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在康庄大道上”:绘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筑牢“中国之治”精神根基

2021-08-05 16:42 人民网  

编者按: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

小康已至,奋进不止。8月2日起,人民网推出《走在康庄大道上》系列报道,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共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蓄势聚力。

7月25日,福州,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传来落锤声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增13项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此次泉州申遗成功,不仅是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力证,更是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新时代,文化成为全面小康路上一道厚重的底色,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传承不绝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黑瓦白墙间的青石板路,朱门彤柱里的深邃庭院,窗雕精致,花木扶疏……世遗大会开幕前夕,参会嘉宾来到三坊七巷,一睹“明清建筑博物馆”“里坊制度活化石”的风采。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坊七巷曾面临被拆迁破坏的危险。

当时,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三坊七巷北隅的故居,准备建设商品房。新任市委书记习近平了解情况后,立刻要求暂缓拆迁。

1991年,习近平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推动制定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有力促进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除了三坊七巷之外,林则徐出生地、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等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习近平当年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翻阅《福州古厝》一书,能看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2002年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守护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他还幽默地提醒摄影记者,“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市永庆坊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嘉峪关关城时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更是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十三五”时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花山岩画、鼓浪屿、良渚古城申遗成功;2000多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13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将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让更多璀璨明珠照亮前进征程,让凝聚在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化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将更加豪迈。

凝心聚力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亮点纷呈

“这个政党一定能指引中国走向光明,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

“无论多远,你都在我们身旁,信念永恒,初心不忘。”

……

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鸟巢”上空焰火腾放,欢呼喝彩响彻夜晚。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创造,崇高事业激发崇高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者在关键时间节点创作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大型文艺演出。《奋斗吧 中华儿女》谱写祝福祖国成立70周年的诗篇,《我们的四十年》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气势恢宏的山河巨变……文艺工作者以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奏响民族复兴路上的强音。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十三五”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在心,更加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道路。

追根溯源、旁征博引,《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为舟,带领观众畅游华夏文明长河;

音韵尽殊、轻重悉异,《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号,唤起了人们深藏于心的诗意;

吉光片羽、鎏金闪烁,《国家宝藏》以文物为镜,映照出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

除了文化类综艺“爆款”频出之外,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等票房口碑双赢,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掀起观影热潮,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民族歌剧《沂蒙山》等观众反响强烈,小说《主角》《人世间》等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创新精神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弘扬时代新风,彰显民族精神,用不断创新创造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提质增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保存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古朴民风的和顺古镇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和文化之乡。其中,建馆90多年、藏书10万多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顺图书馆就坐落在古镇入口。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和顺图书馆,了解古镇历史文化传承和振兴文化教育情况。近年来,和顺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已然成为和顺人民的文化家园,传递着绵绵不断的精神力量。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2019年,习近平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全国图书总藏量117929.99万册,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及电子阅览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到博物馆去”已成为社会新风尚。截至2019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长181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平均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遍地开花的文化场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文化氛围日益浓厚。2020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3687个,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2.65万场次;共有馆办文艺团体9489个,演出12.08万场,观众6675.84万人次;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连续十年增加。

视听新媒体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费领域。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层出不穷,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审美需求,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提质升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刘颖颖 韦衍行

来源:人民网

编辑:阿奎

84

编者按: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

小康已至,奋进不止。8月2日起,人民网推出《走在康庄大道上》系列报道,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共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蓄势聚力。

7月25日,福州,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传来落锤声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增13项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此次泉州申遗成功,不仅是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力证,更是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新时代,文化成为全面小康路上一道厚重的底色,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传承不绝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黑瓦白墙间的青石板路,朱门彤柱里的深邃庭院,窗雕精致,花木扶疏……世遗大会开幕前夕,参会嘉宾来到三坊七巷,一睹“明清建筑博物馆”“里坊制度活化石”的风采。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坊七巷曾面临被拆迁破坏的危险。

当时,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三坊七巷北隅的故居,准备建设商品房。新任市委书记习近平了解情况后,立刻要求暂缓拆迁。

1991年,习近平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推动制定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有力促进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除了三坊七巷之外,林则徐出生地、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等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习近平当年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翻阅《福州古厝》一书,能看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2002年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守护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他还幽默地提醒摄影记者,“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市永庆坊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嘉峪关关城时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更是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十三五”时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花山岩画、鼓浪屿、良渚古城申遗成功;2000多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13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将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让更多璀璨明珠照亮前进征程,让凝聚在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化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将更加豪迈。

凝心聚力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亮点纷呈

“这个政党一定能指引中国走向光明,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

“无论多远,你都在我们身旁,信念永恒,初心不忘。”

……

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鸟巢”上空焰火腾放,欢呼喝彩响彻夜晚。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创造,崇高事业激发崇高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者在关键时间节点创作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大型文艺演出。《奋斗吧 中华儿女》谱写祝福祖国成立70周年的诗篇,《我们的四十年》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气势恢宏的山河巨变……文艺工作者以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奏响民族复兴路上的强音。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十三五”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在心,更加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道路。

追根溯源、旁征博引,《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为舟,带领观众畅游华夏文明长河;

音韵尽殊、轻重悉异,《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号,唤起了人们深藏于心的诗意;

吉光片羽、鎏金闪烁,《国家宝藏》以文物为镜,映照出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

除了文化类综艺“爆款”频出之外,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等票房口碑双赢,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掀起观影热潮,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民族歌剧《沂蒙山》等观众反响强烈,小说《主角》《人世间》等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创新精神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弘扬时代新风,彰显民族精神,用不断创新创造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提质增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保存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古朴民风的和顺古镇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和文化之乡。其中,建馆90多年、藏书10万多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顺图书馆就坐落在古镇入口。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和顺图书馆,了解古镇历史文化传承和振兴文化教育情况。近年来,和顺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已然成为和顺人民的文化家园,传递着绵绵不断的精神力量。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2019年,习近平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全国图书总藏量117929.99万册,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及电子阅览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到博物馆去”已成为社会新风尚。截至2019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长181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平均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遍地开花的文化场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文化氛围日益浓厚。2020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3687个,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2.65万场次;共有馆办文艺团体9489个,演出12.08万场,观众6675.84万人次;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连续十年增加。

视听新媒体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费领域。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层出不穷,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审美需求,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提质升级的公共文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刘颖颖 韦衍行

来源:人民网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