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我是新时代苏宁传人,我宣誓,弘扬革命传统,继承苏宁遗志,爱党信党,绝对忠诚……”
2021年4月30日,全军挂像英模之一苏宁牺牲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苏宁生前所在部队——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官兵,在苏宁挂像前庄严宣誓。
官兵们表示,作为苏宁传人,要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忧患,要有“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的状态,要有“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精神,像苏宁那样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
1953年12月,苏宁出生于六朝古都南京。1969年2月,苏宁入伍,并于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春,苏宁所在部队换防至哈尔滨市郊。基层环境艰苦,有些人产生畏难情绪,但苏宁从不动摇。当战士,他是训练尖子;当班长,他带领全班夺得全团训练比武第一名;当干部,他是基层干部标兵、优秀指挥员……在每个岗位,他都表现出色。
苏宁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全身心地热爱一项事业的时候,他才能自觉地、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
1989年6月,苏宁任团参谋长,他把对国防现代化的研究热情带入日常训练中。
1989年冬,苏宁在拉练中发现,帐篷不能满足哈尔滨寒冷天气下的保暖需求。他研究制作了一种隐蔽性与保温性兼备的帐篷,在严寒中为战士保暖。
从1981年到1991年,苏宁独立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项目有162项,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被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
苏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看到外军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战争效率成倍增长,而我军指挥员们还用铅笔在地图上‘点点’时,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你不着急吗?”
这样的紧迫感,时刻鞭策着苏宁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
苏宁超前设想,希望编制一个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辅助炮兵射击。
“当时计算机还没普及,他的主体思想就是把炮兵的整个射击,形成指挥的自动化。”苏宁生前战友、哈尔滨警备区原副司令员王琦回忆,“我们惊讶于他的大胆想法。”
经历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苏宁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后来,他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共同研发一种激光测速系统,用激光来测试炮弹初速。
就在苏宁沿着现代化道路不断前进时,令人痛惜的意外发生了。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一名投弹手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手榴弹冒着白烟即将爆炸。
危急时刻,苏宁大喊一声“快卧倒!”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正要投出的一刹那,手榴弹爆炸了。
两位战友幸免于难,苏宁却身负重伤。
8天后,苏宁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
在苏宁牺牲后的第5天,他生前主导的科研项目获得成功。
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1996年,他作为全军英模之一,挂像在全军连以上单位悬挂。
在苏宁生前所在连队,又一批新战士入营,指导员董广宇带领他们来到连队荣誉室进行“第一课”教育。
“苏宁创新的多项战训方法和器材,我们至今仍在受益。我们要永远学习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精神。”董广宇的声音,回响在荣誉室里,也回荡在战士们的心底。
(新华社济南6月7日电 梅世雄、张雨晴)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8日 0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