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开车上班后,下班回家还有地方停车,住在镇江市京口区棒槌营的魏女士说“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去年,新建的棒槌营停车场让魏女士的“想也不敢想”成了现实。
在棒槌营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利用改造过程中整理出来的“边角地”,投资150余万元,建成了棒槌营停车场。5000平方米、287个停车泊位、全封闭、最新型号牌识别自动道闸系统……这样一个停车场,可谓老旧小区里的“奢华配置”,大大缓解了附近棒槌营、南马路、古通巷等片区居民停车难问题。
停车难不难?有两个矛盾不可回避:一个是“车位比”,另一个则是由时间和空间的“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矛盾”。这两个矛盾往往同时存在,在老旧小区尤为突出。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镇江市区私人汽车保有量为27万辆,其中主城区(京口、润州、镇江高新区)为15.5万辆。与此同时,镇江市区的停车泊位为247077个,其中主城区停车泊位125023个。据此测算,私家车最密集、活动最多的主城区,私人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
“按照经验,机动车与停车位合理比例应保持在单车1.1—1.3个泊位,镇江主城区的机动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但是,在中小城市中,主城区这个比例不算低。”市公共停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洪涛介绍,目前我市的“停车难”,主要还是在特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的“结构性平衡”问题,“目前镇江的停车难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核心区,为此,通过多种手段‘开源挖潜’、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规范停车管理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搭车”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市在过去三年里为解决“停车难”拿出的方案之一。据了解,为有效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结合镇江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住建部门在改造过程中,以保障老旧小区整体环境改善和停车良性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停车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现有合法停车位不撤减,重新优化布局;充分挖掘小区停车潜力,最大限度满足停车需求。通过重新优化布局,充分挖掘潜力,截至2020年底,在老旧小区新“挤”出车泊位515个,惠及包括魏女士在内众多老旧小区居民。
疏通“停车难”的“堵点”, 共享是改革“亮点”,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对外开放在我市也已“破题”。镇江市第三中学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在学校改扩建项目中,新建设地下停车场8600平方米。该停车场在设计时就考虑对周边居民开放,建成后与镇江智慧停车系统对接,纳入统一管理,并于202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停车难。位于桃花坞路的中医院停车场已实行夜间错时对外开放,向附近居民实行包月优惠。
夜间停车泊位和限时停车泊位则是为有条件区域和特殊群体推出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我市部分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停车资源极度缺乏,停车难和通行难矛盾十分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停车管理部门合公安交警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对小区周边街巷支路停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在胜利路、石马湾路等路段设置了夜间限时停车位,为居民停车提供便利;为改善学校周边停车秩序,在恒顺实验小学、镇江实验学校等有条件的学校周边道路上,设置上下学时段限时专用临时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学生家长停车难问题。
“在纾解停车难方面,许多城市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一些城市正在推进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也是一个解决之道。而在抓‘增量’的同时,通过科技赋能、管理赋能,是各地在解决‘停车难’这一新发展阶段难题的另一个发力方向。”洪涛说。(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