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商务厅共建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正式揭牌。揭牌仪式上,在场的嘉宾围绕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集成创新路径等主题,展开一次次智慧的碰撞与对话,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献计献策。
这个研究院将做哪些事情?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将做哪些事情?
据介绍,研究院将组建一流研究团队,紧密跟踪国际国内自贸区(港)理论和实践前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问题研究、探索路径设计、提出政策思路,为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目前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支柱产业高地。”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表示,未来研究院与地方部门深化合作,成为“产学融合”“产研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的试验田。
目前,一个个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课题已呼之而出,江苏自贸试验区如何围绕“两区”定位展现更大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发展新经济新支柱产业上如何寻求突破;自贸试验区如何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释放最大“红利”;如何形成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力”.......
近两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取得阶段性成效。江苏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崔健介绍,总体方案明确的113项任务实施率超过94%,总结形成151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其中全国全省首创87项,7项在全国面上推广、4项在国家部委备案,72项经验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新增市场主体等主要指标位居同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如何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
翻看江苏自贸试验区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名单,可以发现不仅聚集了江苏高校各个学科的顶尖专家,而且三大片区的负责人也参与其中,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更有效的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措施落地转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二震担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担任副主任委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推进,针对技术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需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孕育出新产业新技术。”张二震表示,疫情之下,全球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的发展新趋势,这要求自贸试验区既能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又能实现能够实现产业安全和自主可控。在他看来,随着全球治理体系的加速演变,也对自贸试验区对接新经贸规则提出要求,“如何调整、如何应对新的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首先要进行压力测试,同时有容错机制。”
“江苏自贸试验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从最初参与做方案到现在,已经要升级到2.0版本,未来还有3.0版本、4.0版本,要将已有的制度创新成果融入到新的建设版本中。”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认为,江苏自贸试验区要成为开放规则对接的引领者,加快对RCE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自贸试验区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包括数字贸易、绿色产业等。此外,自贸试验区还要探索成为科技创新国际化的实践者和区域联动创新的先行者。
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力”与金融有什么样关系?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说,在金融方面,自贸试验区的任务有三条,扩大金融领域对内对外开放、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推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这涉及到研究设立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和管理机制,鼓励自贸区开展私募投资基金服务等内容。“三大片区要联动起来,通过在金融领域的创新集成来激发自贸试验区活力。”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表示,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发展思路坚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新经济新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接下来,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江苏各自贸片区的共性优势产业,着力集聚要素资源,强化政策协同;加快培育壮大新经济和新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保税检测维修等新业态;探索推进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对标RCEP、CAI、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重点领域政策研究。
来源:交汇点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