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迎接党代会 巡礼新成就 | 辖市区巡礼④丹徒:加速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2021-09-16 23:20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  上午九点多钟,一辆印有“江苏镇村公交”标识的车辆缓缓停靠在丹徒区宝堰镇蒋岗村站点,村民赵大妈上车熟练地“刷”响了自己的老年卡,免费乘车。她准备去集镇农贸市场购买自己喜欢吃的豆制品。“不敢想啊,现在上集镇太方便了。”赵大妈告诉记者,她不会骑车,在蒋岗村未通公交之前,买东西需要找人捎带。

事实上,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加持”下,丹徒区“三农”领域里有很多“不敢想”的事已变成实事。尤其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丹徒紧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城乡融合共进”目标,脚步不停,力度不减,接续奋斗,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夯实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增“底气”

“今后来我们村,再也不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走进上党镇东沛村,一条崭新、平稳、宽敞、畅通的水泥道路呈现在眼前。该村进村道路东山头路、九水沟路,历时4个月的提档升级,一改往日坑坑洼洼的模样,成为村民眼里的“高富帅”。

“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掉队。”近年来,丹徒区坚持“以路兴业、以路富民、以路强村”的发展新格局,积极建设“四好农村路”,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一条条宽阔平坦,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柏油路,就像是“毛细血管”连接着生机勃勃的城市和乡村。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新型农村公路近10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今年,丹徒区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农村路”省级达标县。

与此同时,全区镇村公交能满足每天8000人左右的出行需求,日行程达到2400公里左右,实现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省5A级。

打造高效农业,乡村振兴添“动力”

如何利用生态优势,走出一条适合全村发展的产业新路子,让村民米袋子、钱袋子都鼓起来?这一度困扰着丹徒区谷阳镇东湖村“两委”党员干部。

东湖村境内有3条10公里长的河套纵贯东西,河水清澈,常年不断,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同时,东湖村紧邻312国道,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在咫尺,区位优势明显。无论什么时候,乡村发展都必须践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这是东湖村在强村富民路上最基本的坚持,从未动摇。村“两委”一班人开动脑筋,跑市场、抓调研、搞分析,最终确定将农业增收主攻方向定位在发展水生蔬菜、特种水产养殖上,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该村先后引进茭白、水芹、莲藕、茨菰、龙虾等特种水产种养殖,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盘活”了800亩闲置土地,建成镇江市规模最大水生蔬菜种养殖基地。为了提高水生蔬菜的品质,市、区农业专家专程来到田间地头“传经送宝”,该村亩产水芹菜可达5000多公斤、茨菰2500公斤、茭白2500公斤。亩产效益超万元,是传统农业收入的5—8倍。

丹徒区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农业主攻方向,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73个,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5家,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培育乡土人才,乡村振兴赋“动能”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人才支撑。

丹徒区非常注重各类“乡土人才”的培养,“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充分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壹零捌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玉香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模式,对贫困茶农进行精准帮扶,辐射带动周边850户茶农增产增收,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领航雁”,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以来,丹徒区与壹零捌茶叶合作社,以及天之成畜禽合作社、永润苗木专业合作社等合作,联合建立农民“绿领”教育培训实训基地,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开设农村技术、农业创新等课程,为丹徒的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土地、懂科技、懂农业、懂市场的“新农匠”队伍,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各显神通”。

目前,全区已有各类乡土人才39人,其中省“三带”乡土人才23人,市优秀乡土人才37人。“乡土人才”正逐渐成为丹徒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全媒体记者 崔宁华)

编辑:金凯


205

今日镇江讯  上午九点多钟,一辆印有“江苏镇村公交”标识的车辆缓缓停靠在丹徒区宝堰镇蒋岗村站点,村民赵大妈上车熟练地“刷”响了自己的老年卡,免费乘车。她准备去集镇农贸市场购买自己喜欢吃的豆制品。“不敢想啊,现在上集镇太方便了。”赵大妈告诉记者,她不会骑车,在蒋岗村未通公交之前,买东西需要找人捎带。

事实上,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加持”下,丹徒区“三农”领域里有很多“不敢想”的事已变成实事。尤其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丹徒紧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城乡融合共进”目标,脚步不停,力度不减,接续奋斗,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夯实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增“底气”

“今后来我们村,再也不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走进上党镇东沛村,一条崭新、平稳、宽敞、畅通的水泥道路呈现在眼前。该村进村道路东山头路、九水沟路,历时4个月的提档升级,一改往日坑坑洼洼的模样,成为村民眼里的“高富帅”。

“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掉队。”近年来,丹徒区坚持“以路兴业、以路富民、以路强村”的发展新格局,积极建设“四好农村路”,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一条条宽阔平坦,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柏油路,就像是“毛细血管”连接着生机勃勃的城市和乡村。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新型农村公路近10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今年,丹徒区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农村路”省级达标县。

与此同时,全区镇村公交能满足每天8000人左右的出行需求,日行程达到2400公里左右,实现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省5A级。

打造高效农业,乡村振兴添“动力”

如何利用生态优势,走出一条适合全村发展的产业新路子,让村民米袋子、钱袋子都鼓起来?这一度困扰着丹徒区谷阳镇东湖村“两委”党员干部。

东湖村境内有3条10公里长的河套纵贯东西,河水清澈,常年不断,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同时,东湖村紧邻312国道,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在咫尺,区位优势明显。无论什么时候,乡村发展都必须践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这是东湖村在强村富民路上最基本的坚持,从未动摇。村“两委”一班人开动脑筋,跑市场、抓调研、搞分析,最终确定将农业增收主攻方向定位在发展水生蔬菜、特种水产养殖上,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该村先后引进茭白、水芹、莲藕、茨菰、龙虾等特种水产种养殖,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盘活”了800亩闲置土地,建成镇江市规模最大水生蔬菜种养殖基地。为了提高水生蔬菜的品质,市、区农业专家专程来到田间地头“传经送宝”,该村亩产水芹菜可达5000多公斤、茨菰2500公斤、茭白2500公斤。亩产效益超万元,是传统农业收入的5—8倍。

丹徒区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农业主攻方向,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73个,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5家,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培育乡土人才,乡村振兴赋“动能”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人才支撑。

丹徒区非常注重各类“乡土人才”的培养,“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充分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壹零捌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玉香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模式,对贫困茶农进行精准帮扶,辐射带动周边850户茶农增产增收,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领航雁”,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以来,丹徒区与壹零捌茶叶合作社,以及天之成畜禽合作社、永润苗木专业合作社等合作,联合建立农民“绿领”教育培训实训基地,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开设农村技术、农业创新等课程,为丹徒的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土地、懂科技、懂农业、懂市场的“新农匠”队伍,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各显神通”。

目前,全区已有各类乡土人才39人,其中省“三带”乡土人才23人,市优秀乡土人才37人。“乡土人才”正逐渐成为丹徒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全媒体记者 崔宁华)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