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9月28日,市第八次党代会落下了帷幕,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一个个振奋的声音,暨彰显了过去五年,镇江城市发展的喜人变化,又展望了未来的城市形象。在市委书记马明龙所做的大会报告中,“三农”热点真不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争做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示范”作为重要一环写入其中。本期“金色田野”重点关注党代会报告中的“三农”热词!
试点引领
“戴庄经验”示范效应显现
9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点名”了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作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先锋村重点围绕生态循环利用,推进草莓架式生态栽培模式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运用等项目实施,加快一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成生态绿色休闲农业样板村。先锋村农业园,也正是“戴庄经验”推广的优秀示范。
近年来,我市以“戴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性,积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2019-2020年全市共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个,提升30个典型村、示范村村办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推进句容市戴庄村和丹徒区先锋村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在江苏省率先推行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首批确定了10个市级试点村。截至目前,12个试点村,7个村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其余5个村建设进度超70%以上。我市推广“戴庄经验”工作做法已被省委改革办列入全省改革经验典型案例。
在模式推广的同时,技术推广也在同步跟进。我市以“1+1+N”(1个首席专家团队+1个本地推广团队+N个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项目,提高绿色农业技集成度,设立“一村一所”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宽农技推广服务面。2020年9月,我市从驻镇院校及地方农技推广机构遴选220名农技专家组建了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今年以来,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9个产业专家组共出动专家985人次,指导30个典型村84次,指导经营主体365家,帮助农户解决困难206个,培训农民500人次,形成产业调研报告4篇,受到了群众好评。
下一步,我市将在12个省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的推进基础上,组织遴选第二批10个左右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编制实施方案,启动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继续组织亚夫科技服务团深入挂钩村、深入农户开展技术帮扶,完成办实事项目。举办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专题培训,总结宣传“戴庄经验”推广工作典型和试点村建设成效。
主动服务
“金穗行动”释放产业发展活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相较于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融资便捷,小规模的农业产业发展更需资金助力,从而激发农业产业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签订镇江市财政金融助力贷产品合作协议、整村授信、新型经营主体金融贷款直通车活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全面提质增效启动仪式、普惠金融服务点揭牌仪式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镇镇行”活动、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提质扩面行动工作等措施,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打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在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会暨金融为农办实事‘金穗行动’启动仪式后,我局先后发布了四批融资需求项目225个,近9.2亿元的融资需求,落实贷款金额4.3亿余元,贷款意向额度为8.1亿余元。9月份第四批发布的14家主体近1.1亿元贷款,已经与各银行进行对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积极推动完成句容市创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目前已经通过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任务的组织申报,将解决小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开展“整村授信”项目、“再贷款+农业保险+信用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入选全国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目前正在按计划筹划推进工作。
稳步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锁住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镇江锚定目标,抢抓工期、增加投入、强化管护,真正打造出配套设施齐全、旱涝保收能力强、高产高稳的高标准农田,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粮食丰收提供稳定支撑。
镇江新区万亩良田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系统农田建设条线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地力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60.49万亩,占比69.18%,2021年度4.6万亩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
值得一提的是,市农业农村局在历年来形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与财政部门共同起草了《镇江市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进一步完善落实。同时,还对“十二五”以来所有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了再次梳理确认,形成全市一张图,为农田建设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细致打造
“乡村建设”让山水留住更多乡愁
外出的年轻人都愿意回乡看看,并愿意留在乡村找寻自己的事业。这些蜕变,源自乡村环境的越发美丽。
整治需要“雷霆手段”。2020年,我市成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办公室,发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夏攻势”,以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整治为重点,全市511个行政村、7014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整治销号任务,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44万座,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同时,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市委、市政府印发《镇江市乡村公共空间“513”专项治理实施意见》,召开全市乡村公共空间“513”专项治理推进会,在全市全面推开公共空间治理工作。
盛开的芝樱花海
今年以来,我市科学做好村庄规划,全力实施村庄规划精品工程,2021年,全市计划编制43个村庄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印发《镇江市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将丹阳市和丹徒区确定为我市管护改革试点地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目前,全市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93万吨,清理村内水塘7201口,清理村内沟渠数量2596.69公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6.55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户厕长效管护为重点,全力做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收尾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印发《2021年镇江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强化村内道路改造及亮化,在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已实现全覆盖;完善城乡融合政策体系,形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1+1+N”政策体系,实施“金山英才”计划,搭建“新农菁英”333工作体系,有效激励人才入乡,深入推进美丽镇江建设,全力构建宜居宜业美丽人居环境。
全面领导
“1+4+1”乡村治理体系让党建引领更出彩
“1+4+1”乡村治理体系,是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治理新理念,其内容分别对应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20年,镇江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8个市、区党(工)委书记全部担任当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县乡三级169个“书记项目”,有63个直接、35个间接涉及农村工作。
美丽宜居乡村丹阳市九里村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镇江市推进乡村振兴“书记领航”制度》,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书记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全覆盖,全市共确定“书记领航”项目625个(市委书记项目1个、县级书记项目8个、镇级书记项目54个、村级书记项目562个)。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抓管带”组织体系,积极完善“党委筑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以“书记项目”为统领,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压实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各级党委压实党建责任;以农村基层党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五制二十条”为核心的农村党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的能力。此外,积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持续兴起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印发了《镇江市文明村镇测评体系》(2021年版),持续推动文明村镇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强化帮促
让“富裕富足”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主旋律
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生活富裕是农民的期盼。2020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02元,同比增长6%,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9:1。
要富裕,得先脱贫。截至2019年底,全市204个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8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1.1万户2.1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均纯收入全部达到8000元以上,全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6月,市乡村振兴局成立,标志着我市“三农”工作重心已由脱贫攻坚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坚持“四个不摘”,继续对原建档立卡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全市425户911名“两类人员”已经全部录入国家防返贫监测系统、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目前已全部消除新致贫、返贫风险。
助农助销,消费帮扶。“2021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了全市消费帮扶产品目录更新,收录了全市72个村167个品种,同时有12家企业22个产品完成省级消费扶贫产品认定。5月29日,举办了全市“三专建设”暨农产品消费帮扶展销会。1-8月份,全市各地各部门消费帮扶采购额268万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以发展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经济为重点,落实好各项措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卢更生 徐静 刘常珍)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