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句容市边城镇坚持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解民忧、真情实意办实事。
今年,该镇邀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作为特聘顾问,为该镇农业进行实地指导、把脉问诊。在大华村“稻鸭共作”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现场,赵亚夫充分肯定村里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作为镇江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大华村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延伸“致富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产生1+1>2效益叠加,逐步带动120余户社员,近千亩优质水稻实现高效发展。
过去种田存在的畜禽粪便乱排、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不仅威胁着农村生态、农民生活,也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查看“稻鸭共作”场所环境和设施建设情况时,赵亚夫对合作社社员们耐心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表示要因地制宜利用生物多样性构建和谐生态系统,从拦网高度、役鸭食物来源到田间活动区域等方面给出了十分精准的指导建议,为村里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强大信心。
走进衣庄村“幸福菜篮”蔬菜基 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划一,高钙养心菜、白富美甜瓜、火龙果、黑玉米等作物生机盎然地挂在藤蔓上,在阳光的沐浴下,奏响“红绿”辉映的乡村振兴交响曲。赵亚夫走进大棚内部,仔细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现场指导“学亚夫、做亚夫”先锋团队党员志愿者们栽培种植和品质管理技术,对大棚的光照、通风、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作物的影响,耐心细致进行技术讲解。
在实施边城镇“幸福菜篮”项目过程中,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党委联合镇、村两级党组织,并与“亚夫团队工作室”以“一组三帮”的协作模式解决农民自产蔬菜产生价值难、 销售渠道难等问题,充分发挥村集体土地资源价值,通过分散和集体的模式把新鲜蔬菜送向市场,让菜农有增收、让村集体有效益、让市民吃上绿色本地蔬菜。
“我们将持续弘扬‘亚夫精神’, 深度推广‘戴庄模式’,充分放大边城好山、好水、好生态的绿色发展效应,把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边城镇党委书记吕长江表示,在赵亚夫及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边城镇将因地制宜、精心规划,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用实干担当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买回来的东西颠碎在路上了,5米宽的柏油马路直接通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这条路真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了!”边城镇高仑村村民高瑞清开心地说。
4月初,高仑村利用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将原有的3.5米宽的水泥路改建成了一条长1.7公里、宽5米的柏油路,村道上还新添了48盏路灯,将道路两侧路灯密度提高了2倍多。现在,新修的村道和仑山湖旅游度假区无缝连接,既方便了村民走出山村,也让喜爱寻幽访胜的四方游人畅通无阻尽享山水风光。
高仑村南邻高丽山、仑山水库,北临仑山,居住着1000多名乡亲,不少村民以山货种植销售为生。“如今道路方便了,大车子也能进得来了,我们的山货也能卖出个好价钱。”村民高洪围说,就连出去打工的老百姓来回通行都舒坦了很多。
高仑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高鹏洲体会很深。他坦言,新道路的改造是因为真正为群众着想,自然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大伙在修路时有的让出了宅基地,还有一些人为修路拆掉了自家围墙,毁掉了地面农作物和植被……但大家都非常配合支持,如今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晚上也乐意在村道上走几圈,这条“福道”成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今年以来,边城镇坚持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解民忧、真情实意办实事。(郭方恒 巫彤)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