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我市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这5年,镇江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谨记于心、化为实践,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5年,镇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着力建设更有幸福感的小康社会;这5年,镇江紧扣群众的“急难愁盼”,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事业,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打造出更多有口皆碑的“民生样板”。
促改革、谋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振兴
宽敞明亮的教室、全新的护眼灯和黑板灯、宽阔的操场和运动区……新学年刚刚升入镇江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的七年级新生苏天懿告诉记者,美丽的校园、齐全的硬件设施和知识渊博的老师,让他对未来三年初中的校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盼。
“教室里装护眼灯,以前我们从没见过,听老师介绍,这种护眼灯采用防眩光处理,直射桌面的光线明亮、均匀。”小苏感受的这份惊喜,只是我市教育发展丰厚“成绩单”的一个缩影。
教育是牵涉面最大的民生板块之一。过去5年,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投入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一项项教育惠民举措落地开花。
5年来,各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核心指标全部位居全省前列——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99%;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都是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70%,远超省均水平,特别是2020年,在做好全市学校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考质量实现了全方位突破。
5年全市累计投入101.8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53所,超过7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市区出台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两大布局规划,实施“三大工程、八校联动”,新建镇江心湖高级中学、市特教中心,引进江河艺术高中、正兴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北大培文实验学校和南师附小等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同时,职业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建成8所国家、省两级示范学校和13个省现代化专业群、9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的优质化程度不断提升,优质幼儿园覆盖率、普惠幼儿园覆盖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特殊教育实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初步构建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强“硬件”,抓“软件”,带来的是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5年间,我市义务教育监测质量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上升到全省第一方阵;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稳居全省前五,镇江高职校连续10年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全市健康学校金牌校创建率、艺体展演总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抓重点、补短板,全力提升医疗服务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市区京岘家园一户居民家中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门诊护士长贾静带着医药箱,上门帮患者更换造口袋、护理造口。
护士上门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一度是许多行动不便患者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照进了现实。今年以来,我市多家医院推出了这一模式的试点工作,让“网约护士”成为了一个热门词。
为了让医疗服务更加高质高效,我市制定了《市区人才健康保障实施细则》,实施“金山医者”医学领域人才选拔培养工程,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挂牌市老年病医院,全市共建设1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新增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单位4个、院前急救站2个。
当下,疫苗接种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从重点人群接种到普通人群接种,再到未成年人接种,我市采取了固定接种点+临时接种点+移动接种点的模式,不断扩充接种能力,建立了12支市级机动接种队,4500余名接种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累计培训1.3万余人次。
为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我市起草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并在今年启动了市传染病医院应急病房楼工程、健康科普布展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88元,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年来,为更好关爱重点人群,我市出台了《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库,开展儿童听力“防治康管”行动;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1.24亿元,惠及群众16.95万人。
落实处、见实效,全景打造“最美夕阳红”
润州区蒋乔街道嶂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以“幸福桃花源”为主题设计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环境整洁,各个活动室温馨舒适。村民王金海正坐在休闲椅上看报纸。他告诉记者,中心“开业”后,自己和老伙伴们有了去处:“特别好,把老年人都聚集到这里,养老、打牌、下棋,大家聊聊天,心情很好。”
发展养老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这5年,我市以破解养老服务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将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纳入“十三五”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20余个,构架起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四梁八柱”,实现了保障性兜底养老服务向普惠性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转变,70多万老年人安逸享受着“最美夕阳红”。
我市已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累计建成28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400多个,累计提供助餐服务逾100万人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推行。
民生实事让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温暖的民生画卷在镇江大地上徐徐展开。为缓解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现象,持续优化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结构,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2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8张,其中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的床位占比达75%,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基本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今年,我市异地就医“版图”扩大——在已实现与上海、浙江、安徽门诊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今年又实现了与京津冀、西南5省,以及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份和统筹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版图”拓展至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1个统筹地区。
全面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推动扬中市新坝镇行政审批局(便民中心)、丹徒区宜城街道为民服务中心2个省级示范点,以及11个市级示范点的建设工作。构建市、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网络,建成74个医疗保障服务中心、247个医疗保障服务站、612个医疗保障服务点,基层平台建成率达87.11%,其中市区达99.25%,年底前将实现平台全覆盖。实现市区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分中心全覆盖,下延19项经办服务,实现医保业务“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已办理各项医保业务2710笔,频次较高的事项中,医保费用报销结算1077笔,居民重大疾病登记817笔,特药待遇认定310笔。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站在新起点,启航新征程。未来,镇江必定会出台更多惠民利民举措,释放更多改革发展红利,全力当了民生事业“答卷人”。 (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王露 杨佩佩)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