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第4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又至。
江苏省委书记又专门写了篇署名文章,题为《以新的丰收回报总书记厚望》,刊登在今天的新华日报上。这已经是娄勤俭连续第4年为农民丰收节而著文了。
江苏,作为一个以改革开放和先进制造业闻名的经济大省,省委书记为何连续4年为农民丰收而鼓与呼?
01
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强省。
这个概念,是很多江苏以外的人所不了解的。甚至不少江苏人自己也都不是很清楚。
江苏农业强在哪里?
来自统计部门的权威数字显示,江苏农业机械化水平已高达88%,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等8个产值千亿元级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群优势。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近年来江苏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尽管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洪水以及旱情,全省粮食总产还是达到了745.8亿斤,创历史新高。
数字或许还不能完全让人明白。这么说吧,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江苏的水稻和小麦等口粮在确保百分百自给率的基础上,还向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外销优质大米。
“江苏的大米真好吃!”笔者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在上海工作的老同学这样夸奖。
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夏粮面积3692.4万亩,总产276.15亿斤,均占全国夏粮9.5%左右,实现面积、总产、效益“三增”,在全国夏粮增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实际上,因地理因素,夏粮还不是江苏粮食的重头戏,秋粮才是江苏的强项。
想一想,一个国土面积仅占全国1%的省份,夏粮总产就占了全国的9.5%,接近十分之一。这个省种植的稻子、麦子,不仅百分百满足本省人民群众生活需求,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这得有多不容易!
早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谈到江苏保持了农业发展好势头,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
02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对江苏提出的殷殷嘱托。
新华社当年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习近平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重温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更能体悟到其中的深意。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而江苏,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之誉。
从公开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娄勤俭不止一次强调,无论是从自然条件还是地理区位看,从农业发展基础还是实体经济优势看,江苏都有条件、也必须担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四化”同步,是他讲话中的高频词。
娄勤俭还特别提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走在前列,在速度进度上率先、质量水平上领先,还要勇于探索,善于分析新情况、破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形态、科技支撑、制度保障上作出示范,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03
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重托,把“三农”工作摆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重中之重位置优先谋划。
近年来,江苏从决策层到各市县,一直是这样做的。
就以省委书记娄勤俭为例。一位长期关注江苏的媒体人说,娄勤俭到任江苏后,首次到外地调研就去了淮安农村,随机走访农户,下到田头察看秋收现场。此后,这位顶级计算机专家出身的省委书记,每次外出调研,行程安排中基本上都要去农村走一走、到农户家里看一看,每逢夏收、秋收,必定要去田间地头闻一闻稻菽飘香。
这是对土地和农民的真挚感情。有人说,或许这与娄勤俭青年岁月在贵州山村里做过民办教师有关,他应该深知农村的艰苦、农民的不容易、农业的极端重要性。
但外界普遍认为,情怀,固然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更多的还应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因为,娄勤俭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江苏工作的鲜明基调就是“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这一优良传统一定要保持下去,而且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连续多年,江苏省的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
留心媒体报道可以发现,近年来随着城乡关系加速重构,江苏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城乡区域供水实现一体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过99%,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5%。
而截至今年初,江苏已建成了6608个美丽村庄、32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看看江苏的老乡,感觉又会怎样?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的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19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国前列,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快于GDP,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都达到6000元以上。
一家央媒报道说,过去的这几年,正是江苏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苏北,30万农户告别了单砖石棉瓦的旧屋子,住上了新房、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笔者从新闻视频中也看到,搬迁后的苏北农民新居,不仅公共设施配套到位,而且建筑呈现浓郁的地域特色,家家户户的内部装修也都很讲究,真是令人羡慕。农民笑得很开心,娄勤俭笑得更开心。
苏北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甚至让苏南很多地方都坐不住了。笔者注意到,前不久,娄勤俭专程到苏、锡、常、镇4市调研,聚焦苏南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这次调研中,他提出,苏南与苏北发展基础不同,乡村形态不同,要在现代化的大目标下,着眼于让农民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落差,对苏南农村的城乡融合、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进行系统谋划。
可以预见,一条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符合苏南自身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子,或许很快能让苏南农村也迈上新台阶。
登高望远,丰收在望。
这片父老乡亲世世代代用汗水浇灌的土地,确实是希望的田野。
来源:交汇点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