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我在这里做眼镜套,还帮助病人刮刮胡子,打扫卫生,动手又动脑。医院对我们很关心,在这里还可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唱卡拉OK,非常开心。”59岁的郑先生是一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经过在镇江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治疗以后,目前已经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残联紧贴广大困难残疾人群众实际需求,带好头,搭好桥,出好招,真情竭力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镇江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是市残联“我为群众办实事”一个主要项目。
攻难点,勇创新,让精神残疾人平安健康生活。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残联党组班子成员领办了4项难题,着力解决我市精神残疾人托养难、孤独症儿童康复水平不高等难题。
围绕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结合镇江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种不同状况精神残疾人,创新开展了“居家照护服务,‘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服务,市级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寄宿式托养服务”,形成三位一体“全闭环”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新模式。
今年5月份,与镇江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五院)合作,探索建成了市级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打造医养结合、助残助老融合体。首期为30名困难精神残疾人实施寄宿式托养服务,通过医疗、康养、复能结合,逐步让他们病情稳定,最后能够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目前,首批入托的30名精神残疾人已接受职业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回归社会训练、辅助性就业等托养服务,综合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目标。
此外,还在市区建立了2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和培训场所,有效缓解了残疾人文体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和问题,全市300多名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有了大幅度提升,去外地训练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减少30%。
今年来,市残联还通过搭好桥、聚合力,让广大残疾人群众得实惠。
在市残联的牵线搭桥下,21家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借助自身各种优势,担当表率勇作为,紧贴残疾人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入手,积极主动承办了21个助残实事项目。市教育局,量体裁衣,精准送教,为重度残疾学生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筑基”;市公安局,依托实现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在服务咨询台和“一号”窗口,开通助残绿色通道,主动提供全程“贴心办”等帮办服务;市医保局,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个人先付由20%调为15%;市文广局,在全市7家公共图书馆、7家文化馆、5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置了无障碍环境设施;等等,这些实事项目“接地气”“惠民生”,得到了广大残疾人朋友们的点赞。
市福利助残基金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10多支爱心团队帮助销售了5000箱“慈善爱心桃”;在20多家助残社会组织中发布了14个助残项目。
残联系统“学亚夫、做亚夫”党员先锋队也列出12项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作为“主攻点位”,想方设法全面突破。精心组织了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3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定期举行爱心直播带货,让残疾人的辛苦劳动转化为丰富的收益和成果;制作了手语演讲系列视频,让更多的听力障碍的残疾人感受党的光辉;成功结对了23户一户多残、特殊困难等残疾人家庭。
真心做,务实帮,让视力残疾人“看到曙光”。今年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盲人按摩服务机构受到一定影响和冲击,市残联主动对接帮扶,现场督办协调解决,向市区17家盲人按摩店发放了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必备防疫物资,向全市发放了400张盲人按摩消费券。因大部分盲人行动不便,迟迟未能接种新冠疫苗,协调镇江市卫健委在京口医院开设镇江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盲人专场,为50余名盲人朋友为50余名盲人朋友开辟“绿色通道”,构筑“免疫屏障”。近期,还正在协调相关部门给予相对困难的服务机构一定的经济支持,适当减轻因疫情防控等原因带来的经济损失。
目前,37个具体实事项目中25个项目已办结,12个项目正在不同程度地高效推进,切实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广大困难残疾人群众逐渐走出生活困境。(朱秋霞)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