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三角同下一盘棋,镇江如何下好“先手棋”—— “六个一体化” ,打造转型城市创新样本

2021-09-02 23:44

镇江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成员,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之一,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跑起来”的镇江,如何同下这盘棋?

根据最新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镇江实施方案》,到2025年,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

勾画镇江版蓝图

“镇江版实施方案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定位,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我市将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市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路径模式,努力打造镇江成为长三角区域转型城市创新的样本。

到2025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在2∶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区域强劲经济增长极。

主动融入“大圈”

“镇江地理位置特殊,在‘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正是天时利地人和。”市发改委(市长三角办)相关负责人陈浩说,在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征程中,我们需要积极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同时以宁镇扬一体化为突破,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建设,集成镇江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市域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张开双臂,主动拥抱“朋友圈”,持续推进区域互动融合,激发了产业活力,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融入”路径。 

比如,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支持南京首位度提升,抢抓南京建设紫东地区新机遇,协同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推动镇江与扬州跨江融合发展,共同构筑综合实力强劲、影响力较大的经济中心;建立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协调对接机制,立足镇江优势,围绕对接上海的先进制造业研发有效补充与配套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休闲旅游养老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四个基地”建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等。

打造“小圈”优势

推动市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下好“先手棋”激活“全盘棋”关键一招。

按照“融入南京、接力镇江”的要求,我市将全面对接南京紫东地区,推进句容与南京毗邻区域率先优化融合,打造句容成为连接南京与镇江主城区的“桥梁纽带”。

对此,《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推进宝华—仙林联手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区域智慧谷和东部宜居城;推进下蜀—龙潭滨江港城共同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临港高端先进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城镇;推进句容城区—汤山共同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度假区和生态宜居城等“小圈”,探索融合发展经验。

目前,丹徒高新园区、句容下蜀工业集中区分别与南京栖霞高新园签订伙伴园区共建框架合作协议,就进一步共同开发建设京口经济开发区连云工业园事宜签署协议,积极构建各城市产业协同、功能互补、错位布局、分工协作的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培育高质量增长极

实施方案同时紧扣“高质量”,聚焦产业创新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开放合作深化共赢等方面,明晰路径,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导工程。”陈浩以轨道交通为例介绍说,围绕打通沿江、省际通道,加快南沿江高铁等项目建设,我市将积极推动连镇铁路南延、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推进宁镇(扬中)城际前期工作,推动句容至茅山线、镇江港大港港区镇瑞铁路货运支线等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将镇江打造成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推进“一体化”的优先考量。这其中,医疗服务保障网共建已有明显成效:重点建设同济大学胆道外科诊治中心、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中心镇江分中心;全面落实长三角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所有具有住院服务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

《实施方案》还明确,未来,区域内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江苏自贸区辐射,加快推进我市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缪小兵

227

镇江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成员,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之一,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跑起来”的镇江,如何同下这盘棋?

根据最新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镇江实施方案》,到2025年,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

勾画镇江版蓝图

“镇江版实施方案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定位,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我市将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市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路径模式,努力打造镇江成为长三角区域转型城市创新的样本。

到2025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在2∶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区域强劲经济增长极。

主动融入“大圈”

“镇江地理位置特殊,在‘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正是天时利地人和。”市发改委(市长三角办)相关负责人陈浩说,在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征程中,我们需要积极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同时以宁镇扬一体化为突破,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建设,集成镇江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市域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张开双臂,主动拥抱“朋友圈”,持续推进区域互动融合,激发了产业活力,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融入”路径。 

比如,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支持南京首位度提升,抢抓南京建设紫东地区新机遇,协同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推动镇江与扬州跨江融合发展,共同构筑综合实力强劲、影响力较大的经济中心;建立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协调对接机制,立足镇江优势,围绕对接上海的先进制造业研发有效补充与配套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休闲旅游养老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四个基地”建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等。

打造“小圈”优势

推动市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下好“先手棋”激活“全盘棋”关键一招。

按照“融入南京、接力镇江”的要求,我市将全面对接南京紫东地区,推进句容与南京毗邻区域率先优化融合,打造句容成为连接南京与镇江主城区的“桥梁纽带”。

对此,《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推进宝华—仙林联手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区域智慧谷和东部宜居城;推进下蜀—龙潭滨江港城共同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临港高端先进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城镇;推进句容城区—汤山共同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度假区和生态宜居城等“小圈”,探索融合发展经验。

目前,丹徒高新园区、句容下蜀工业集中区分别与南京栖霞高新园签订伙伴园区共建框架合作协议,就进一步共同开发建设京口经济开发区连云工业园事宜签署协议,积极构建各城市产业协同、功能互补、错位布局、分工协作的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培育高质量增长极

实施方案同时紧扣“高质量”,聚焦产业创新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开放合作深化共赢等方面,明晰路径,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导工程。”陈浩以轨道交通为例介绍说,围绕打通沿江、省际通道,加快南沿江高铁等项目建设,我市将积极推动连镇铁路南延、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推进宁镇(扬中)城际前期工作,推动句容至茅山线、镇江港大港港区镇瑞铁路货运支线等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将镇江打造成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推进“一体化”的优先考量。这其中,医疗服务保障网共建已有明显成效:重点建设同济大学胆道外科诊治中心、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中心镇江分中心;全面落实长三角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所有具有住院服务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

《实施方案》还明确,未来,区域内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江苏自贸区辐射,加快推进我市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缪小兵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