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2021-12-17 13:59 来源:《求是》  

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求是》杂志编辑部

“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要求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场高规格的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等四个方面作出高度概括。

——深刻总结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从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等八个方面作出精辟论述。

——科学分析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

——深入阐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作出全面部署。

195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刚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也受到邀请,并被安排坐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图为毛泽东同志和钱学森在宴会上交谈。 新华社发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10909米!”

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世界海洋最深处标注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从“神舟飞天”到“奋斗潜海”,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一件件“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横空出世,一项项“独门绝技”、“核心技术”竞相涌现,离不开一代代科技英才的接续传承。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深刻概括党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经验:“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党的有力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画卷中写下精彩篇章。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词中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图为邓小平同志接见出席会议的代表时与青年数学家陈景润握手。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谋划、亲自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阐明一系列创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这些“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一是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二是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全国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1.2亿人增长到2019年的2.2亿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从5550.4万人增长到7839.8万人。各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

三是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四是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成就,同时围绕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分析阐明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重要原则要求。

关于成就及其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大判断:“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关于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关于不适应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问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不少是长期存在的难点,需要继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关于原则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引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组(委)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人才议题;出席“两院院士大会”、“科技三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就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当面听取党内外各方面专家人才的意见建议;多次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一线,实地调研人才培养使用;多次会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

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图为大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对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论述。

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管人才就是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抓住了团结凝聚专家人才的根本,是加快人才强国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重大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这些重要论述,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高到战略高度,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加快人才强国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目标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支持和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我国人才工作的坐标,明确了广大人才科研报国的方向。

重点任务: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推进人才工作的使命任务。

重要保障: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释放我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基础条件和制度保障。

基本要求: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中宏阔的人才视野和战略眼光。

社会条件: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人才发挥作用、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明确了营造良好环境的着力点。

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人才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2021年5月24日,“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图为西迁老科学家代表潘季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这“八个坚持”,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

“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历史映照现实、启迪未来。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回顾了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的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以高度历史自信深刻回答了我国能够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应对“严峻挑战”的“有利条件”,明确了“怎么干”的问题。

关于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贡献,特别是总结了近代以来我国科技和人才长期落后的惨痛教训,深刻阐明了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从历史方位看,总书记用“三个最”予以强调,指出“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从政治优势看,总书记强调了两个方面,这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从基础条件看,总书记着重列举了三个方面,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用研究“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关于“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战略主动、进行战略布局两个方面作出部署。

——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战略目标,即:“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进行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国际和国内相统一,从三个方面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成人才强国作出部署。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一针见血地点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得不够、‘立’得也不够,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没真正建立”;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多年困扰、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向用人主体授权。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务之急是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行政部门应该下放的权力都要下放,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应该由用人单位决定;同时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等。

二是积极为人才松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等。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四唯”现象仍然严重,人才“帽子”满天飞,滋长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继续采取措施为“帽子热”降温,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进院士制度改革等。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等。

二是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制定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组建攻坚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

三是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等。

2021年6月27日至7月9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在香港向公众开放。图为7月7日,众多小学生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中新社记者 张炜/摄

四是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必须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等。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强调人才培养首先要聚焦解决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总书记专门就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研究编制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人才发展规划等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

二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同时,“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采取多种方式开辟人才走出去培养的新路子,使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储备更多人才等。

三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将不断蓬勃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来源:《求是》

编辑:阿奎

151

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求是》杂志编辑部

“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要求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场高规格的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等四个方面作出高度概括。

——深刻总结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从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等八个方面作出精辟论述。

——科学分析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

——深入阐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作出全面部署。

195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刚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也受到邀请,并被安排坐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图为毛泽东同志和钱学森在宴会上交谈。 新华社发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10909米!”

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世界海洋最深处标注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从“神舟飞天”到“奋斗潜海”,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一件件“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横空出世,一项项“独门绝技”、“核心技术”竞相涌现,离不开一代代科技英才的接续传承。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深刻概括党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经验:“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党的有力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画卷中写下精彩篇章。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词中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图为邓小平同志接见出席会议的代表时与青年数学家陈景润握手。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谋划、亲自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阐明一系列创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这些“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一是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二是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全国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1.2亿人增长到2019年的2.2亿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从5550.4万人增长到7839.8万人。各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

三是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卓有成效。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四是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成就,同时围绕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分析阐明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重要原则要求。

关于成就及其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大判断:“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关于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关于不适应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问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不少是长期存在的难点,需要继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关于原则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引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组(委)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人才议题;出席“两院院士大会”、“科技三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就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当面听取党内外各方面专家人才的意见建议;多次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一线,实地调研人才培养使用;多次会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

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图为大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对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论述。

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管人才就是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抓住了团结凝聚专家人才的根本,是加快人才强国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重大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这些重要论述,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高到战略高度,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加快人才强国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目标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支持和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我国人才工作的坐标,明确了广大人才科研报国的方向。

重点任务: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推进人才工作的使命任务。

重要保障: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释放我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基础条件和制度保障。

基本要求: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中宏阔的人才视野和战略眼光。

社会条件: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人才发挥作用、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明确了营造良好环境的着力点。

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人才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2021年5月24日,“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图为西迁老科学家代表潘季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这“八个坚持”,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

“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历史映照现实、启迪未来。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回顾了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的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以高度历史自信深刻回答了我国能够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应对“严峻挑战”的“有利条件”,明确了“怎么干”的问题。

关于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贡献,特别是总结了近代以来我国科技和人才长期落后的惨痛教训,深刻阐明了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从历史方位看,总书记用“三个最”予以强调,指出“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从政治优势看,总书记强调了两个方面,这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从基础条件看,总书记着重列举了三个方面,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用研究“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关于“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战略主动、进行战略布局两个方面作出部署。

——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战略目标,即:“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进行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国际和国内相统一,从三个方面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成人才强国作出部署。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一针见血地点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得不够、‘立’得也不够,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没真正建立”;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多年困扰、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向用人主体授权。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务之急是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行政部门应该下放的权力都要下放,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应该由用人单位决定;同时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等。

二是积极为人才松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等。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四唯”现象仍然严重,人才“帽子”满天飞,滋长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继续采取措施为“帽子热”降温,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进院士制度改革等。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等。

二是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制定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组建攻坚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

三是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等。

2021年6月27日至7月9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在香港向公众开放。图为7月7日,众多小学生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中新社记者 张炜/摄

四是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必须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等。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强调人才培养首先要聚焦解决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总书记专门就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研究编制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人才发展规划等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

二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同时,“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采取多种方式开辟人才走出去培养的新路子,使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储备更多人才等。

三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将不断蓬勃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来源:《求是》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