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是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阵地,也是汲取奋进力量的主渠道。目前全国革命纪念馆超过1600家,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让这些红色地标点亮中华大地?19日,“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2021”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委政府、文物部门、各革命纪念馆和学术界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守护红色根脉,颂扬伟大精神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在主旨发言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纪念馆的工作的重视以及作出的重要论述,指出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统筹推进革命纪念馆建设,加强征集、研究,陈列展览提质增效,推进主题教育入脑入心,拓展宣传传播,以革命纪念馆建设守护红色根脉,使之成为记载、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地,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资源。
“革命纪念馆和其中珍藏的文物就是建党精神的生动载体和鲜活见证。”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说,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革命对象手中,但是革命理想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据统计,为建立新中国牺牲的烈士中,仅有名有姓者就多达370万人,也就是说28年间平均每天牺牲近370人。10位开国元帅中7位受过重伤,开国将军中10位断臂、2位独腿。从建党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其中的精神坐标不下50个,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而每个革命纪念馆都是革命精神的见证,在新时代可以大有作为。
从6月18日开馆至今正好一个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吴向东介绍办展理念时特别提到了“五史融合”,即把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融入展览,展出文物实物45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0件,展览大量展出油画、版画、雕塑,同时采用科技手段,如血战湘江打造了6面LED屏沉浸式裸眼3D,为表现现代中国的岁月和成就,打造了飞跃中国影院,营造穿越式效果,把深沉厚重的党史展示得更有艺术品位和体验感。
北京市规划建设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三大主题片区,推动革命文物片区式保护、主题化打造;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呈现中共一大举办的地点、相关人物、展品和故事,让有限的空间释放无限的精神光芒,新馆建设使文物从117件(套)扩大到612件(套),今年6月3日开馆后,一个月内观众达到23万人次;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每年把红船上1000多个零件拆下来进行全面保养,建立了包括陆地、水下、空中的立体式、全方位文保体系,确保文物绝对的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革命博物馆14次到援鄂医疗队,6次到雷神山,9次进入方舱,征集到包括“重症八仙”(全国重症领域8位专家)签名的防护服等抗疫物证13447件(套),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抗疫精神”……
一座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座座精神殿堂和精神家园,观众们来到这里真实触摸百年党史,用心感受伟大精神,同时也凝聚起奋进力量。
用活红色资源,回应时代命题
如何用红色资源涵养初心、崇德明志、服务群众,是全国革命纪念馆必须直面的时代命题。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是我们的主业主责。”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永艳在交流时说,为此雨花台整合全市165个红色文化资源点,建设了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和利用平台,编辑撰写《雨花英烈史料丛书》《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雨花英烈精神解读》等史料书籍,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创造条件。创作了大型交响组歌《信仰的力量》、文学《雨花台》、音乐剧《之爱》,把党史传播到千家万户。此外,通过打造红色课堂,做实党史党性教育,设立红色智库,构建新的能力增长点,引领红色行业,推动陵园高质量发展,雨花台成为红色文化新地标和红色旅游打卡地,有效发挥了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山东,围绕沂蒙精神创作了民族歌剧《沂蒙山》,同名歌剧电影在全国公映,此外还创作了舞剧《乳娘》、吕剧《大河开凌》、京剧《郭永怀》、红色杂质剧《铁道英雄》等,让人们从审美享受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陕西,延安成为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革命纪念馆工作“延安模式”声动全国;在江西,依托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红色资源,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搭建“主课堂”,丰富“课程表”,增强吸引力,擦亮了当地红色名片。
革命文物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大数据给出了精确的“数字画像”。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大数据科学家宋雨伦在现场公布了一组数据:100处代表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2021年参观人数同比2020年增长260.69%,同比2019年增长73.55%;18岁以下群体参观人数涨幅超过100%,35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在参观者中占比已超过50%;2021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同期,在30天内,连续参观3个、4个和5个及以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人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5.7%、476.3%和155.3%,充分说明革命文物资源在服务党史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峰会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全国20余家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共同成立“全国革命文物展示联盟”,将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上形成合力。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我们创办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培训了1500多名境外青少年;南京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出发前都要到我们馆来参观展览,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志气;我们组织了5000人的大样本调查,登记了观众留言,数据表明历史、铭记、勿忘、和平与珍惜是位列前五位的高频词;一位在南京大屠杀时期帮助过南京人的外国友人后代在参观展览后写下了《感同身受》,这首歌获得了第25届亚洲电视奖的大奖……”峰会现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这样介绍该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传承则是最好的纪念,只有在社会公众、青少年心中种下红色文化,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创新打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沿革、背后故事、时代价值,打造了一支具有专业水准、高效精干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轻骑兵”,开展下基层展演活动,从去年9月首演至今年6月共演出327场,现场观众累计超36.7万人次,网络点击量超477万人次,在今年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上受到表扬。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朱军说:“用心保护革命文物,用情传播革命文化,用力弘扬革命精神,才能让红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入眼、入耳、入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心中树立红色理想是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副部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张达说,“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吸引了近200万名少先队员注册,在全国1100多家革命场馆常态化开展讲解活动,上传了11万件讲解作品;“清明祭英烈”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开展纪念活动,覆盖全国所有在册5000余处烈士纪念场所……接下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将利用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一批身边的红色教育课堂。
“建设文化强国,底色仍然是红色,因此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文化资源理应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先锋和主力的作用。”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红色文化是贯穿了政治、社会、经济的大文化,它是建设文化强国、抟聚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座”和根本动力。
新华日报记者 王宏伟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