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佳佳,因外公病重、外婆忙于照顾,无人接送上下学。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所在街道联系。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走访后了解到,佳佳生父不详,母亲因精神疾病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监护状态不容乐观。
这一情况被上报至市未保中心。市未保中心及时介入,由街道为佳佳申请了困境儿童生活补助,同时,邀请专业社工为佳佳提供个案服务,配合儿童主任做好课业辅导、心理咨询、入户走访等关爱活动。
团市委为困境青少年送上“希望小书桌” 谢道韫
佳佳能得到及时帮助,得益于市民政局今年重点开展的“大起底+四色管理”专项行动。
在严格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和履行国家监护人职责的基础上,今年市民政局重点开展了“大起底+四色管理”专项行动,主动向医保、卫生、残联、公安、教育等部门收集困难未成年人信息,由儿童主任入户核查,将其中符合条件的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变被动审批为“主动发现”。
同时,依据《镇江市困境未成年人评估规范》,对困境儿童实施“四色管理”,为其中红、黄色风险等级的儿童提供专业介入和干预,帮助解决监护不力、行为不良等问题。
截至6月30日,经过“主动发现”,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由2020年末的1315人,增长至1595人。
六一儿童节志愿者慰问镇江市福利服务中心孤残儿童 马镇丹摄
2015年,我市在全省首家出台关于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首次把各类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进行总结和归类,基本覆盖了需要帮助的各类困境儿童。意见明确了这些儿童将在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保障。
五年来,逐渐完善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政策体系,共同为特殊儿童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
按照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自然增长机制,全市集中、分散供养孤儿标准目前已分别提高至2642元/人/月、1982元/人/月。
2018年至今,全市已建成9家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关爱阵地+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实现了常态化运行。共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保护活动。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立面向全体未成年人的24小时响应机制,“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实现从接听到处置的闭环处理。同时,在全省首家实施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2”结对帮扶模式。
今年,我市又积极开展了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探索。“六一”前夕,为全市2204名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购买意外保险,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丹阳市延陵镇儿童关爱之家(市民政局提供)
残疾人是社会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身体的障碍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生活的路上蹒跚前行。但是,他们也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五年,围绕着为残疾人筑起一张“安全网”,我市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也日趋完善。
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市实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五年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约8.59亿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2亿元,6个精神障碍康复社区服务点建成投入运营。
今年,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困难残疾人拉网式排查,并从1月1日起,对低保家庭外无固定收入的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的20%发放生活补贴,惠及5000余名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朱秋霞)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