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相机记录每一刻风景,用心灵去感受每一份纯净……天堂多了一位摄影家

2021-11-23 10:59

“袁大大,走好!天堂多了一位摄影家。我们会记住您意气风发带着我们去采风的样子。”“著名摄影家袁曾亭永别,我们会永远怀念他!”9月22日,我市摄影家袁曾亭的去世,引起摄影圈和市民关注,有人写诗,有人著文,大家自发地用自己的方式怀念他,表达对他的敬意。

袁曾亭生前采风时留影 李恒 摄

发表作品3000多幅,

获奖300多幅

袁曾亭,镇江摄影人更习惯称他为“袁大大”——“大大”是镇江人对长辈伯伯的称呼之一。“甚至许多年龄比他大的摄影人,都这样称呼他。”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任国卿沉痛地说,“他的离去,是镇江摄影界的重要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传承他闪光的精神品质。”

出生于1951年的袁曾亭,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镇江市脱粒机厂、上海铁路局镇江水泥厂、市群众艺术馆、市文化局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市民间艺术文化馆工作,2009年7月,担任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直至退休。

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及研究近40年的袁曾亭是国家一级摄影师(正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美国摄影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事。1999年被评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他的一生,用相机记录生活,反映时代,拍下许多珍贵的瞬间。早在1982年,他就开始发表摄影作品,几年后就在国际和全国影展中斩获了铜牌、银牌等奖项。

多年来,他在省以上各类摄影展览、比赛或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幅,300多幅获奖。在获奖作品中,有近20幅为国际级或国家级,另有30多幅作品在国外展出。其中,摄影作品《街头即景》等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夜的眼》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奖。作品《春日里》《梯田神韵》《顶风冒雪》《牧场之晨》4幅,入选国际权威摄影组织——美国摄影学会(PSA)主办的2007年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早市》获江苏省文化厅美术、书法、摄影最高奖——省“五星工程奖”。

获镇江市人民政府第一、二、三、四届文学艺术奖。有数篇论文在省以上学术会议或专辑发表。主编《镇江摄影精品集》《摄影文论》。

27年间不远千里,

6次前往热当坝

“你一定是去了

多年前从长途车窗远远看见

就再也不能忘怀的那个村寨

那里

清澈 温暖 真挚

充满活力和阳光

你在倒流的时光里

与你早就选定的美好在一起”

市摄影家、评论家唐悦之在怀念袁曾亭的诗《没想到乌云的后面还是乌云》中写道。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相机记录每一刻风景,用心灵去感受每一份纯净。2017年4月,袁曾亭摄影专著《守望热当坝》在镇江博物馆首发,他用影像记录了一个藏族村寨27年间的光阴故事,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恬淡朴素生活的追寻和向往,得到全市摄影人的热捧。

热当坝是个平均海拔约3700米的藏族村寨,1986年,热当坝只是长途客车所经的一个“招呼站”,连个站台都没有。当时在四川甘南等地创作的袁曾亭所乘坐的长途客车在此地短暂停留了几分钟,从此让他与热当坝结缘。在当年采访他的影像资料中,他这样说道:“透过车窗不经意的一瞥,哇,我看到一幅从未见过的景象,一条小河冒着热气,许多藏民在河边劳作,远处还有很多牦牛和羊群。”客车驶离这个村庄十多公里后,他决定中途下车,步行返回。

山水相依的村寨,自然静美,素朴怡人,每天他跟着牧牛羊人上山,学着他们躺在草地上享受中午的阳光,看湛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远处的雪山。那一次在热当坝,他一待就是20多天,体重减了十几斤,拍完了所有的胶卷,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他说,这里的人特别热情,后来他又去过许多藏区,却始终没找到在热当坝的感觉,“那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共鸣。”

27年间,他不远千里,先后6次前往热当坝,每一次他都会看到变化,“康萨寺的经廊和庙宇渐渐多了,主殿换上了金顶,人们服饰更加雍容靓丽了;篱笆墙变成了砖墙,许多人家翻建了小楼;村道的两侧有了许多店铺、宾馆;年轻小伙不再骑着马而是骑着摩托放牧……”种种变化代表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袁曾亭欣喜又惆怅,他担心,“越来越相似的乡村城市化面貌会让热当坝的独特之美渐渐泯然于众。”

于是,他将自己在那27年间断断续续拍摄的点点滴滴汇编成册,一帧帧回放的画面,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给人们留下历久弥新的纪念。

“海拔那么高,条件那么苦,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坚持,是不可能的。”对此,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孙悦萌感叹道:“真正不简单,不容易,这是一种精神,真正的艺术家的精神。”

通过镜头感悟人生,

他依然在大家心中

“袁老师说,拍照片真的不是按快门,而是通过镜头感悟人生。把对世界的感受,融入个人的气质,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才是作品。”曾多次受到袁曾亭指点摄影技术的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徐艺动情地回忆起当年的经历,“32年前,袁曾亭老师肩背着七八台相机,就像是街上卖葫芦丝的,两胁间满满当当,来到我们摄影课的教室。”他给每个小组发一台相机,让学员去北固山拍照,作为摄影课的作业。

“他装好相机中胶片,每个人只要记住自己拍的是第几张,冲洗出照片后,他给我们点评。”徐艺说:“我当时拍的是一条巷子,有点光影的表现,得到他的赞许。正是他那时给我的小小肯定,激发了我对摄影的兴趣。”“还有一次在无锡采风创作,袁老师跟我一起拍。拍着拍着,我的数码相机中的卡存满了,袁老师就拿出他相机中的存储卡给我,让我继续拍。”

“记得有次袁老在镇江日报社讲摄影课,我应邀去旁听。他没有客套话,上来就单刀直入。放一张图片,讲一个拍摄经过,介绍自己构思技巧,如何用光,以及为了获得最佳光影所做出的不同寻常的选择,简单、直观、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我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刘玉宝回忆道:“就是那次听过袁老的讲课后,我才又拿起了相机,成了一名忠实的摄影粉丝。”

2000年—2013年,袁曾亭当选镇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在任期间,市摄协每年组织1至2次摄影创作班,首创了两年一次的会员创作汇报展——镇江摄影家协会双年展。他积极筹措资金,评选奖励“优秀摄影家”和优秀摄影作品,举办摄影理论研讨会,编辑出版论文集《摄影文论》,策划、承办由中国摄协和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青山绿水新镇江”全国摄影大展,为镇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摄影家,市摄协也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团体”。

继袁曾亭后担任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孙悦萌记忆犹深,“2013年8月,完成协会换届规定程序后不久的一天,袁大大给我送来了一张光盘和两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档案袋,是协会多年的重要资料,一张张,要素俱全,整整齐齐,让我感到满满的分量。”

袁曾亭一生低调,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袁大大其实没走,也不会走,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贾骏由衷地赞叹道,“一个人能让大家惦记着,能让大家感怀他,这是一个人的魅力和修为。”(马彦如)除署名外,图为袁曾亭部分摄影作品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陈路

207

“袁大大,走好!天堂多了一位摄影家。我们会记住您意气风发带着我们去采风的样子。”“著名摄影家袁曾亭永别,我们会永远怀念他!”9月22日,我市摄影家袁曾亭的去世,引起摄影圈和市民关注,有人写诗,有人著文,大家自发地用自己的方式怀念他,表达对他的敬意。

袁曾亭生前采风时留影 李恒 摄

发表作品3000多幅,

获奖300多幅

袁曾亭,镇江摄影人更习惯称他为“袁大大”——“大大”是镇江人对长辈伯伯的称呼之一。“甚至许多年龄比他大的摄影人,都这样称呼他。”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任国卿沉痛地说,“他的离去,是镇江摄影界的重要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传承他闪光的精神品质。”

出生于1951年的袁曾亭,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镇江市脱粒机厂、上海铁路局镇江水泥厂、市群众艺术馆、市文化局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市民间艺术文化馆工作,2009年7月,担任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直至退休。

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及研究近40年的袁曾亭是国家一级摄影师(正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美国摄影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事。1999年被评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他的一生,用相机记录生活,反映时代,拍下许多珍贵的瞬间。早在1982年,他就开始发表摄影作品,几年后就在国际和全国影展中斩获了铜牌、银牌等奖项。

多年来,他在省以上各类摄影展览、比赛或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幅,300多幅获奖。在获奖作品中,有近20幅为国际级或国家级,另有30多幅作品在国外展出。其中,摄影作品《街头即景》等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夜的眼》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奖。作品《春日里》《梯田神韵》《顶风冒雪》《牧场之晨》4幅,入选国际权威摄影组织——美国摄影学会(PSA)主办的2007年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早市》获江苏省文化厅美术、书法、摄影最高奖——省“五星工程奖”。

获镇江市人民政府第一、二、三、四届文学艺术奖。有数篇论文在省以上学术会议或专辑发表。主编《镇江摄影精品集》《摄影文论》。

27年间不远千里,

6次前往热当坝

“你一定是去了

多年前从长途车窗远远看见

就再也不能忘怀的那个村寨

那里

清澈 温暖 真挚

充满活力和阳光

你在倒流的时光里

与你早就选定的美好在一起”

市摄影家、评论家唐悦之在怀念袁曾亭的诗《没想到乌云的后面还是乌云》中写道。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相机记录每一刻风景,用心灵去感受每一份纯净。2017年4月,袁曾亭摄影专著《守望热当坝》在镇江博物馆首发,他用影像记录了一个藏族村寨27年间的光阴故事,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恬淡朴素生活的追寻和向往,得到全市摄影人的热捧。

热当坝是个平均海拔约3700米的藏族村寨,1986年,热当坝只是长途客车所经的一个“招呼站”,连个站台都没有。当时在四川甘南等地创作的袁曾亭所乘坐的长途客车在此地短暂停留了几分钟,从此让他与热当坝结缘。在当年采访他的影像资料中,他这样说道:“透过车窗不经意的一瞥,哇,我看到一幅从未见过的景象,一条小河冒着热气,许多藏民在河边劳作,远处还有很多牦牛和羊群。”客车驶离这个村庄十多公里后,他决定中途下车,步行返回。

山水相依的村寨,自然静美,素朴怡人,每天他跟着牧牛羊人上山,学着他们躺在草地上享受中午的阳光,看湛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远处的雪山。那一次在热当坝,他一待就是20多天,体重减了十几斤,拍完了所有的胶卷,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他说,这里的人特别热情,后来他又去过许多藏区,却始终没找到在热当坝的感觉,“那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共鸣。”

27年间,他不远千里,先后6次前往热当坝,每一次他都会看到变化,“康萨寺的经廊和庙宇渐渐多了,主殿换上了金顶,人们服饰更加雍容靓丽了;篱笆墙变成了砖墙,许多人家翻建了小楼;村道的两侧有了许多店铺、宾馆;年轻小伙不再骑着马而是骑着摩托放牧……”种种变化代表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袁曾亭欣喜又惆怅,他担心,“越来越相似的乡村城市化面貌会让热当坝的独特之美渐渐泯然于众。”

于是,他将自己在那27年间断断续续拍摄的点点滴滴汇编成册,一帧帧回放的画面,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给人们留下历久弥新的纪念。

“海拔那么高,条件那么苦,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坚持,是不可能的。”对此,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孙悦萌感叹道:“真正不简单,不容易,这是一种精神,真正的艺术家的精神。”

通过镜头感悟人生,

他依然在大家心中

“袁老师说,拍照片真的不是按快门,而是通过镜头感悟人生。把对世界的感受,融入个人的气质,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才是作品。”曾多次受到袁曾亭指点摄影技术的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徐艺动情地回忆起当年的经历,“32年前,袁曾亭老师肩背着七八台相机,就像是街上卖葫芦丝的,两胁间满满当当,来到我们摄影课的教室。”他给每个小组发一台相机,让学员去北固山拍照,作为摄影课的作业。

“他装好相机中胶片,每个人只要记住自己拍的是第几张,冲洗出照片后,他给我们点评。”徐艺说:“我当时拍的是一条巷子,有点光影的表现,得到他的赞许。正是他那时给我的小小肯定,激发了我对摄影的兴趣。”“还有一次在无锡采风创作,袁老师跟我一起拍。拍着拍着,我的数码相机中的卡存满了,袁老师就拿出他相机中的存储卡给我,让我继续拍。”

“记得有次袁老在镇江日报社讲摄影课,我应邀去旁听。他没有客套话,上来就单刀直入。放一张图片,讲一个拍摄经过,介绍自己构思技巧,如何用光,以及为了获得最佳光影所做出的不同寻常的选择,简单、直观、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我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刘玉宝回忆道:“就是那次听过袁老的讲课后,我才又拿起了相机,成了一名忠实的摄影粉丝。”

2000年—2013年,袁曾亭当选镇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在任期间,市摄协每年组织1至2次摄影创作班,首创了两年一次的会员创作汇报展——镇江摄影家协会双年展。他积极筹措资金,评选奖励“优秀摄影家”和优秀摄影作品,举办摄影理论研讨会,编辑出版论文集《摄影文论》,策划、承办由中国摄协和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青山绿水新镇江”全国摄影大展,为镇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摄影家,市摄协也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团体”。

继袁曾亭后担任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孙悦萌记忆犹深,“2013年8月,完成协会换届规定程序后不久的一天,袁大大给我送来了一张光盘和两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档案袋,是协会多年的重要资料,一张张,要素俱全,整整齐齐,让我感到满满的分量。”

袁曾亭一生低调,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袁大大其实没走,也不会走,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贾骏由衷地赞叹道,“一个人能让大家惦记着,能让大家感怀他,这是一个人的魅力和修为。”(马彦如)除署名外,图为袁曾亭部分摄影作品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