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我们经过细致、专业的测产,最终测定这块示范片的平均产量达471公斤/亩,效果非常好。”6月1日,在位于新民洲的镇麦15示范片,市农科院与市农技推广站组织专家测产后,得出了喜人结果,这样的好兆头,也预示着今年我市夏粮丰产已成定局。
品种给力,丰产因素埋伏早
自家小麦交出了优异“成绩单”,新民洲示范片的种植大户胡立军格外高兴,他告诉记者,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与当初的品种选择分不开。“我们和镇江市农科院深度合作,4000亩的示范方全部种植的是镇麦系列的镇麦12和镇麦15,这两个品种抗病性好,对赤霉病等有着较高的抗性,同时,该系列品种抗倒伏能力也较强,之前的大风对麦田没有造成影响,丰产是肯定的。目前镇江种植这两个品种的农户不在少数。”
品种好是一方面,去年秋粮的高价,也是刺激夏粮面积增加的关键因素之一。“都说牛马年、好种田,去年,我们在水稻收割后,就采取收一块种一块的方法,迅速将小麦播种下田。”句容市纪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纪兵算了笔账,去年秋收,杂交稻的价格从前年的每公斤2.3元左右涨至去年的近2.8元,而南粳系列的优质米则从前年的每公斤2.4-2.5元,涨到了去年的每公斤3.1元,恢复到几年前的高位水平,亩均多赚300-400元不成问题。“种粮能赚钱,才能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2020年,合作社种了1万亩小麦,比往年多出了近3000亩面积,收割工作已近尾声。”
品种好,粮价高。在双重利好刺激下,去年我市夏粮种植面积达87.5万亩,其中小麦面积85万亩,比去年增加17.7万亩。同时,农业农村部门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等关键节点积极布置技术指导方案,科学进行赤霉病防治,及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这个硬任务,添加了夏季助力。
机械助场,夏粮丰收快又好
6月2日,在丹阳市延陵镇的一处田头,种粮大户陈炳清查看小麦收割进展,田间多台收割机正来回作业,每隔10分钟就会有一台收割机开至田边,通过传输管道,将货舱中满满的麦穗传输到拖车车斗中。
陈炳清说,去年秋种,他把1000亩的流转地都种上了小麦,现在正全力抢收中。“虽然受之前的大风影响,田间略有倒伏现象,但对总体产量的影响不大,加之今年粮管所的托市收购价格达到了每公斤2.44元,比去年高出了0.2元/公斤,收益应该还不错。加上有农机帮忙,我有信心在几天之内将麦子收完,开始种水稻。”
农机助力,为夏收夏种按下了“快进键”。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全市农机调度,组织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投入夏收作业,科学调度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秸秆处理机等农机设备,已检修各类农用机械11000台;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303张,举办各类技术装备现场活动24次,培训800人次,落实农机用油“三优一免”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今年麦油收割期集中、大风导致部分地块倒伏、收割难度加大、收割成本提高的情况,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田间管理“面对面”指导,要求各地强化农机调度和服务,主动对接困难户、种粮大户,协调机械、烘干、晾晒、收购等环节,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抢字当头,夏种工作误不得
夏收工作如火如荼,夏种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之中。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占比超60%的秋粮种植一直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目标为不低于108万亩,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多方协作。
“我市将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全面夯实党政同责机制,大力推行各项惠农政策,探索差异化发放稻谷补贴和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贷款。并将围绕秋熟种植面积,6月底前对农户承包地、规模流转土地和补充耕地的种植情况开展督查。”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勇表示,同时将挖掘旱杂粮潜力,充分利用丘陵地区土地资源,合理种植山芋、红豆、豌豆、玉米等杂粮;合理安排落谷批次,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要求,加大水稻机械化种植组织力度,争取6月23日前完成水稻种植任务。“此外,围绕‘收、种、管’三大任务,我市还将加大农机农艺融合,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田间管理‘面对面’指导,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运用互联网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建立健全水稻生育期灾情预测、防灾减灾和灾后补救技术体系,持续将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常态化,打牢丰产丰收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供销部门积极组织农资供应,肥料月库存在15000吨左右、农药2000吨左右,尿素价格每吨2450元,价格上浮明显,复合肥、农药价格保持平稳,总体上能满足我市农业生产需求,保障全市农资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可靠。(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传友 钟志仁)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