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正在突出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少地方积极瞄准一些“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明显实效。目前,很多地方和行业还存在类似的“顽疾”,只有敢啃“硬骨头”、打通“中梗阻”、拔掉“软钉子”,才能让“办实事”提升一个新台阶,让群众拥有更好的获得感。
要敢啃“硬骨头”。“硬骨头”之硬,硬在复杂性、典型性和顽固性。对于群众反映的“硬骨头”,我们党员干部要从头到尾都准备好一口“钢牙”。这口“钢牙”不是别的,而是勇于担当的精神、规范的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攻坚准则。我们要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敢接“烫手山芋”,敢挑“最重的担子”,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实做细、做精做优。
要打通“中梗阻”。安民之道在察民情,办好实事须知民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要找准“病根”、疏通“堵点”,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就业创业、安全生产等领域,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性深入企业、深入村社区,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只有立足实际牵住问题“牛鼻子”,才能把群众的事办实,确保惠民政策执行到位,民生工程顺利落地见效。
要拔掉“软钉子”。有媒体曾替基层反映这样一类现象:每年政府都会派人来调研走访,态度很诚恳,能认真倾听意见和呼声。但回去后,一直杳无音信,需要排忧解难的问题依然如故。问题始终停留在反映阶段而不见解决,久而久之,就会让人失望失落。群众谓之“软钉子”,有人直斥“不作为”。这里,暴露出主观作风问题、深层思想问题。本质上,依然是缺乏服务的自觉性,缺乏守土有责的主动性。而拔出“软钉子”,为群众办实事,也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消除这些“软钉子”的土壤,才能为群众快办事、办好事。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添一分力量。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只有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持之以恒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才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陆戈)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