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春节三天电影票房逾30亿元 文化消费迎来“最强档”

2018-02-21 12:30 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   狗年春节期间,国内电影票房“旺旺旺”。根据猫眼实时票房初步统计,初一至初三国内电影票房累计约32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纪录。

2018年春节电影市场的劲爆势头,在大年初一就“锋芒毕露”。当日,国内电影票房达12.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亿元相比,增幅高达50%以上。

“逾10亿元的数字,超越了此前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纪录。这意味着,电影作为新的消费模式得到了中国大众的更多认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

大年初二,国内电影票房以接近10.2亿元的成绩,继续维持在10亿元级别的水准。初一至初三票房累计约32亿元,接近去年整个春节档,可谓历史性的突破。

狗年春节电影市场的爆发,得益于以下三重因素:

——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彩。今年春节档期上映的电影,涵盖喜剧、动作、推理、动画等多个题材,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奇幻喜剧《捉妖记2》,以初一5.4亿元、初一至初三11.9亿元的成绩暂列票房冠军;动作喜剧《唐人街探案2》在初三以3.2亿元成为票房冠军,初一至初三以总票房9.8亿元的成绩暂列票房榜第二。

从票房数据看,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IP电影的大放异彩。包括《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在内,凭借前期积攒的良好口碑和粉丝基础,再加上续作中精心设计的新元素,部分IP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可谓“叫好又叫座”。

二是主旋律影片再次展现强大魅力。《红海行动》还原了中国“也门撤侨”的壮举,该片初一至初三上座率均超过60%,票房已达4.5亿元。记者初二走访合肥博纳国际影城时注意到,全场几近满员。结束时,观众中响起热烈掌声。“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为中国的日益强大感到无比骄傲。”观众陈思涵表示。

——电影宣发的不断创新。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靓丽的票房成绩,既需要过硬的电影质量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电影宣发这样的强大推手。

从春节档期看,中国的电影宣发可谓群雄逐鹿、新招迭出。随着票补力度的弱化,预售这个宣发新品种在狗年春节异军突起。通过在线票务平台进行预售,既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观影,也有利于影片在上映初期扩散口碑。

在线预售、在线选座、在线支付,互联网企业在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全面发力。在多部热门影片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中,都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如果说电影是汽车,传统影视公司是开车人,那么互联网影业公司就是汽油,他们用亿万大数据和强大渠道,推动着行业加速前进。”行业人士评价说。

——文化消费的日益升温。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越来越成为文化消费的“最强档期”之一。

“过年看电影是和家人分享时光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家的时候,大家都各自盯着手机屏幕,或者洗碗拖地啥的,在影院则可以安安心心坐上一两个小时,回来还可以讨论讨论观影心得,我觉得这种过节方式蛮值的。”武汉观众张秋萍说。

不止是城市,文化消费的热潮还在向乡镇延伸。在一些农村的墙头,过年前夕已经刷上了诸如“过年不去看胡巴,考试双百没人夸”之类的宣发标语,大部分时间待在城市的返乡大军,已经成为电影春节档争夺的新客群。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观影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期间的“重头戏”和“新年俗”。

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表示,火热的春节电影市场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品质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更高追求。

来源:新华社

编辑:阿奎

48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   狗年春节期间,国内电影票房“旺旺旺”。根据猫眼实时票房初步统计,初一至初三国内电影票房累计约32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纪录。

2018年春节电影市场的劲爆势头,在大年初一就“锋芒毕露”。当日,国内电影票房达12.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亿元相比,增幅高达50%以上。

“逾10亿元的数字,超越了此前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纪录。这意味着,电影作为新的消费模式得到了中国大众的更多认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

大年初二,国内电影票房以接近10.2亿元的成绩,继续维持在10亿元级别的水准。初一至初三票房累计约32亿元,接近去年整个春节档,可谓历史性的突破。

狗年春节电影市场的爆发,得益于以下三重因素:

——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彩。今年春节档期上映的电影,涵盖喜剧、动作、推理、动画等多个题材,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奇幻喜剧《捉妖记2》,以初一5.4亿元、初一至初三11.9亿元的成绩暂列票房冠军;动作喜剧《唐人街探案2》在初三以3.2亿元成为票房冠军,初一至初三以总票房9.8亿元的成绩暂列票房榜第二。

从票房数据看,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IP电影的大放异彩。包括《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在内,凭借前期积攒的良好口碑和粉丝基础,再加上续作中精心设计的新元素,部分IP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可谓“叫好又叫座”。

二是主旋律影片再次展现强大魅力。《红海行动》还原了中国“也门撤侨”的壮举,该片初一至初三上座率均超过60%,票房已达4.5亿元。记者初二走访合肥博纳国际影城时注意到,全场几近满员。结束时,观众中响起热烈掌声。“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为中国的日益强大感到无比骄傲。”观众陈思涵表示。

——电影宣发的不断创新。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靓丽的票房成绩,既需要过硬的电影质量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电影宣发这样的强大推手。

从春节档期看,中国的电影宣发可谓群雄逐鹿、新招迭出。随着票补力度的弱化,预售这个宣发新品种在狗年春节异军突起。通过在线票务平台进行预售,既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观影,也有利于影片在上映初期扩散口碑。

在线预售、在线选座、在线支付,互联网企业在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全面发力。在多部热门影片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中,都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如果说电影是汽车,传统影视公司是开车人,那么互联网影业公司就是汽油,他们用亿万大数据和强大渠道,推动着行业加速前进。”行业人士评价说。

——文化消费的日益升温。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越来越成为文化消费的“最强档期”之一。

“过年看电影是和家人分享时光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家的时候,大家都各自盯着手机屏幕,或者洗碗拖地啥的,在影院则可以安安心心坐上一两个小时,回来还可以讨论讨论观影心得,我觉得这种过节方式蛮值的。”武汉观众张秋萍说。

不止是城市,文化消费的热潮还在向乡镇延伸。在一些农村的墙头,过年前夕已经刷上了诸如“过年不去看胡巴,考试双百没人夸”之类的宣发标语,大部分时间待在城市的返乡大军,已经成为电影春节档争夺的新客群。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观影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期间的“重头戏”和“新年俗”。

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表示,火热的春节电影市场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品质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更高追求。

来源:新华社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