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嘉贤大米、康韵草菇、吟春碧芽绿茶、碧云天葡萄、红叶福茸香菇……金秋时节,穿梭丹阳乡村,一张张丹阳现代农业发展的亮丽图景映入眼帘,一个个丹阳培育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别样精彩。
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得力于丹阳财政局学史力行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丹阳财政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巧拨为民理财“小算盘”,强化资金保障,拓宽筹资渠道,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
投入+整合,绘就乡村“发展图”
聚焦“财力保障”,丹阳财政局推行“投入+整合”工作法,提高支农力度,绘就乡村“发展图”。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保障是关键。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丹阳财政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完善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2021年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10.14亿元,同比增长11.08%,占一般公共支出预算的10.55%。
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形成1.37亿的“乡村振兴专项引导资金”,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主导产业,由“撒胡椒面”变为“握指成拳”,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对现有涉及农业、社保、教育的84个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学史力行”的民生实事清单,在当地新闻媒体等平台及时公布,确保惠民政策一目了然、家喻户晓。今年以来,丹阳财政局累计发放各项惠农补贴1.19亿元,惠及农户14余万户。
金融+扶持,绘就乡村“富足图”
聚焦“产业兴旺”,丹阳财政局推行“金融+扶持”工作法,汇聚助农合力,绘就乡村“富足图”。
今年6月8日,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丹阳分公司正式成立,丹阳财政局出资600万元,建立农担业务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在农担公司的担保下,丹阳已有27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拿到了“轻质押、低成本、高效率”的银行贷款,给该市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新活力。
针对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软肋,结合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丹阳财政局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护伞”作用,在传统种植业险种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将高效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到30余个,险种数居镇江第一、全省前列,让2万余农户风险有兜底,增收有保障。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资金1096万元,大力支持优质粮油、应时果蔬、生态渔业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统筹资金850万元,扶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统筹资金330万元,建成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项目3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个;统筹资金862万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强做大。目前,丹阳农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9个,珥陵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提标+帮扶,绘就乡村“和谐图”
聚焦“急难愁盼”,丹阳财政局实施“提标+帮扶”工作法,强化支农手段,绘就乡村“和谐图”。
支持农村医疗卫生和养老事业发展,投入7.66亿元,稳步提高丹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围绕教育帮扶,上半年落实资金900多万元,资助学生1万余人;围绕健康帮扶,及时拨付建档立卡户健康医疗再救助资金30.4万元,救助建档立卡户 486人次,有效防止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返贫;围绕住房安全,统筹拨付资金37.8万元,完成29户低收入农户的危房修缮改造,“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投入补助资金358万,对茅山老区经济薄弱村实施帮扶项目15个,项目年预计收益达34万元,推动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
治理+奖补,绘就乡村“宜居图”
聚焦“美丽乡村”,丹阳财政局实施“治理+奖补”工作法,提高支农水平,绘就乡村“宜居图”。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着力推进。筹措资金,积极支持光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行,基本实现行政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加大投入,建设农村污水管网2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9公里,改造乡村危桥3座,维修县道桥梁16座;鼓励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共建成美丽宜居村庄8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镇江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
把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基本形成了一套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扶持、社会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今年以来,丹阳继续实施建设项目19个,包括农村道路、文体广场、路灯亮化、村容村貌等,总投资476.52万元,覆盖了丹阳12个乡镇19个自然村。乡村的环境美了,路灯亮了,道路宽了,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有了,渠道通到田头地角,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通讯员 荆萍 肖彩芳 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