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平
“双减”实施以来,变化立竿见影,特别是那些被明确国家或省示范点的城市,创新出了不少务实管用的“双减”举措,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多方共赢。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听到一些家长仍在担心“双减”后孩子综合素质会跟着下降,更不希望从孩子身上“减下来的重量”转移到家长身上。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事实上,从“双减”工作实际推进情况来看,凡是做得好的地方,无不是“加法”“减法”同时进行,把“加法”做到位,才能推动“减法”见实效。凡是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无不是“减法”身后没有配套“加法”,把“减下来”引发的家长担忧、社会问题等一股脑儿推向了社会,这样的“一刀切”做法自然得不到各方认同。“双减”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牵涉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必须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坚持把“加法”挺在“减法”的前面。
要做好教师待遇的加法。本轮“双减”的最大特点,就是坚持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负担同时减。如此一来,学生放学后的时间,要么推给家庭、社会,要么想办法留在学校。前者,无疑会增加家长负担,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教育部门适时推出了课后服务的配套举措,就是要把多出来的学生时间继续留在学校内部。这当然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而调动老师“延时服务”的积极性,必须在待遇上“有所体现”。做好这个待遇增量并不容易,过高家长不同意,过低老师不满意。不少地方课后延时服务进展不顺利,堵点正在于没有找到老师待遇增量的平衡点。镇江是“双减”工作省级示范点,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参加率达93%,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度均超过达97%。能够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教育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明确了课后服务费标准和取酬标准,并进一步把课后服务与学期绩效工资总量挂钩。
要做好素质教育的加法。“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素质教育,延时服务提供的服务也应围绕素质教育展开,比如可以开展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兴趣社团等。在这方面,只要解放思想,把学校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各种素质教育的好做法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很多家长热衷让孩子报各种课后培训班,无非就是弥补一下没能跟名师学习的遗憾,教育部门要重视家长的这份合理诉求,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镇江组建47个义务教育学校集团、推动骨干教师流动共享的做法,就是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一种有益尝试。
要做好公益托班的加法。无论如何,总有一些困难群众的孩子会游离于延时服务之外,尽管是少数,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在鼓励学校创新思路办法,做好公益课后服务的同时,继续发挥社区晚托班、校外辅导站等公益组织作用,让社会公益晚托机构融入“双减”工作之中,为困难群众孩子营造更加温馨的成长环境。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