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智改数转”走出新路 数字经济重塑苏州制造业

2021-12-27 19:39

智能制造是实现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苏州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市工信局发挥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用3年时间,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对制造业进行系统性重塑。

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数字智造中心

12月24日,在苏州赛迪岁末沙龙上,中国赛迪研究院发布《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2021年)》,评价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在长三角城市群“一核多星”总体格局中也位居前列。

赛迪研究院系工信部直属科研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赛迪公司依托赛迪集团的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为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边大成认为,苏州智能制造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企业的广泛集成应用,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已来,苏州早有准备。

在低压断路器领域,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可生产上万种功能附件,是低调的“隐形冠军”。强大的定制化生产能力背后,是智能化数字化的有力保障。2019年,公司启动了数字化透明工厂项目,先后投入近1亿元,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应用工业互联网化解产供销协同的诸多难题。按照客户订单需求发货的入库及时率上升了15%,全员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25%。立体仓库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产值实现了翻倍,但是仓库管理人员的数量没有增加。

记者在苏州高铁新城了解到,这里汇聚了超千家数字经济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5家,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研创园等14个入选相城区“一区十业百园千企”总体规划。此外,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相继落户,助力苏州高铁新城成为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核心组成部分。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初,《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智造中心。

提升核心竞争力

“智改数转”走出新路

苏州的底气是制造业优势,不过,工业企业由“数”生“智”,过程要复杂得多。

苏州许多工业企业是多工厂、跨地区、跨国家分布,多个公司间业务协同,产销协同、设计制造协同、计划与生产协同等,公司间有大量的业务协作,频繁的协作导致大量的内部交易数据产生,手工处理这些内部交易数据不仅浪费人力,还容易出错。如今,智能化数字化不仅能应付复杂的订单生产需求,也能有效保证生产工艺的一致性,提升产品品质。

苏州制造业转向智能化,已然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康美包工厂把视觉系统应用到了产线上,替代过去的人工抽检,实现了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康美包(苏州)星龙街工厂厂长沙海涛介绍,过去几乎是没办法在机器运转的时候通过人眼来识别,因为速度特别快。现在通过在线实时检测系统,有缺陷的产品可以第一时间识别出来,通过2018年以来的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升级,损耗率下降了20%,制造成本下降了5%。

今年,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逆势上扬的发展机遇。巨峰电气在1995年成立之初,产品以绝缘漆、树脂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巨峰电气已成长为国内电机绝缘系统的集成供应商,为各类客户“量身定做”绝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并不仅仅指“机器换人”,而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巨峰电气技术总监夏宇向记者透露:“受疫情影响,部分欧美供应商难以按期供货,但我们凭借高性能、高性价比等供应链优势,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绝缘系统解决方案,这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销售额每年增长20%以上。”不仅如此,近期国家提出电机能效三年提升计划,这对于已经成功从生产产品转型到提供方案的巨峰电气而言,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发展利好。

“智能化+数字化”

制造企业更添活力

尽管苏州一些制造企业自身在积极转型,逐年增加研发和升级投入,但存在这样的尴尬,整体还是停留在单机自动化阶段,甚至一些规上企业的产线也没有上云上平台。

市工信局推动“头雁”企业领衔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解决方案。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新一代系统级设计与仿真工业软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团队全面掌握了自CAD、CAE之后的新一代数字化核心技术——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技术,采用国际多领域统一建模规范,形成核心产品: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MWorks。MWorks支持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仿真验证、模型集成、虚拟试验、智能分析以及协同研发,是国内唯一完全自主的系统仿真软件。

作为工信部评选的“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苏州拥有近600家重点软件企业,工业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7%,工控安全收入连续多年增长10%以上,已逐步形成完整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

苏州市首批52家“头雁”企业组成的数字产业化发展“雁阵”正式亮相,包括30家头雁企业和22家头雁培育企业。

放眼苏州全市,各地都在支持和培育“头雁”企业,助推数字产业腾飞,而苏州工业园区无疑是各个板块的“头雁”。

苏州工业园区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起步早,率先发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早在2012年,就积极开展大数据产业相关工作,出台各类产业政策,陆续吸引华为、微软(中国)、甲骨文等世界500强入驻,涌现出天聚地合、苏州国云、企查查、智慧芽等一批增长快、带动力强的本土创新企业,企业类型覆盖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

要打通数字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仅仅依靠“头雁”企业还远远不够。市工信局推动工业软件、平台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化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解决方案,组成“雁阵”,朝着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目标,不断飞行。(苏报记者 张帅)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缪小兵

68

智能制造是实现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苏州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市工信局发挥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用3年时间,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对制造业进行系统性重塑。

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数字智造中心

12月24日,在苏州赛迪岁末沙龙上,中国赛迪研究院发布《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2021年)》,评价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在长三角城市群“一核多星”总体格局中也位居前列。

赛迪研究院系工信部直属科研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赛迪公司依托赛迪集团的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为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边大成认为,苏州智能制造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企业的广泛集成应用,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已来,苏州早有准备。

在低压断路器领域,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可生产上万种功能附件,是低调的“隐形冠军”。强大的定制化生产能力背后,是智能化数字化的有力保障。2019年,公司启动了数字化透明工厂项目,先后投入近1亿元,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应用工业互联网化解产供销协同的诸多难题。按照客户订单需求发货的入库及时率上升了15%,全员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25%。立体仓库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产值实现了翻倍,但是仓库管理人员的数量没有增加。

记者在苏州高铁新城了解到,这里汇聚了超千家数字经济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5家,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研创园等14个入选相城区“一区十业百园千企”总体规划。此外,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相继落户,助力苏州高铁新城成为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核心组成部分。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初,《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智造中心。

提升核心竞争力

“智改数转”走出新路

苏州的底气是制造业优势,不过,工业企业由“数”生“智”,过程要复杂得多。

苏州许多工业企业是多工厂、跨地区、跨国家分布,多个公司间业务协同,产销协同、设计制造协同、计划与生产协同等,公司间有大量的业务协作,频繁的协作导致大量的内部交易数据产生,手工处理这些内部交易数据不仅浪费人力,还容易出错。如今,智能化数字化不仅能应付复杂的订单生产需求,也能有效保证生产工艺的一致性,提升产品品质。

苏州制造业转向智能化,已然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康美包工厂把视觉系统应用到了产线上,替代过去的人工抽检,实现了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康美包(苏州)星龙街工厂厂长沙海涛介绍,过去几乎是没办法在机器运转的时候通过人眼来识别,因为速度特别快。现在通过在线实时检测系统,有缺陷的产品可以第一时间识别出来,通过2018年以来的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升级,损耗率下降了20%,制造成本下降了5%。

今年,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逆势上扬的发展机遇。巨峰电气在1995年成立之初,产品以绝缘漆、树脂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巨峰电气已成长为国内电机绝缘系统的集成供应商,为各类客户“量身定做”绝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并不仅仅指“机器换人”,而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巨峰电气技术总监夏宇向记者透露:“受疫情影响,部分欧美供应商难以按期供货,但我们凭借高性能、高性价比等供应链优势,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绝缘系统解决方案,这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销售额每年增长20%以上。”不仅如此,近期国家提出电机能效三年提升计划,这对于已经成功从生产产品转型到提供方案的巨峰电气而言,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发展利好。

“智能化+数字化”

制造企业更添活力

尽管苏州一些制造企业自身在积极转型,逐年增加研发和升级投入,但存在这样的尴尬,整体还是停留在单机自动化阶段,甚至一些规上企业的产线也没有上云上平台。

市工信局推动“头雁”企业领衔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解决方案。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新一代系统级设计与仿真工业软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团队全面掌握了自CAD、CAE之后的新一代数字化核心技术——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技术,采用国际多领域统一建模规范,形成核心产品: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MWorks。MWorks支持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仿真验证、模型集成、虚拟试验、智能分析以及协同研发,是国内唯一完全自主的系统仿真软件。

作为工信部评选的“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苏州拥有近600家重点软件企业,工业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7%,工控安全收入连续多年增长10%以上,已逐步形成完整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

苏州市首批52家“头雁”企业组成的数字产业化发展“雁阵”正式亮相,包括30家头雁企业和22家头雁培育企业。

放眼苏州全市,各地都在支持和培育“头雁”企业,助推数字产业腾飞,而苏州工业园区无疑是各个板块的“头雁”。

苏州工业园区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起步早,率先发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早在2012年,就积极开展大数据产业相关工作,出台各类产业政策,陆续吸引华为、微软(中国)、甲骨文等世界500强入驻,涌现出天聚地合、苏州国云、企查查、智慧芽等一批增长快、带动力强的本土创新企业,企业类型覆盖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

要打通数字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仅仅依靠“头雁”企业还远远不够。市工信局推动工业软件、平台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化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解决方案,组成“雁阵”,朝着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目标,不断飞行。(苏报记者 张帅)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