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这些秸秆和碎稻草在田里,种粮大户都催着我们加紧收,不然会影响来年的麦子生长。”“这些天我们都在加紧收集秸秆,后续的产品需要大量这种原料。”随着秋收的结束,我市田间的“废弃物”秸秆再次吸引了诸多关注,众多后续处理企业纷纷“抢时间”“抢地盘”,为的就是将这些能升级的废料打造成“全能选手”。
变废为宝,秸秆颗粒成“香饽饽”
从10月起,丹阳市珥陵镇丹星秸秆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马建国十分忙碌,充足的订单让公司的秸秆造粒机器满负荷运转,这样的状态每天都在持续。“往年,颗粒销售都会保持20%的库存。但今年,颗粒燃料的市场十分火爆,不但家里丝毫没有存货,供不应求,价格也从之前的800元/吨涨至如今的1030元/吨,目前正加足马力生产。”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成型的颗粒顺着传送带进入一个个大型编织袋中。这种颗粒呈咖啡色,主料为秸秆,占比为70%;配料为一些冬季修剪的树枝和一些废旧木料,这部分的作用是提升颗粒的燃烧值,通俗点说,就是让颗粒燃烧时间更久,释放热量更多。
在车间外,不时还有运送秸秆的货车和提货的卡车。马建国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生产和装卸,可以看出,这份工作他早已驾轻就熟。“每天,我都会组织秸秆收集打包团队在附近乃至更远的乡镇作业,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亩左右的收储作业,亩均收集秸秆500公斤。而在销售端,不光往年的食醋生产企业等老客户购买需求强烈,连附近的一些种粮大户都上门求购,光农户的采购量就从往年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今年一个月的销量超过100吨。”
一时间,秸秆综合利用的产物成为今年的市场抢手货。
节本增效,生物质燃料成“神器”
秸秆颗粒销售火热,这背后其实是“双碳”目标的要求和生产主体降本增效的综合考量。
在珥陵镇丈山村的超群家庭农场,崭新的烘干设备让记者眼前一亮,不同于煤炭锅炉的那种遍地堆煤后的灰黑,这里的烘干机除锅炉口有烟熏痕迹外,整体设施十分干净。
农场主徐先忠告诉记者,农场有8台烘干机,每4台配一个锅炉,两台锅炉都是今年新装配的生物质锅炉。“之前,我这里的两台锅炉也是烧煤的,但由于已使用了7-8年时间,存在安全隐患,就想到了更换新锅炉。在多方了解之后,最终选定了有补贴的生物质锅炉。”徐先忠算了笔账,两台锅炉,从10月25日开工作业到11月23日结束,使用颗粒燃料25吨,按照每吨1000元左右的价格,共花费25000元左右;而如果依旧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燃料,需要18吨左右,按照今年的煤炭市场价格,需花费45000元左右,光燃料环节就能节省20000元。同时,生物质锅炉可实现自动填充,无需人工补充。而煤炭炉子需要两人按照两班倒进行照看,按照两个工人每天400元计算,又能节省近10000元。“值得一提的是,秸秆颗粒经过燃烧后的主要成分是草木灰,这是一种富含钾的优质肥料,对增加农田肥力有着很好的效果。”
业内人士表示,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燃料,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绝佳助力。
综合利用,秸秆或成“全能选手”
作为生物质燃料,秸秆无疑是合格的。但其实,秸秆可以“大有作为”的选择还非常多。在丹徒区谷阳镇,权路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孙存权已带着周边的村民干了20多天,采用人工手捆的方式,将周边600亩的秸秆进行收储。而这些秸秆在经过简单加工后,将变成草绳和草帘子。“这些草绳和草帘子大都用于冬季树木防冻和雨雪天气后地面防滑等,销售形势不错。”
在丹徒区辛丰镇,恒福泉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加紧收集秸秆和碎草,这些废弃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宝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秸秆和碎草经过粉碎处理后将销售给大型饲料企业,作为牛和羊的饲料。
其实,除了做草帘、做饲料,我市秸秆离田综合利用还有其他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市通过省级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机械、秸秆收储利用点建设,全市已形成秸秆离田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多元化利用格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种综合利用发展形势下的秸秆,正成为部分农业产业链和需求链热捧的“香饽饽”。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引进和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径,为更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刘常珍)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