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临渤海,西望太行,南接齐鲁,北依京津。这里是红色革命老区。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沧州就有了党的声音和活动。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成为党领导下的著名抗日武装力量,在沧州大地上上演了波澜壮阔的对敌斗争史,树起了巍峨的红色丰碑。
大运河穿沧州而过。沧州日报记者 魏志广 摄
在沧州市区大运河畔,马本斋广场上行人如织,人们或悠闲漫步,或跳舞唱歌。广场中央耸立着马本斋的塑像,仿佛在注视着这和平喜乐的盛世景象。
2009年,国家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抗日英雄马本斋位列其中。
马本斋是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如今,在他的故乡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马本斋纪念馆庄重肃穆。纪念馆前,一尊马本斋挥刀跃马的塑像,尽显抗日英雄英勇传奇的一生。32年来致力于回民支队历史拍摄的献县农民摄影师赵文岭做向导,带记者走进马本斋纪念馆中。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临终前,还鼓励回民支队的战士们要跟党走,跟毛主席走,一定要抗战到底!母子两代的故事更让人感动。”在赵文岭的讲解下,马本斋光荣的一生铺展在我们面前。
1903年,马本斋出生在献县一个回族农民家庭。他早年投身奉军,“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他弃官返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他率部参加八路军,改称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1938年10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马本斋率部在广阔的冀中平原驰骋纵横,屡建奇功。
沧州老城风貌。宗增顺 摄
1941年9月,日军抓捕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让她给儿子写劝降信。白文冠坚贞不屈,绝食抗争,光荣殉国。她留下遗言:“不吃东西,就是抗日。”
马本斋听到母亲牺牲的噩耗后,强忍悲愤,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由于长期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2月7日,马本斋在河南濮阳病逝,时年41岁。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代表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题写的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题写的是“壮志难移,汉回民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为了纪念马本斋,政府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本斋村和本斋乡。马本斋的家乡本斋东村充分展示马本斋、回民支队、马母白文冠的英勇抗日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打造集红色历史、研学教育、工业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新乡村。
马本斋纪念馆。沧州日报记者 魏志广 摄
马本斋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很多单位把参观马本斋纪念馆作为推动党史教育、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党员干部前来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追忆英雄事迹。还有很多市民自发驱车而来,表达对革命烈士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崇敬与怀念。
多年来,沧州人民在“母子英雄”精神的激励下,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用辛勤的汗水改天换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城乡面貌翻天覆地。
现代时尚的沧州城。沧州日报记者 魏志广 摄
奋进新征程,沧州人民正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沿海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飞速前行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沧州日报记者 杨金丽 魏志广)
短评
书写红色新华章
杨金丽
在抗日战争最严峻的时候,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奋起抗日,在冀中一带力战敌寇,威震敌胆。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马本斋和他的母亲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母子英雄”虽然倒下了,但他们忠贞爱国、英勇不屈的英雄精神浩然永存。
英雄的故事,穿越时空“飞入寻常百姓家”。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时代追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新时代更是创造辉煌、成就英雄的时代。我们要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勇于担当,汇聚起“赶考”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书写出红色新华章。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