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水陆要冲、滁宁对接前沿、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作为安徽省离南京最近的县,滁州来安自带诸多靓丽标签。
来安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2019年,双方签订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协议。在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滁河由南向北穿行而过、汇入长江,两岸各留千米宽的生态绿带,让这片火热的跨界共建沃土,透出新发展理念底色。
初冬的池杉湖层林尽染。 吕华 摄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发展不断走向纵深,来安如何融入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定备受瞩目,特别会得到诸如我市句容这样的同类地区关注。而解读来安的跨界融合发展,那条生态绿带堪称注脚。
毗邻区的生态绿带
在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规划图上,红色规划区域十分醒目。两片规划区之间,除了横亘着蜿蜒的滁河,还有一道沿河划定的留白地带。
来安毗邻江北新区,新型功能区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引领两地一体化发展。但在这片矢志跨界融合的区域,又为何留白“相隔”?来安县发改委副主任汤巧声解释,那道留白其实是生态绿带。
滁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按照相关规定,两侧1公里范围内,发展化工等产业受到限制。来安和南京江北新区的跨界融合,把发展受限区域全部规划为生态绿带,背后更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绿色发展理念。
11月26日,记者来到新型功能区的建设现场,目之所及都是正在施工的大型机械。新型功能区建设是全县的“一号工程”,透过“一号工程”,让来安融入南京、滁宁无缝对接的,是交通、产业和生态。
据了解,当前来安正立足打造两地“零距离”交通圈,全力构建“131”交通格局。“一轨”即宁滁城际铁路,“三桥”即汊河大桥、黑扎营大桥、中李大桥,“一中心”为来宁客运枢纽中心。不就的将来,两地路网可以全面无缝对接。
汤巧声介绍,为了推动新型功能区建设和两地一体化发展,两地强化顶格意识,规划共编、机制共创、交通共促、产业共融。产业方面建设了跨界合作产业园和科创综合体,目前正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加快嵌入长三角创新链和中高端产业链。
而在交通共促和产业共融中,滁河两岸将永葆绿色生机。
开发园区的南京人
滁河之上三座大桥尚在建设,但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内的南京人,早出晚归、往返两地已有多年。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铁路客车内端车门、基础制动缸的企业。企业高管几乎都是南京人,每天工作在来安、居住在南京。
2009年,中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公司所属的南京浦镇科技实业公司,来到与南京一河之隔的来安县投资建厂,盛世高科随后创立。“企业投产初期,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南京的,现在工人逐渐‘本地化’了。”盛世高科的一位负责人说,即便时至今日,企业一半以上的业务,仍是与浦镇车辆配套。
在汊河经济开发区,像盛世高科这样,从南京而来、与南京企业进行产业配套的企业,还有很多。产业链作为无形纽带,维系着两地往来,更拉动双方向更高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发展。
目光回到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总投资102亿元的人民控股集团光电显示项目,已落地开工;总投资10亿元的南微医学项目,刚刚正式签约;南京拉蒙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已达成投资意向……
来安正全面对接融入江北新区乃至南京的产业链。
湿地公园的苏皖口
初冬时节,位于来安县雷官镇的池杉湖湿地公园,层林尽染、百鸟高飞,湖光、池杉、飞鸟相映成趣,美成仙境。横跨皖苏两省的池杉湖湿地公园,总面积5800亩,拥有“华东最大的池杉林”。
正因横跨皖苏两省,这片有着“百鸟天堂”美誉的湿地公园,拥有安徽出入口和江苏出入口。公园“池杉魅影,林鸟依依”的独特湿地风景,则是苏皖两地联手守护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
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公园的池杉林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水禽和候鸟在此栖息繁殖,目前已有70余种陆生和两栖动物,100余种鸟类,总数10万余只。由于两地共抓生态保护,共享湖光林景,池杉湖湿地公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观林、观鸟、科普研学胜地。
不独池杉湖湿地公园,今天的来安坚持生态立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全县正身披绿色拥抱南京,融入长三角。(全媒体记者 梁和峰)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