高规格礼遇”的又一写照,一张别具一格、真正意义上“全球限量”的登机牌,让队员们品味良久:除了“始发站:武汉”这一寻常标识外,这是大家第一次坐“胜利号”航班;第一次坐“功勋舱”;第一次座位为“VVIP”;第一次登机口为“凯旋门”;第一次去往目的地为“美丽故乡”;第一次日期上没有写年月日,而是“抗疫胜利日”——这是相关机构专门订制的“援鄂抗疫纪念登机牌”。

作为幕后故事,于此补叙:印制“援鄂抗疫纪念登机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恰是由江苏百成数码影业有限公司承担。总量5万张、24小时的交货时间,最终在16个小时内完成,提前8小时于3月17日凌晨4点送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当天下午分乘间隔数小时的两个航班从武汉飞回,其中赵萍所在的29人方舱队伍先到一步,其时天色尚早,从南京禄口机场接他们回家的大巴驶抵镇江高速入口时,赵萍透过车窗抢拍了一张带“镇江”地名的照片,当晚就将此图发到朋友圈,配文:“以前路过的时候,从未觉得这两个字如此温馨。镇江,你好!我们平安回来了!”

赵萍的心声其实是大家共同的表达。千里双城“一日还”。此时,不少队员的朋友圈显示地理位置已纷纷切换为“镇江”,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报信方式。

还在归途时,刘竞无暇顾及不少亲人在微信上的迫切留言。进入酒店安顿好行李后,他很快一个电话打到远在连云港的父母,“我妈自从知道我去武汉,心就一直是揪着的。”刘竞说,当天这个电话终于让母亲把心放了下来。而13岁的女儿电话中面对父亲的“亲热提问”,则以自己的含蓄方式回道:“想又有什么用,你不还要再过两个星期才能回来啊。”

第五章述及,奚柏剑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孙诗涵,自打妈妈去武汉后,每天悄悄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3月17日这天,小涵涵日记风格陡转。一开篇,她先是交待这是自己“开心、激动、兴奋的一天”,接着设问“为什么呢?你们知道吗?”,继而自答:“不对!不对(附自画开心笑脸)。哈哈!因为妈妈今天从武汉回到扬中啦!!”

涵涵平常的日记都是中规中矩地写在笔记本的格子线里,但当天日记的末尾,她用“破格”方式写下大大的一句:“英雄老妈,欢迎你回家!(附自画一颗心)”不过其时,此“回家”,尚非彼“回家”。正如刘竞女儿所言“还要两个星期”。

先期回来的35人,只是77人“镇江兵团”的不足一半,他们中更多人还在武汉、黄石两地前线坚守着。前述冷惠阳在孙志伟打卡回家的朋友圈留言“好羡慕你们”,事实上,当天冷惠阳是在首批回家队员们的朋友圈四处跟帖“羡慕”。继获得孙志伟的安抚之后,冷惠阳随后在给张建国的同样留言中,又获得黄石那边陈慧丹的“以身示慰”:“别急,我陪你。”

与之同时,冷惠阳频被家乡的亲朋好友追问“有没有回来”,她不得不在第二天的朋友圈发布了一则“公告”:“3月18日,一切安好。归期未至,仍需努力,战胜疫情,定可凯旋。”正是自3月17日启动“撤兵”计划后,持续不断的时间里,“从手机上看到”全国各地医疗队密集撤离湖北的冷惠阳,后来在工作小结中这样讲述自己当时的心境:“作为援鄂医疗队一员,我特别感动,也非常期待这一天到来。春风正浓,花朵正艳,多希望我们也能早日回家……”“回家”两个字后面,她特意用了充满意蕴的省略号。

“几十次也被误以为回来了”的梅琼,也及时在朋友圈广而告之:“感谢所有人的关心,我现在仍在武汉支援,暂无归期,一切行动听国家安排!!!”梅琼在这段话的结尾用的是三个感叹号。看到这条朋友圈后,黄石那边的肖花一方面赞美梅琼那张剪成短发的配图“更显英气”,一方面披露自己也面临着同样尴尬,并与梅琼相约“我们一起回去呗”。

很难说朱玮晔内心就真的不羡慕那些回家的队员,但“小猪猪”表达方式独树一帜,她在3月17日下午用几张花花草草的图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家里的春天你们先赏。”同是“96后”的“镇江蓉妹妹”,一针见血地跟帖指出“你透露了羡慕”。

早在闻讯第二天将有首批队员撤离时,依然留守的“文豪”李鑫于3月16日晚,以“文言文”风格发出一条“长篇”朋友圈贺喜(以下摘录):“……其今日归,为之喜;待我还,把酒言欢……有言,医工为胜疫之中坚,务崇重之心,爱护,自方供支持保,使之持强力、远志、盛精,恒健投胜疫斗,吾辈不敢忘总书记、党之意……最其后,愿与吾之战友戮力,自爱身,利归。一切安,勿挂念。”

此间,当湖北恩施宣布于3月15日零点解封,整个援鄂行动首次撤兵的前一天夜里11点钟左右,第一章所述春节前来自恩施、滞留江苏南通久矣的滕先生一家,归心似箭之下连夜从南通驾车出发,全程1300多公里马不停蹄,8个小时之后,于3月17日早上7点多钟到达久违的家中。

【明日请看《第九章 去时数九寒,归来春意浓》之《53.渐次:18、6、1》】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