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中宰相”陶弘景,亦是本草学集大成者

2021-08-12 20:28

电视剧《琅琊榜》中,琅琊阁藏于深山,但号称知晓天下事。皇子誉王,为了在政治斗争中占得上风,也亲自进山向他咨询。这一情节与历史上南朝萧梁武帝派人前往茅山道观、向“山中宰相”陶弘景询问国事的历史十分相近。



陶弘景,字通明,生活于南朝,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丹阳秣陵人,他是集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位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非常大。

就医学而言,在镇江,陶弘景不仅是继葛洪后又一个有全国影响力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医学家,还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非常大的人物之一。

陶弘景的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他自幼聪慧,喜读葛洪的《神仙传》,受此书影响,立下修身养生的志向。成人后,陶弘景长得身材高大,仙风道骨。但他长期食素,不沾荤腥,也不娶妻生子。他学识十分渊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不到20岁,就做了帝王的伴读。后来做了官,却很少与外人结交,只是在批阅公文以及研究学问上下工夫。

陶弘景志在炼丹修道,无心仕途,提出退隐要求,皇帝虽然不舍,但仍答应了他,送给他大量布帛财宝。他离开京城时,众官员也在路上为他送行,这也是南朝从未有过的事情,场面之大足以证明他在朝中地位之高。他来到句容茅山,就在那里潜心修炼。皇帝对他极其信任,朝中的事务,仍常以书信的形式请他参与决策。由此,陶弘景又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陶弘景十分喜爱医药学,读了很多书,但不拘于书中言论,有着“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实践精神,喜欢亲自走到自然中去寻找药物,以深入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内容。如他多次亲验细腰蜂(即蜾蠃)的蜂窠,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认为《诗经》的说法“斯为谬矣,选诗者未审,而夫子何为因其僻也?圣人有缺,多皆类此。”直率地指出先贤的错误。

在陶弘景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十余种,但无统一标准,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第一部药学专书《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在《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365种药物,合计730种,大大扩展了可供使用的药物种类。该书共七卷,在描述的内容、所载药物的数量以及分类方法等方面,都比《神农本草经》上了一个台阶,成为我国中医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使我国本草学开始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原书早佚,敦煌出土唐以前残卷。

在《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在其后1000多年中,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每类之中仍保留了《神农本草经》中的上、中、下三品分类。其次,书中增加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服药食忌”等内容,对药物的形态、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对药物的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

该书对药用植物的形态鉴别很重视:“术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苍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这在植物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很有价值。

此外,陶弘景经过系统的归纳总结,最早提出“诸病通用药”名目,列举出80余种疾病的通用药物,这是将药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点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行的一种十分切合临床使用的归纳方法。比如:书中提到“治风”的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藭等;“治黄疸”的通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白薇等。这给临床医学家处方用药提供了很大方便,开了按药物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的先河。同时他还规定了丸剂、散剂、膏剂、汤剂、酒剂的制作规程,考订药用的度量衡。在体例上,又开创本草著作分总论、分论叙述的先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又应用朱书、墨书的方法来区别《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原文的方法,等等。



《本草经集注》问世后,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在中医药学方面的贡献重大,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影响巨大,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深远。唐代,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后完成的。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个人经历和他推崇的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增补了葛洪的《肘后方》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并著有《效验方》。此外,陶弘景还在书法方法、冶炼铸造方面均有丰富的论述和造诣。他在道教史上也很有声望,为我国的古化学、冶炼学、医药学、养生学以及天文历算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记载,陶弘景一生著作很多,宋·贾嵩《华阳隐居内传》记有陶氏著作32种233卷之多。在养生方面,有《养性延命录》《养生经》,在本草学方面,除上述者外,还有《药总诀》等。

养生上,陶弘景强调,养神当“少私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的主张。同时还要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在炼形方面他要求必须“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

《本草经集注》序录上,开篇第一段话陶弘景写到“隐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余暇,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先贤陶弘景对于本草、对于镇江的拳拳之心跃于纸上。(贺莺)

编辑:缪小兵


153

电视剧《琅琊榜》中,琅琊阁藏于深山,但号称知晓天下事。皇子誉王,为了在政治斗争中占得上风,也亲自进山向他咨询。这一情节与历史上南朝萧梁武帝派人前往茅山道观、向“山中宰相”陶弘景询问国事的历史十分相近。



陶弘景,字通明,生活于南朝,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丹阳秣陵人,他是集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位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非常大。

就医学而言,在镇江,陶弘景不仅是继葛洪后又一个有全国影响力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医学家,还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非常大的人物之一。

陶弘景的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他自幼聪慧,喜读葛洪的《神仙传》,受此书影响,立下修身养生的志向。成人后,陶弘景长得身材高大,仙风道骨。但他长期食素,不沾荤腥,也不娶妻生子。他学识十分渊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不到20岁,就做了帝王的伴读。后来做了官,却很少与外人结交,只是在批阅公文以及研究学问上下工夫。

陶弘景志在炼丹修道,无心仕途,提出退隐要求,皇帝虽然不舍,但仍答应了他,送给他大量布帛财宝。他离开京城时,众官员也在路上为他送行,这也是南朝从未有过的事情,场面之大足以证明他在朝中地位之高。他来到句容茅山,就在那里潜心修炼。皇帝对他极其信任,朝中的事务,仍常以书信的形式请他参与决策。由此,陶弘景又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陶弘景十分喜爱医药学,读了很多书,但不拘于书中言论,有着“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实践精神,喜欢亲自走到自然中去寻找药物,以深入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内容。如他多次亲验细腰蜂(即蜾蠃)的蜂窠,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认为《诗经》的说法“斯为谬矣,选诗者未审,而夫子何为因其僻也?圣人有缺,多皆类此。”直率地指出先贤的错误。

在陶弘景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十余种,但无统一标准,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第一部药学专书《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在《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365种药物,合计730种,大大扩展了可供使用的药物种类。该书共七卷,在描述的内容、所载药物的数量以及分类方法等方面,都比《神农本草经》上了一个台阶,成为我国中医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使我国本草学开始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原书早佚,敦煌出土唐以前残卷。

在《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在其后1000多年中,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每类之中仍保留了《神农本草经》中的上、中、下三品分类。其次,书中增加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服药食忌”等内容,对药物的形态、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对药物的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

该书对药用植物的形态鉴别很重视:“术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苍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这在植物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很有价值。

此外,陶弘景经过系统的归纳总结,最早提出“诸病通用药”名目,列举出80余种疾病的通用药物,这是将药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点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行的一种十分切合临床使用的归纳方法。比如:书中提到“治风”的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藭等;“治黄疸”的通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白薇等。这给临床医学家处方用药提供了很大方便,开了按药物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的先河。同时他还规定了丸剂、散剂、膏剂、汤剂、酒剂的制作规程,考订药用的度量衡。在体例上,又开创本草著作分总论、分论叙述的先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又应用朱书、墨书的方法来区别《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原文的方法,等等。



《本草经集注》问世后,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在中医药学方面的贡献重大,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影响巨大,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深远。唐代,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后完成的。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个人经历和他推崇的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增补了葛洪的《肘后方》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并著有《效验方》。此外,陶弘景还在书法方法、冶炼铸造方面均有丰富的论述和造诣。他在道教史上也很有声望,为我国的古化学、冶炼学、医药学、养生学以及天文历算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记载,陶弘景一生著作很多,宋·贾嵩《华阳隐居内传》记有陶氏著作32种233卷之多。在养生方面,有《养性延命录》《养生经》,在本草学方面,除上述者外,还有《药总诀》等。

养生上,陶弘景强调,养神当“少私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的主张。同时还要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在炼形方面他要求必须“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

《本草经集注》序录上,开篇第一段话陶弘景写到“隐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余暇,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先贤陶弘景对于本草、对于镇江的拳拳之心跃于纸上。(贺莺)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