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气象服务早已突破过去预报温度、阴晴的局限,如何借气象服务擦亮“强富美高”新江苏这张名片?如何让气象预报服务于防灾减灾,让城市更有韧性更安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之际,江苏省气象部门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气象工作始终,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发挥好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保障服务。
赋能“三农”发展 凸显气象作为
“我的手机里每天都能收到定制的天气短信,碰上大冬天零下好几摄氏度,我们就赶紧把大棚里的炭烧起来,温度加上去;还有个微信群,有什么变化也都会在群里喊大家。这个服务很‘贴身’,也‘贴心’。”南京市六合区一家庭农场主张成宝高兴地说,“目前农场里种有桃树、梨树、苹果等果树,还有草莓、蔬菜等,精准的气象服务,为我们发展农业,真是帮了大忙!”
张成宝所说的精准气象服务,依靠的正是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一个专门服务农业的职能机构。这里会定期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制定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每年春耕春播、夏管、秋收时节都及时制作“春耕春播服务专报”“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产品,为高质量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点开‘农技耘’APP,病虫害防治方法一目了然,地里的小麦有救了。”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平庄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技员吴林元说起这款APP满脸笑容。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种植小麦面积350亩,从4月起,气象部门就与吴林元密切联系,为他提供赤霉病流行趋势预测专报。合作社通过参考天气预报,连续两次开展赤霉病防治工作,有效消除了隐患。
精准有效的气象服务,得益于多部门的联合会商和先进的多模型预测算法。今年4月,江苏气象部门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扬州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会商“问诊”赤霉病。江苏省气象局组织召开全省赤霉病防治视频会商,联合各市局共同探讨今年农区赤霉病发生发展趋势。预测结果通过“农技耘”App等平台发布,为精准防治、科学用药提供气象依据,也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的根基。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这些都需气象部门主动作为、多做贡献。当下在江苏,众多气象人通过田间地头实地观测、贴身贴心服务,气象科技正推动“望天收”传统耕作模式转变为“知天而作”,在防灾减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不断凸显气象作为。
紧扣生态需求 彰显气象智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正如宣传语说的那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苏杭,美在溧阳。在这里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惬意与美好!”仲夏时节,江苏常州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入口的气象显示屏显示,负氧离子浓度达3792个/立方厘米,良好生态环境也吸引了来自安徽的刘女士来这里畅吸清新空气,享受美好时光。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近年来,江苏气象部门紧扣地方生态特点和“美丽江苏”建设需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20年,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聚焦美丽江苏建设,切实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今年,江苏省气象部门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全面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联合省商务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7个部门制定《江苏省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聚焦省内开发区持续优化服务。
“从太湖水环境气象服务起步,到湖泊生态气象服务全面铺开,从围绕空气质量保障需求、发展大气环境气象服务,到响应能源转型绿色发展、建立海上风电气象服务体系,从关注气候变化影响,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到回应群众关切热点,开展多元化城市生态服务——江苏生态气象发展的每一步,都应时应需、脚踏实地。”江苏省气象局减灾处处长刘文菁告诉记者。
据介绍,针对江苏省内城镇化高度发达、大城市群密集的情况,江苏气象部门重点在加强大城市生态气象垂直立体观测上下功夫,目前一张“天地空一体化”的生态气象观测网,正在全省有序铺开。同时,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时效也从1天延长到30天,从城市站点预报细化到格点预报,预报时效和精细化程度大幅提升。
江苏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气象部门将重点打造5个领域的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建设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江苏分中心,深化新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以四大湖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等为典型,做好湖泊河口滩涂湿地生态气象服务;加强臭氧和污染物分析评估预警,强化大气污染“双控双减”气象保障;以苏南城市群为典型,做深做细城市生态气象服务;加快推进气候标志评价工作,服务“水韵江苏”品牌推广。
致力人工影响 贡献气象力量
“装弹,点火,发射!”随着一声令下,一枚枚火箭弹急速升空。这是江苏省徐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建印指导发射火箭弹时的情景。
2019年汛期初,徐州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直接影响夏种及作物的生长。
“老孙,多久可以打炮增雨哦?”那段时间,几乎每一个人见了他都会这样问。
“别急,过几天就打!”老孙无一例外地安慰大家。其实他心里比谁都着急,一天之中,他要往气象台跑几趟,每次他都亲自调阅云图,看有没有降雨过程。
6月26日,机会终于来了,据分析预测,近两日徐州地区将会出现一次降水过程。6月28日白天至夜间,作为“增雨司令”,孙建印指挥6支作业队伍在全地区多个作业点,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全市多个地方下了大到暴雨,解除了旱情,为抢墒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应对2019年春夏秋连旱、2020年春秋季干旱,徐州市实施区域联合增雨,有效缓解旱情,保障了农业生产。2019年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种粮大户向徐州市气象局送上锦旗,感谢人工增雨作业。
据悉,为改善大气环境,气象部门每年秋冬季开展区域性人工增雨作业,徐州、宿迁、高淳等市县建立了常态化人工增雨工作机制,人工增雨工作获得省生态环境厅肯定,并发来感谢信。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一种科技措施。人影作业主要包括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人工消云减雨、人工消雾等。”江苏省气象局减灾处副处长王平告诉记者。
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江苏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由抗旱减灾转向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服务重大活动等多方面发展,人工增雨作业量明显增加,2020年全省人工增雨作业量达到2015年的3倍。
今年4月1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农业生产、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等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基本建成组织完善、技术先进、灵活机动、安全高效、保障有力、具有江苏特色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效益显著提高。到2035年,江苏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能力全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聚焦专业服务 强化气象担当
“这平台特别方便,每天出门检修前我都会看一看,安排好检修路线,既高效又省时。”江苏省宿迁市供电公司巡检员王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据悉,去年9月上线试运行的宿迁智慧电力气象服务微信平台能够提供文字、图表、图形等直观多样的电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方便巡检员操作使用。同时,平台引入精细化格点预报,短临、短期、中期预报无缝衔接,间隔时间精细至1小时、空间尺度精细至3公里,雨、温、湿、风气象要素齐全;针对电网需求,设立气象要素阈值,实现高影响天气监测报警;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如带电作业气象适宜度、电力气象服务专报、电力高影响天气预警、特高压铁塔风速监测报警等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为供电公司电力安全调度、负荷预测、运检计划、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气象支撑。
“我们按照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思路,紧密依托基本气象业务系统功能,立足交通、能源、海洋、城市、农业发展当前和未来服务需要,统筹设计专业气象服务业务、预报预测业务、观测业务系统布局,突出专业性,体现科学性,加强科技、人才、装备保障和信息支撑,注重利用行业优势和部门外软硬件资源,注重业务的标准规范建设,注重发挥省、市、县各级优势,力求做到整合资源,分工明确、上下协调,集约化发展。”江苏省气象局刘文菁告诉记者。
据介绍,近年来,江苏专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均取得新突破,在交通气象方面,苏南地区交通骨干交通气象监测网构建基本形成;14座沿海测风塔已全部建成;江苏省海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精准发布气象信息;着力开展城市运行高影响天气短期、短时临近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研究;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已深入村镇、农户,率先制定了农用天气预报技术方案,农用天气预报实现常态化。
倾力决策服务 交好气象答卷
今年6月5日15时,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淮安、盐城、徐州、宿迁等市、县气象部门接连响应,共发24个高温预警,预警信息通过各类渠道及时传递到教育等有关部门,为相关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
“学校大门前放了很多冰块降温,孩子进出考场的时候没那么热,也没那么紧张了!”高考当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送考家长张女士说,“学校看了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了降温措施。”而家住徐州的高考学生家长王先生一早就收到了高考气象服务短信,“不仅有详细的天气预报,还有应考、赴考建议和温馨祝福,很贴心。”王先生说。
为切实做好今年高考期间气象服务保障,江苏省气象局于6月初下发《做好2021年中高考期间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制定省级工作方案,各设区市气象局编制相应工作方案,主动加强与教育等部门对接联系,加强对县级气象部门的指导。
气象助力高考,背后是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在发力。
据介绍,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是为各级党、政、军领导和决策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有信息丰富、更新迅速、针对性强等特点。
“通过整合,目前江苏省级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清单共有18项,包括重要天气报告、决策气象服务专报、一周天气、天气快报、专项天气报告、江苏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等。”江苏省气象局刘文菁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江苏省气象局为省委、省政府、省防指报送《重要天气报告》20期,专项报告28期,有关专题会议材料15期,《一周天气》25期,《决策气象服务专报》4期,《天气快报》5期,《天气情况通报》5期。决策服务材料批示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0%。决策服务产品应急制作能力不断提高,决策服务预见性逐渐增强,决策服务材料质量得到提升。
江苏省气象部门负责人表示,江苏气象人也将大力发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气象精神,以更专业的姿态、更严谨的作风、更精准的预报,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全面助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来源:交汇点
编辑: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