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国庆佳节喜相聚,娘家村里看变化。10月4日,丹阳市珥陵镇祥里村江家自然村已出嫁二十年以上的70多个女儿以及部分在外人士,从镇江、常州、南京、青海等地相约赶回家乡,他们汇聚在农家院落,行走在村头路边,重温儿时旧情,共忆往昔峥嵘岁月;畅谈家乡变化,聚力共谋乡村振兴。这场由当地村民自发举办的“兄弟姐妹一家亲”主题活动,给节日的江家村增添了喜庆,留下了浓浓的乡愁。
4日早上6点多,江家村就热闹起来了。进村道路两侧,彩旗猎猎,装扮一新,“欢迎回家”“五湖四海汇聚一堂重温旧情”等横幅格外引人注目。不少男女老幼早早就站在村口翘首期盼,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回家。8时许,大家汇聚在江家村老党员戎生根家门前共忆乡愁往事。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最小的也45岁。
今年60岁的戎生根是牵头举办这次活动的负责人。说起为何要组织这项活动,老戎告诉记者,江家村这些从小要好的姐妹们出嫁后,为了家庭和生活奔忙,从此各处一方,一些在外的江家村子弟因工作等原因也难得回乡,彼此接触甚少,有的二十多年没有见过一面,最长的已经四五十年不曾相见。5年前,戎生根从回村探亲的出嫁女中了解到她们怀有共叙乡情的期盼后,就萌生了为出嫁女们举办回娘家团聚的念头。今年春节过后,他联系村民戎吉二、江锁兰、江玉中、陆正龙以及从部队转业在青海工作、如今已退休的刘晓华,共同发起了在国庆期间组织举办“江家村兄弟姐妹一家亲”活动的倡议。
消息传出后,村民们积极响应,鼎力支持。从5月份建立微信群发动,到活动前的场地布置、仪式安排、联欢节目等,戎生根等人精心筹备,热心奔忙了两个月。本次活动不用出嫁女出一分钱,全部由江家村村民自愿捐资,共筹得2.28万元。
江家村现有60多户,常住人口140余人。在这些出嫁女心中,娘家村里军人多和大学生多,一直让她们引以为豪。抗战时期,村里就有游击小组,新中国成立后江家村有多位农家子弟在部队曾担任过团、营等各级干部;村民重视文化教育也喜结硕果,村里还出了1个留学生、2位研究生和10多个本科生。
“这些出嫁女当年为开河揇泥、平田改造、上交公粮等农活吃了不少苦。江家村发展也有她们一份功劳!”69岁的老队长郭春林回忆,二十世纪60年代,村里在珥陵镇率先进行农田格田成方,将11处低洼地和废弃塘口等进行平田改造,新增了60亩高产良田,曾留下了男女劳力凭借128支扁担,早中晚齐出工,将人工收割的200多亩稻谷快速肩挑到打谷场的佳话。这其中,也留下了出嫁女辛勤劳动的汗水。改革开放后,江家村村民有的进厂上班,有的外出打工经商。目前,除了一些农户留有少部分口粮田种植外,村里农田基本上流转给大户经营。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大伙儿通过辛劳奋斗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村中好多人家还在丹阳、镇江、常州和南京城里买了商品房。“过去的草坯房、泥瓦墙已翻建成一排排楼房,水泥路也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今日的江家村旧貌换新颜,村庄环境也变美了,真是让人越看越高兴呀!”嫁到高淳多年、没回过娘家的67岁老人江培珍,目睹村里的变化是感慨万千。
曾担任过青海大学办公室主任的刘自成表示,乡音无改,乡情难忘。为助力家乡建设,2013年,他与10多位在外人士慷慨解囊,集资帮村里铺设了水泥路,并时刻关注着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每一步进展。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让人欣喜,所见所闻更使人倍感振奋。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江家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祥里村党委书记陈建阳认为,对于离乡多年的发小、姐妹来说,无论是对家乡还是彼此间,都有一种牵挂,一种情结。 江家村在国庆期间举办的“兄弟姐妹一家亲”活动,为大家相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乡情会很有意义,不但增进了全村兄弟姐妹的情谊,还能通过参观村庄变化,把乡情乡愁转变为助推家乡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祥里村在做好葛城遗址保护的同时,正在弘扬当地的吴文化,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各个自然村的乡贤作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乡。
戎生根说, 这次乡情会剩余资金将用于增添几盏新的路灯,让村庄进一步亮化美化起来。而对于江家村的公益事业,在外人士也纷纷表示将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全媒体记者 栾继业 蒋须俊 萧也平)
编辑: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