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新为谱写江苏现代化新篇章挺起硬脊梁

2021-11-05 17:35 来源: 扬州网  

风云际会,急流勇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当前,全省市县区党代会已经召开,各地在谋未来、谋蓝图、谋发展中都把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创新目标,作出创新部署,描绘创新未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共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南京提出,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苏州提出,强化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无锡提出,科技创新是引领无锡发展的最核心密码,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是无锡的最显著特征,进一步发挥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扬州提出,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紧扣区域“一体化”,纵深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参与打造区域通勤圈、产业创新圈、幸福生活圈,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创新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更是一股子精气神。把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跑出新精彩、冲在最前列。

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关键重在转换“新脑子”。创新,关键是思想创新、观念更新。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或者坐而论道、空谈泛议,结果必然一事无成。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我们要破除区域观念、苏中苏北思维,大力破除小富即满、守成守旧的传统观念,破除保守僵化、坐井观天的封闭思想,破除求稳怕乱、患得患失的思维定势,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劣作风,通过弘扬创新精神,使全力创新成为时代的响亮号角,成为富民强省的前进路标,成为走在前列的发展动力。我们要扫除高质量发展的思想障碍,在思想观念上率先跨越,在积极融入长三角、融入全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实现“从0到1”的突破,根本重在抓实“命根子”。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全球科技创新大潮中,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实现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扩大,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从创新资源的融汇到创新环境的优化,让科技创新向着系统升级全面发力。科技创新要向新能源、新产业、新智能方向发力,为智能交通、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能芯片等基础服务设施的迭代升级提供强力支撑,让科技与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服务、民生领域在深度融合中互促共进,在因时而变中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实现“从0到1”的突破,路径重在牵住“牛鼻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形势、任务、理念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在换挡,发展动力在转换,结构调整在优化,依靠企业创新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是必由之路。推进创新发展,要牢牢抓住企业这一“牛鼻子”,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制造业迈向“又大又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实现“从0到1”的突破,核心重在夯实“厚底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发动机”,是一个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们要树立开放包容理念,集聚一批顶尖的“高精尖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江苏、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我们要让创新引擎全力加速,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鼓起创新争先的风帆,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灿烂的明天!(丁新伯/文)

来源: 扬州网

编辑:阿奎

216

风云际会,急流勇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当前,全省市县区党代会已经召开,各地在谋未来、谋蓝图、谋发展中都把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创新目标,作出创新部署,描绘创新未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共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南京提出,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苏州提出,强化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无锡提出,科技创新是引领无锡发展的最核心密码,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是无锡的最显著特征,进一步发挥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扬州提出,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紧扣区域“一体化”,纵深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参与打造区域通勤圈、产业创新圈、幸福生活圈,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创新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更是一股子精气神。把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跑出新精彩、冲在最前列。

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关键重在转换“新脑子”。创新,关键是思想创新、观念更新。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或者坐而论道、空谈泛议,结果必然一事无成。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我们要破除区域观念、苏中苏北思维,大力破除小富即满、守成守旧的传统观念,破除保守僵化、坐井观天的封闭思想,破除求稳怕乱、患得患失的思维定势,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劣作风,通过弘扬创新精神,使全力创新成为时代的响亮号角,成为富民强省的前进路标,成为走在前列的发展动力。我们要扫除高质量发展的思想障碍,在思想观念上率先跨越,在积极融入长三角、融入全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实现“从0到1”的突破,根本重在抓实“命根子”。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全球科技创新大潮中,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实现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扩大,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从创新资源的融汇到创新环境的优化,让科技创新向着系统升级全面发力。科技创新要向新能源、新产业、新智能方向发力,为智能交通、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能芯片等基础服务设施的迭代升级提供强力支撑,让科技与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服务、民生领域在深度融合中互促共进,在因时而变中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实现“从0到1”的突破,路径重在牵住“牛鼻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形势、任务、理念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在换挡,发展动力在转换,结构调整在优化,依靠企业创新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是必由之路。推进创新发展,要牢牢抓住企业这一“牛鼻子”,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制造业迈向“又大又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实现“从0到1”的突破,核心重在夯实“厚底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发动机”,是一个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们要树立开放包容理念,集聚一批顶尖的“高精尖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江苏、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我们要让创新引擎全力加速,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鼓起创新争先的风帆,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灿烂的明天!(丁新伯/文)

来源: 扬州网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