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相比财大气粗的大城市,中小城市该如何制定自己的引才战术?拿出真金白银固然必需,但培育出适合人才成长的优质产业和经济“土壤”,或许更为关键。“烧钱”不现实,做特产业是王道。
近日,临近镇江的两座兄弟城市不约而同的发力。一个是常州“走出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赴国内各大中心城市进行城市推介和人才引才,开启了一场长达半个月的人才引进“拉力赛”。一个是无锡“请进来”。10月19日至21日,2021太湖人才峰会召开,无锡又一次向全球发出“无比爱才、锡望您来”的诚挚邀请。
应该说,城市间“抢人大战”目前已成常态。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而后,一二三四线的约60城先后入局,愈演愈烈,渐成“持久战”。据报道,买房打折、租房补贴、落户降标、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等,成为此前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但细读这一次常州、无锡的相关新闻报道,我们能够发现,城市“抢人”已经悄然起了新变化。
先看常州。他们去的城市包括了西部的成都、重庆,东北地区的沈阳、大连,还有中部的武汉等。这些城市不光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更是高校以及大院大所密集的“人才高地”。而常州在这些城市开展的活动,其主题为“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请留意,他们的“抢人”关键词不再是各类补贴,而是“创新创业”。在成都的推介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亮出的诱惑是:“常州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成就事业”;在武汉,常州代市长盛蕾则表示,常州创新创业的综合成本更具优势、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常州将全力当好培土施肥的“园丁”、共同成长的“合伙人”、贴心服务的“店小二”。为此,常州并不讳言甚至愿意进一步强化常州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那个离上海、南京、杭州都很近的苏南发达工业城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常州人发现,引才的关键是成长舞台,一年三万五万的补贴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澎湃新闻》报道,常州市人社局局长嘉秀娟说:“常州引进的人才,八成都去了常州‘十大产业链’企业。”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琪认为,除了主观努力,城市的产业竞争力非常关键。“常州实体经济发展这几年‘风景独好’,这是很多人才到常州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年轻人是用脚投票的,常州制造业的稳健发展,让制造业人才“没有理由不选择常州”。
于是,《澎湃新闻》有了思考:“相比财大气粗的大城市,以常州为代表的中小城市该如何制定自己的引才战术?拿出真金白银固然必需,但培育出适合人才成长的优质产业和经济‘土壤’,或许更为关键”。并直接提出:“中小城市引才思考:‘烧钱’不现实,做特产业是王道。”
与之相映的是无锡人才峰会。在峰会分活动“才赋新城”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庄巍如是评判:“各地招徕人才已陷入‘内卷’,‘砸钱’的边际效用在逐渐减弱。当是时,更要厘清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方能构建品牌。”无锡正是这样做的。此次峰会,他们就是以“新时代、新人才、新生态”为主题,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强市的城市发展之需,强化要素协同和资源集聚,从而吸引了吸引了50余名中外院士、50所知名高校校领导、100位国家级专家、100位杰出乡贤、1000名以上优秀青年人才参会。
而在具体的做法上,无锡更有特色且已然闯出新路。一个是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这是一场“走出去”的大赛,赛事在北京、成都、重庆、武汉、合肥等多个城市间的“行走”,也让无锡以外的人们,刷新着对“科创无锡”的认识。这也是一场“引进来”的大赛。今年的赛事,报名项目总数超过5200个,其中国际人才项目718个,共决出70多个获奖项目,有100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大部分涉及物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个无锡市重点产业。
另一个则是无锡的科创产业特色小镇。惠山区阳山镇是“无锡院士小镇”。“一镇一院一产业”的引智模式让惠山区迄今为止已与49名中外院士进行合作,目前有23个院士项目正在运行。其中,院士领衔的新型研发机构6个,由院士本人直接出资创办企业10家。无锡太湖新城则有“雪浪小镇”。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讯和IC设计等前沿领域和重点行业,雪浪小镇营造起包括中外院士、海归创业者、投资公司、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领军人才团队以及制造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和小而美的企业等形形色色主体集约的科创氛围。新闻报道如是写道:“对于无锡原子芯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欣来说,在小镇中能迅速找到合作伙伴、建立上下游链接是最大的吸引力。”《南风窗》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这样总结:“通过场景固化将创新的各种要素集合到一个高浓度的产业生态中。”然后,我们便看到了人才与城市的“一场美丽的双向奔赴”。
据说,这是写恋爱的一句话:单向奔赴只是追逐,如果一厢情愿,最终结局只能成空;双向奔赴才是拥抱,感情有意义且愈久弥坚。(华翔)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