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海
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镇江是全国的缩影,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奋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论及产业链建设问题。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一文中深刻指出,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高瞻远瞩,洞察历史规律,把握世界大势,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补短板、锻长板,筑牢产业强市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
一、深刻把握产业链发展趋势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鲜明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随着战略深入实施和认识逐步深化,我们决定聚焦聚力、握指成拳,重点做强四大产业集群和八条重点产业链,塑造镇江产业新辉煌。
产业链集群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产业演进规律看,产业发展总体都是沿着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链集群的逻辑进行演化。特别是随着产业分工深化,国家间、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逐步从产品、企业的竞争转向产业链体系的对抗。从发展阶段要求看,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动力必须从依赖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效率提升为主,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迫切要求。只有通过构建产业链集群,发挥产业链的分工优势和规模效应,才能吸引各类资源要素聚集,推动产业链向上突破,最终实现产业强市的目标。
产业链集群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产业链集群建设,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既是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直接为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贡献。特别是镇江处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镇江面临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抓住战略窗口期,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加快产业链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增创重构产业新优势。
产业链集群建设是落实产业强市战略的必然方向。推进产业强市,不能搞四面出击,因为政府资源有限、地方禀赋不同,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于几个主导产业,使资源禀赋匹配产业发展、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强市,既看总量规模,更看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我市产业门类齐全,但总体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当前,先进地区都在加速推进产业链集群建设,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必须强化产业链思维,把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聚焦“4+8”产业链群,聚智积力、久久为功。
二、加快推动产业链培优做强
产业链集群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速决战,而是积时累日的持久战。目前虽然刚刚布局起势,但我们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和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八条产业链,精准发力、聚力攻坚,到“十四五”末,力争形成2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亿元、2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重点是构建“点、链、圈、群”体系。
抢占行业制高点。一是抓龙头,发挥头部企业牵引作用。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是产业链的组织者。要始终把招大引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吸附产业链配套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二是抓品牌,发挥冠军企业引领作用。中小企业是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只有技术过硬、质量可靠,才能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下大气力培育“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颗颗明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黏性。三是抓节点,发挥科学技术赋能作用。产业基础能力决定产业竞争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产业链的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技术引进和研发合作,尽快解决技术和产品“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同时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锻造建强产业链。坚持因链施策,针对性建链、固链、强链、延链。潜力细分领域突出建链,建出新动能。探索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加快孵化机制,把握国家战略导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提前布局,推动新科技的加快成熟和新兴产业的加速转化,主动培育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企业,力争形成新增长点,壮大产业链内生发展动力。优势细分领域突出固链,固出新优势。建立本地产业链骨干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订单结构、市场布局等动态变化,强化“一企一策”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以骨干企业稳定带动全产业链稳定。薄弱细分领域突出强链,强出竞争力。集中资源打通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8条重点产业链建设要全市一盘棋谋划布局,每个地方都要找准各自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强化协同互补,决不能搞自成一体。交叉融合细分领域要突出延链,延出附加值。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延伸、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业链价值。
构建创新生态圈。一是加强自主创新。每年选取1-2个重点产业链核心缺失环节,实行“揭榜挂帅”攻关,组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急用先行项目,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及应用。引导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应用。深入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实施好军转民、民参军重点项目。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分梯队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集中资源提升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标准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完善产业技术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数字转型。数字化、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持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软件电子产业支撑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应用水平。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化评估诊断,积极开展重点平台、标杆工厂、企业上云、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建设,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打造协同融合群。一是着力提升本地配套能力。积极搭建本地产业协作平台,开展接链促需专项行动,引导、推动产业链就近配套。梳理产业链缺失环节,通过招商引资补齐本地配套短板。二是加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的原则,加强省级以下园区整合优化,每个园区聚焦1-2个重点产业,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捡到篮子都是菜”,每条重点产业链明确1个牵头园区和1-2个重点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围绕主导产业链群展开,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实现横向成群、纵向成链、上下互动、左右配套,形成协同合力。三是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协作。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协作配套,特别是加强与南京等毗邻城市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跨国、跨省市、跨产业链合作机制,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主动融入“双循环”,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市场,嵌入全球产业链、创新网络。
三、发挥好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
产业链建设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主体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作用,形成各方共建、接力推进的良好格局。
加强规划引领。瞄准“高端、紧缺、关键”,深入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加快编制“五图”“六清单”,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引领产业链朝着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整合资源力量。探索建立“四长联动”良性互动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协同发力。一是“链长牵总”,推进产业链。挂钩联系产业链市领导要按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要求,推动板块、园区和部门力量整合,研究制定发展策略,统筹推动产业链培育。二是“盟长搭台”,优化创新链。加快成立重点产业链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政产学研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共性技术和企业个性技术突破。三是“校长支撑”,集聚人才链。发挥镇江及周边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充足人才储备和人才供应。四是“行长帮扶”,提供资金链。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探索推行产业链主办行制度,将重点产业链分链到行,实行“一链一方案”,精准对接、全程介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推动做大做强。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四项机制”:一是组织推进机制。健全“链长领衔、牵头部门协调落实、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市县两级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每月由市“链长制”办公室跟踪了解推进情况;每季度由各链长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每半年由市政府通过现场会等形式,集中调度推进产业链工作;年底提请市委、市政府全面总结评估。二是决策咨询机制。依托市内外研究机构和智库力量,分产业链组建专家咨询机构,开展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提出高质量咨询意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开展重点产业链运行监测和风险评估,提出优化建议,为产业链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三是要素保障机制。强化政策创新集成,制定支持政策清单,对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的重点项目,市级层面给予用地用能支持。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力打造“镇合意”营商品牌,在“不确定性”的国际发展环境中,提供可持续、可信赖的“确定性”,为全市产业链提升锻造最重要的“筹码”。四是会商督办机制。建立由市级部门、板块、园区、龙头及配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组成的联席会商制度,深入研究产业链发展问题。市“链长制”办公室定期督查推进情况,建立问题收集、意见分办、及时反馈、销号管理等闭环机制,涉及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
编辑: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