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技融合传统“茶道”走新路 十里长山采茶女带领茶农奔小康

2021-09-22 18:33 CmsTop媒体云  

今日镇江讯 入秋之后,十里长山的千亩茶园渐渐沉寂下来。夕阳西下,经过阳光炙烤的茶树叶子呈现出墨绿色,可四溢的清香却更浓了。这个季节,应该是茶农们休息的时候,可位于山脚下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却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

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隆隆作响,车间里茶农们忙着包装。"茶叶全进了无菌车间"、"我们的茶比面粉还要细腻"、"人家是喝茶,我们是真正的吃茶"……全新的"茶业技术革命"令人大开眼界,也让茶农们的收益越来越好。没想到,将这一切"点石成金"的主角,竟是一位瘦弱的采茶女——汪月霞。

传承家业,她放弃创业回家当上采茶女

今年45岁的汪月霞出生在十里长山脚下,从她的爷爷开始,就在十里长山一带种茶,算起来汪月霞是个不折不扣的"茶三代"。"我是闻着茶香长大的,从小就爱偷喝大人泡的茶,对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汪月霞告诉记者,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一带就有许多茶农,茶叶也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作物。

由于种茶、采茶、制茶的工作太过辛苦,父亲当初并没有打算让女儿来继承家业,但她却对茶叶情有独钟,但凡有空或在茶业收获季,汪月霞总会回家给父亲帮忙。每年春茶制作完工后,她又会四处张罗着销售。当时的汪月霞已经事业有成,她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店,生意十分红火。

汪月霞渐渐发现,高强度的茶田劳作,年迈的父母已力不从心,对制茶无法割舍的感情又不能让80亩的茶田荒废,在外经商多年的她,看着父辈们的茶叶生产,还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种植和制作水平,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她主动放弃创业路,回到家乡开垦荒山,当起了采茶女。许多乡亲都为她感到惋惜,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家种茶能有什么发展?

不过汪月霞却有自己的道理:"茶是大自然的礼物,茶叶有利于人体健康,种茶一定会大有前景,只要路子对,一定会有好前景。"她先从书本理论开始研究,多方请教农业专家,并从外地引进茶树新品种,先后引进龙井系列、浙农系列、白茶1号、黄金芽等茶树品种,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自家的茶叶品质有了稳定的提升,家庭收益更是提高了不少。

合作经营,茶农"入社"收益有保障

"十里长山一带属于丘陵山区,土壤为砂石土质,非常适合种茶,多年来茶叶品质优良。"汪月霞告诉记者,她发现许多茶农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好,有些还是贫困户,主要原因还是茶树种类单一、品种老化,还有制茶"精品化"意识不强,销售渠道不畅,如果茶农们抱团经营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收益,建合作社的想法开始酝酿。

2008年底,一场罕见的大雪让茶农们损失不小,不过这更坚定了汪月霞创办合作社的信心。在丹徒区农业部门等方面的帮助下,8位种茶大户出资20万元,成立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随后又有更多茶农加入,大家抱团参加农业保险,茶业生产走上正轨。除了向"入社"茶农免费推介茶树新品种外,还推广黄化茶树引进与栽培、茶叶清洁化机械加工等技术,茶农们受益良多。

汪月霞始终坚持"生态立茶"的理念,针对先前茶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为入社茶农提供"茶树品种、种植技术、采摘标准、干茶制作、茶叶品牌、产品销售"等"八统一"服务,促进了合作社茶叶质量和市场口碑大幅提升。合作社的白茶、黄金芽等茶叶屡屡在省内、国内茶叶评比中获大奖,"长特御茗"、"水台月芽"、"水月雨"三个茶叶品牌更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近年来,汪月霞根据合作社的干茶销售价格,将成员鲜叶的销售价格平均提高了15%,并建立二次返利机制,每年拿出45%的利润,根据入社成员的出资比例和产品收购数额进行现金返利,入社成员平均每户获返利2万多元。入社茶农增加到500多户,茶树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

科技助力,"抹茶革命"闯出新天地

合作经营的路子走对了,茶农们的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这让汪月霞十分欣慰,但下一步的开拓发展却没有方向。一次偶然机会,一位老朋友送来了产自日本的抹茶奶昔,口感很不错,令汪月霞开了眼界。她之后了解到,抹茶作为绿色天然添加剂,近几年在医学、食品领域大显身手,何不一试?她四处求师,在农业及科技部门的助力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生产抹茶,将喝茶变成吃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发展前景可观。"

2018年,汪月霞了解到国外一条抹茶生产线售价达3000多万元时,她没有被困难吓住,在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向亲友四处借款,与国内机械设备研究所合作,自主研发并获成功,造价1000多万元的第一条抹茶生产线终于在丹徒区水月雨家庭农场里正式投产。

在无菌车间里,记者注意到,绿茶嫩叶进入"精制生产线"后,经过2道退梗、研磨等环节,吐出了墨绿色的680目粉末。这就是抹茶,比面粉要细腻几十倍。汪月霞告诉记者,抹茶生产并不是简单地将干茶碾成粉末,而是一系列新科技的生产流程,制作时无菌车间里的研磨温度只有40℃~45℃,充分保留茶叶的原有成分和微量元素。

生产线的产量不算高,每小时仅能生产抹茶40克,但能确保品质。当年10月,首批抹茶产品在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上被一抢而空,颠覆了我国一直延用的日本抹茶加工工艺,打破日本在抹茶生产技术上的垄断。汪月霞说,抹茶生产可谓是一场"革命",可以让一年只忙碌一季春茶的茶农得到解放,一年四季可生产,茶农们的小康生活有了奔头。

情系乡亲,播洒大爱携手共同奔小康

"当初,自己转型生产抹茶面临着巨大压力,真是绝处逢生。"汪月霞表示,勇于迎接这次挑战,除了为自己圆梦,更主要是为了茶乡的父老乡亲们。抹茶不仅让茶农一年四季能生产,而且可衍生许多系列产品:包括美容产品及食品等,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奶昔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茶农转型发展致富的良机。

茶农仲红芳告诉记者,自家有7亩多茶田,过去的老品种茶树产量低,收益差,销售困难。自加入合作社后,引入的新品种茶树,茶叶不愁卖,全家人每年卖春茶收入增加了7万多元。如今发展抹茶,收入更多了。近年来,汪月霞带领茶农"转型"的高招不断,她引进优良的桃树、柿树、无花果树等,带领大家在茶田里套种,并吸纳百余名困难村民从事抹茶生产及春茶、果品采摘季节工,为大家带来一笔不小的收益。

汪月霞种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作为丹徒区妇联兼职副主席的她还心系贫困妇女和儿童,每年都为低保户重病妇女及贫困儿童送上爱心大礼包。她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镇江市及丹徒区农业部门等曾多次带着科研院所的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多次组织茶农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农产品推广,解决了各种难题。2020年,汪月霞的茶叶基地还被评为镇江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现场教学点(田间课堂),也成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做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如今,作为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汪月霞,在带领大家发展茶园经济的道路上收获满满,她不仅是国家高级评茶员、乡村振兴师,还荣获市劳动模范、市首届十佳新型农民、江苏省诚信之星等多种荣誉。可是她却说:"我只是一名采茶女,能为大家做点事真的很开心。"(沈湘伟  文/图)

编辑:陈路

97

今日镇江讯 入秋之后,十里长山的千亩茶园渐渐沉寂下来。夕阳西下,经过阳光炙烤的茶树叶子呈现出墨绿色,可四溢的清香却更浓了。这个季节,应该是茶农们休息的时候,可位于山脚下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却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

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隆隆作响,车间里茶农们忙着包装。"茶叶全进了无菌车间"、"我们的茶比面粉还要细腻"、"人家是喝茶,我们是真正的吃茶"……全新的"茶业技术革命"令人大开眼界,也让茶农们的收益越来越好。没想到,将这一切"点石成金"的主角,竟是一位瘦弱的采茶女——汪月霞。

传承家业,她放弃创业回家当上采茶女

今年45岁的汪月霞出生在十里长山脚下,从她的爷爷开始,就在十里长山一带种茶,算起来汪月霞是个不折不扣的"茶三代"。"我是闻着茶香长大的,从小就爱偷喝大人泡的茶,对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汪月霞告诉记者,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一带就有许多茶农,茶叶也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作物。

由于种茶、采茶、制茶的工作太过辛苦,父亲当初并没有打算让女儿来继承家业,但她却对茶叶情有独钟,但凡有空或在茶业收获季,汪月霞总会回家给父亲帮忙。每年春茶制作完工后,她又会四处张罗着销售。当时的汪月霞已经事业有成,她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店,生意十分红火。

汪月霞渐渐发现,高强度的茶田劳作,年迈的父母已力不从心,对制茶无法割舍的感情又不能让80亩的茶田荒废,在外经商多年的她,看着父辈们的茶叶生产,还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种植和制作水平,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她主动放弃创业路,回到家乡开垦荒山,当起了采茶女。许多乡亲都为她感到惋惜,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家种茶能有什么发展?

不过汪月霞却有自己的道理:"茶是大自然的礼物,茶叶有利于人体健康,种茶一定会大有前景,只要路子对,一定会有好前景。"她先从书本理论开始研究,多方请教农业专家,并从外地引进茶树新品种,先后引进龙井系列、浙农系列、白茶1号、黄金芽等茶树品种,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自家的茶叶品质有了稳定的提升,家庭收益更是提高了不少。

合作经营,茶农"入社"收益有保障

"十里长山一带属于丘陵山区,土壤为砂石土质,非常适合种茶,多年来茶叶品质优良。"汪月霞告诉记者,她发现许多茶农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好,有些还是贫困户,主要原因还是茶树种类单一、品种老化,还有制茶"精品化"意识不强,销售渠道不畅,如果茶农们抱团经营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收益,建合作社的想法开始酝酿。

2008年底,一场罕见的大雪让茶农们损失不小,不过这更坚定了汪月霞创办合作社的信心。在丹徒区农业部门等方面的帮助下,8位种茶大户出资20万元,成立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随后又有更多茶农加入,大家抱团参加农业保险,茶业生产走上正轨。除了向"入社"茶农免费推介茶树新品种外,还推广黄化茶树引进与栽培、茶叶清洁化机械加工等技术,茶农们受益良多。

汪月霞始终坚持"生态立茶"的理念,针对先前茶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为入社茶农提供"茶树品种、种植技术、采摘标准、干茶制作、茶叶品牌、产品销售"等"八统一"服务,促进了合作社茶叶质量和市场口碑大幅提升。合作社的白茶、黄金芽等茶叶屡屡在省内、国内茶叶评比中获大奖,"长特御茗"、"水台月芽"、"水月雨"三个茶叶品牌更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近年来,汪月霞根据合作社的干茶销售价格,将成员鲜叶的销售价格平均提高了15%,并建立二次返利机制,每年拿出45%的利润,根据入社成员的出资比例和产品收购数额进行现金返利,入社成员平均每户获返利2万多元。入社茶农增加到500多户,茶树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

科技助力,"抹茶革命"闯出新天地

合作经营的路子走对了,茶农们的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这让汪月霞十分欣慰,但下一步的开拓发展却没有方向。一次偶然机会,一位老朋友送来了产自日本的抹茶奶昔,口感很不错,令汪月霞开了眼界。她之后了解到,抹茶作为绿色天然添加剂,近几年在医学、食品领域大显身手,何不一试?她四处求师,在农业及科技部门的助力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生产抹茶,将喝茶变成吃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发展前景可观。"

2018年,汪月霞了解到国外一条抹茶生产线售价达3000多万元时,她没有被困难吓住,在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向亲友四处借款,与国内机械设备研究所合作,自主研发并获成功,造价1000多万元的第一条抹茶生产线终于在丹徒区水月雨家庭农场里正式投产。

在无菌车间里,记者注意到,绿茶嫩叶进入"精制生产线"后,经过2道退梗、研磨等环节,吐出了墨绿色的680目粉末。这就是抹茶,比面粉要细腻几十倍。汪月霞告诉记者,抹茶生产并不是简单地将干茶碾成粉末,而是一系列新科技的生产流程,制作时无菌车间里的研磨温度只有40℃~45℃,充分保留茶叶的原有成分和微量元素。

生产线的产量不算高,每小时仅能生产抹茶40克,但能确保品质。当年10月,首批抹茶产品在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上被一抢而空,颠覆了我国一直延用的日本抹茶加工工艺,打破日本在抹茶生产技术上的垄断。汪月霞说,抹茶生产可谓是一场"革命",可以让一年只忙碌一季春茶的茶农得到解放,一年四季可生产,茶农们的小康生活有了奔头。

情系乡亲,播洒大爱携手共同奔小康

"当初,自己转型生产抹茶面临着巨大压力,真是绝处逢生。"汪月霞表示,勇于迎接这次挑战,除了为自己圆梦,更主要是为了茶乡的父老乡亲们。抹茶不仅让茶农一年四季能生产,而且可衍生许多系列产品:包括美容产品及食品等,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奶昔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茶农转型发展致富的良机。

茶农仲红芳告诉记者,自家有7亩多茶田,过去的老品种茶树产量低,收益差,销售困难。自加入合作社后,引入的新品种茶树,茶叶不愁卖,全家人每年卖春茶收入增加了7万多元。如今发展抹茶,收入更多了。近年来,汪月霞带领茶农"转型"的高招不断,她引进优良的桃树、柿树、无花果树等,带领大家在茶田里套种,并吸纳百余名困难村民从事抹茶生产及春茶、果品采摘季节工,为大家带来一笔不小的收益。

汪月霞种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作为丹徒区妇联兼职副主席的她还心系贫困妇女和儿童,每年都为低保户重病妇女及贫困儿童送上爱心大礼包。她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镇江市及丹徒区农业部门等曾多次带着科研院所的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多次组织茶农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农产品推广,解决了各种难题。2020年,汪月霞的茶叶基地还被评为镇江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现场教学点(田间课堂),也成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做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如今,作为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汪月霞,在带领大家发展茶园经济的道路上收获满满,她不仅是国家高级评茶员、乡村振兴师,还荣获市劳动模范、市首届十佳新型农民、江苏省诚信之星等多种荣誉。可是她却说:"我只是一名采茶女,能为大家做点事真的很开心。"(沈湘伟  文/图)

编辑:陈路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