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湖北学浙江:对标的关键是人

2021-08-16 09:03

华翔

■摘要

比起经济发展模式的复制,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改革如果一蹴而就,也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一时间,湖北仿佛与浙江较上劲了。

8月7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发文《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对标浙江——“比我们精明的人比我们更务实”“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

8月8日,湖北日报头版刊文《变“避责思维”为“负责思维”》,再说浙江干部如何跟企业打交道——“发展中的问题,面上是营商环境,根子还是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而后便是其要闻版每天一篇系列报道,篇篇拿浙江说事儿。比如《在浙江看县域经济——“全国第一”为何比比皆是》《在浙江看民营经济——你负责走南闯北 我负责定心开路》……

如此较劲,有一个背景,今年4月,在湖北省委主要领导的谋划和推动下,湖北省首批选派的62名干部奔赴上海和浙江,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寻找湖北突围发展的他山之石。系列报道,正是这批湖北干部到浙江后的感悟体会。

对标浙江,湖北的重点在县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县域经济不强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事实上,湖北赴浙江的干部,正是以县(市、区)党政正职为主体,也主要安排在浙江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跟班学习。

但新媒体《城市进化论》采访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却认为“湖北对标学习浙江的县域经济可能很难成功”——“从宏观背景来看,浙江的县域是在短缺经济时期完成了原始积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产能相对过剩。从微观来看,湖北武汉的首位度已经超过30%,它对各县、市的资金、人才和技术都有吸附作用。湖北县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稀缺要素都在向武汉移动,而武汉的稀缺要素可能又转移到广州、深圳等地区。”

比起经济发展模式的复制,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

事实上,湖北已然有这样的认知。《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中如是写道:“一组组对比看忧患——最大的差距不在要素,关键在人。”文章作了这样一个对比:“论人均耕地,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不如湖北;论科教资源,浙江高校数量、在校生规模也不如湖北。为何浙江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湖北省委主要领导指出,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北最大的差距不在要素,关键在人。在于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干部的理念、思路、作风。”“理念新,发展就好;理念新,发展就好;作风实,发展就实。”

事实上,前述系列报道中,湖北干部的感悟体会,也更多地落在“人”的理念、思路、作风上。

比如,“政府寓监管于服务中,只要不踩红线、底线,决不一罚了之、一停了之,甚至一关了之。”“浙江干部为企业服务中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思维’,而不是‘避责思维’。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他们能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不是先考虑自己会不会被追责问责。”再深究下去,还有奥妙——“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干部是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最大的担当是制度的担当,各级有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

再比如,浙江的企业服务已然从“围墙外的事包办,围墙里的事帮办”,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服务,再到服务企业“十要十不要”等工作规范。“贴心细致的服务是全产业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比优惠政策、土地资源供给等更凸显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服务的贴心细致,不光在于利企便民的探索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好就好在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正是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的评价。

于是,“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形成共识,不为落后找借口,只为发展找办法。”“要直面差距,学习浙江干部的争先意识、实干精神”“要抓住干部队伍这个决定性因素,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到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来,推动湖北营商环境革命。”

于是,湖北学浙江,最终对标的关键是人。虽然,“人”的问题并不容易那么轻松改变。但改革如果一蹴而就,也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不是有那一句话吗——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新生。改革亦如此。

140

华翔

■摘要

比起经济发展模式的复制,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改革如果一蹴而就,也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一时间,湖北仿佛与浙江较上劲了。

8月7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发文《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对标浙江——“比我们精明的人比我们更务实”“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

8月8日,湖北日报头版刊文《变“避责思维”为“负责思维”》,再说浙江干部如何跟企业打交道——“发展中的问题,面上是营商环境,根子还是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而后便是其要闻版每天一篇系列报道,篇篇拿浙江说事儿。比如《在浙江看县域经济——“全国第一”为何比比皆是》《在浙江看民营经济——你负责走南闯北 我负责定心开路》……

如此较劲,有一个背景,今年4月,在湖北省委主要领导的谋划和推动下,湖北省首批选派的62名干部奔赴上海和浙江,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寻找湖北突围发展的他山之石。系列报道,正是这批湖北干部到浙江后的感悟体会。

对标浙江,湖北的重点在县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县域经济不强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事实上,湖北赴浙江的干部,正是以县(市、区)党政正职为主体,也主要安排在浙江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跟班学习。

但新媒体《城市进化论》采访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却认为“湖北对标学习浙江的县域经济可能很难成功”——“从宏观背景来看,浙江的县域是在短缺经济时期完成了原始积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产能相对过剩。从微观来看,湖北武汉的首位度已经超过30%,它对各县、市的资金、人才和技术都有吸附作用。湖北县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稀缺要素都在向武汉移动,而武汉的稀缺要素可能又转移到广州、深圳等地区。”

比起经济发展模式的复制,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

事实上,湖北已然有这样的认知。《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中如是写道:“一组组对比看忧患——最大的差距不在要素,关键在人。”文章作了这样一个对比:“论人均耕地,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不如湖北;论科教资源,浙江高校数量、在校生规模也不如湖北。为何浙江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湖北省委主要领导指出,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北最大的差距不在要素,关键在人。在于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干部的理念、思路、作风。”“理念新,发展就好;理念新,发展就好;作风实,发展就实。”

事实上,前述系列报道中,湖北干部的感悟体会,也更多地落在“人”的理念、思路、作风上。

比如,“政府寓监管于服务中,只要不踩红线、底线,决不一罚了之、一停了之,甚至一关了之。”“浙江干部为企业服务中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思维’,而不是‘避责思维’。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他们能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不是先考虑自己会不会被追责问责。”再深究下去,还有奥妙——“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干部是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最大的担当是制度的担当,各级有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

再比如,浙江的企业服务已然从“围墙外的事包办,围墙里的事帮办”,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服务,再到服务企业“十要十不要”等工作规范。“贴心细致的服务是全产业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比优惠政策、土地资源供给等更凸显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服务的贴心细致,不光在于利企便民的探索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好就好在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正是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的评价。

于是,“跟班学习的湖北干部形成共识,不为落后找借口,只为发展找办法。”“要直面差距,学习浙江干部的争先意识、实干精神”“要抓住干部队伍这个决定性因素,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到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来,推动湖北营商环境革命。”

于是,湖北学浙江,最终对标的关键是人。虽然,“人”的问题并不容易那么轻松改变。但改革如果一蹴而就,也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不是有那一句话吗——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新生。改革亦如此。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