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力以赴 务实奋进 以跑起来的姿态谱写工作新篇章 ——记全国模范司法所丹徒区司法局宜城司法所

2021-11-10 01:23


今日镇江讯 丹徒区司法局宜城司法所是丹徒新区城关所,辖14个村社区,服务人口约16万人。近年来,该所在丹徒区司法局和宜城街道党工委街道办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聚焦城市社会治理,聚力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宜城社会实际,进一步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五年综合考评全区第一,被宜城街道党工委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司法所”“镇江市巾帼示范岗”“镇江市调解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聚焦基层治理,切实担负起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职责使命

宜城司法所注重发挥统筹协调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配齐街道社区两级法律顾问。听取并尊重群众意见,把顺应民愿、维护民利、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到依法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办好补齐“民生短板”的要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实事。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行政。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加强政法、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实现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宜城街道被镇江市委评为2016-2020年度法治建设先进街道。

聚焦职责担当,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使命

宜城司法所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治需求,让法治力量浸润人心,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

织密“党群连心网”。抓实城乡网络,完成“农村网格试点任务”,大力推动村社区议事制度、调解制度、救济制度等规范运行,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通过党员带群众,践行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走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新路子。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让更多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操心事通过法治渠道有效解决。

优化人民调解。着眼老百姓家门口的纠纷,在全市率先建立宜和家事调解工作室,获得群众的肯定并荣获省级首批命名。与区法院联合共建丹桂 “物业纠纷”、丹盛“宝龙商圈纠纷”以及崇文“居家养老纠纷”等调解室。成立首个“网格邻里调解工作室”,在宝龙广场建设“派出所、城管、市场调解、志愿者”四合一工作室,长香水岸“石榴籽”工作室,发挥基层前沿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强化法治宣传。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宣传广覆盖,利用村(社区)法润民生群,推送普法与民生服务等信息;线下宣传重实效,开办 “宜法讲堂”,围绕“护苗成长”、“法护夕阳”、以案说“典”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强化特殊人群管控。积极构建“党建+”、“网格+”、“智慧+”、“服务+”、“法治+”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模式,打通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和帮扶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米”,高效助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后续照管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积极探索、逐步开展,采取订单式教育日、公益劳动日,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既保障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工作需求又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聚焦公共服务,切实担负起统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责使命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宜城司法所将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服务城市居民的重要载体。按照“三年处领先、五年不落后”的总体要求,建设近800平方米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为民服务、联动指挥、公共法律服务为一体,划定对外服务大厅、联动指挥中心、信息化办公区域三大服务板块。司法所结合关于公共法律服务重要指示,特别是“两快、两全”和“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目标要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将法律援助、公证、行政复议、仲裁、立法民意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大力推进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为每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月到村居至少开展一次定期服务,其他时间采取电话咨询或者预约服务,解答法律疑问,协助开展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发挥法律明白人示范作用。将129个网格员培养为法律明白人,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培训,加强法律他们的沟通、调解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法律明白人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政策宣讲、矛盾排查化解、法律服务等示范引领作用。(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承江涌)


编辑:沈菲


93


今日镇江讯 丹徒区司法局宜城司法所是丹徒新区城关所,辖14个村社区,服务人口约16万人。近年来,该所在丹徒区司法局和宜城街道党工委街道办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聚焦城市社会治理,聚力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宜城社会实际,进一步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五年综合考评全区第一,被宜城街道党工委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司法所”“镇江市巾帼示范岗”“镇江市调解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聚焦基层治理,切实担负起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职责使命

宜城司法所注重发挥统筹协调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配齐街道社区两级法律顾问。听取并尊重群众意见,把顺应民愿、维护民利、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到依法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办好补齐“民生短板”的要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实事。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行政。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加强政法、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实现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宜城街道被镇江市委评为2016-2020年度法治建设先进街道。

聚焦职责担当,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使命

宜城司法所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治需求,让法治力量浸润人心,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

织密“党群连心网”。抓实城乡网络,完成“农村网格试点任务”,大力推动村社区议事制度、调解制度、救济制度等规范运行,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通过党员带群众,践行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走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新路子。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让更多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操心事通过法治渠道有效解决。

优化人民调解。着眼老百姓家门口的纠纷,在全市率先建立宜和家事调解工作室,获得群众的肯定并荣获省级首批命名。与区法院联合共建丹桂 “物业纠纷”、丹盛“宝龙商圈纠纷”以及崇文“居家养老纠纷”等调解室。成立首个“网格邻里调解工作室”,在宝龙广场建设“派出所、城管、市场调解、志愿者”四合一工作室,长香水岸“石榴籽”工作室,发挥基层前沿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强化法治宣传。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宣传广覆盖,利用村(社区)法润民生群,推送普法与民生服务等信息;线下宣传重实效,开办 “宜法讲堂”,围绕“护苗成长”、“法护夕阳”、以案说“典”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强化特殊人群管控。积极构建“党建+”、“网格+”、“智慧+”、“服务+”、“法治+”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模式,打通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和帮扶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米”,高效助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后续照管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积极探索、逐步开展,采取订单式教育日、公益劳动日,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既保障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工作需求又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聚焦公共服务,切实担负起统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责使命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宜城司法所将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服务城市居民的重要载体。按照“三年处领先、五年不落后”的总体要求,建设近800平方米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为民服务、联动指挥、公共法律服务为一体,划定对外服务大厅、联动指挥中心、信息化办公区域三大服务板块。司法所结合关于公共法律服务重要指示,特别是“两快、两全”和“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目标要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将法律援助、公证、行政复议、仲裁、立法民意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大力推进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为每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月到村居至少开展一次定期服务,其他时间采取电话咨询或者预约服务,解答法律疑问,协助开展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发挥法律明白人示范作用。将129个网格员培养为法律明白人,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培训,加强法律他们的沟通、调解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法律明白人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政策宣讲、矛盾排查化解、法律服务等示范引领作用。(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承江涌)


编辑: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