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早上,中国军网的首页推送了一条4分钟的短片,片名有点劲爆,《东方“第一馆”丨揭秘一支不为人知的警卫部队》。
其实啦,“东方第一馆”指的是钓鱼台国宾馆,这支警卫部队就是钓鱼台宾馆的“国宾卫士”。
外国元首或者政要来华访问,驶进钓鱼台的车辆数目很多,前车有车旗、车证,一目了然,但随车没有,这就要凭战士的记忆来判断,是放行还是阻拦。
在视频中有一个片段,车开进钓鱼台国宾馆,身着便衣的警卫目送车辆进入,拿起纸板和笔记录。他在写什么?
车牌。
礼宾班战士王子昌出生于1997年,是视频中出镜战士中年龄最小的。王子昌说,他们除了具备一般哨兵的执勤常识外,还要背记200多个大使车号,400多个首长车号,200多个长期放行车号,辨认183个国家的国旗图案,碰到重大活动,临时车号就有二三百个。所以,背车号就成为了礼宾班战士从新兵连就要开始的功课,他们在执勤中能够做到2秒钟辨识车牌,准确判断无误。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九国元首车队参加大会堂峰会返回钓鱼台,有三辆黑色轿车正快速向国宾馆大门驶来,领班员曹振发现,第一辆是苏丹的随团车,但后面紧跟的则是两辆不同型号的车。他迅速做出停车手势,但三辆车并没有减速的趋势,曹振一步跨到路中间,车停在距他仅二十厘米的地方。之后询问得知,跟随的两辆车是中国中兴集团人员,想在苏丹大使的引荐下会见总统,误以为跟随大使车就能够进入。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有过这样的“礼遇”。
某次,万里到国宾馆出席一个宴会,车子临时做了调整,车牌号末尾的两个数字与原车号不同。当车驶到礼宾哨时,哨兵将车拦了下来,万里从车窗探出头示意,哨兵才敬礼放行。
外宾第一次进入钓鱼台国宾馆,第一眼看见的都是在门口站立的“国宾卫士”。
他们都是千挑万选的礼宾班战士。每年新兵下连前,都要从几千名新兵中选出40名政治条件可靠、军事动作过硬、身高相貌合格的战士进入钓鱼台警卫队,这40名佼佼者再通过队列、操枪、礼仪等方面的层层淘汰,真正能够走上礼宾哨的只有十一二人。
这些战士的任务,可不止是要看车牌。
班长黄瀚霆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外宾访华下榻钓鱼台国宾馆的礼宾司礼。在外宾首次抵京入馆和最后一次离京出馆的时候,礼宾班要执行10个人的“大礼宾”,外宾在馆期间他们从早8点到晚7点,还要执行3个人的“小礼宾”,小礼宾需要提前十五分钟上勤,每小时换岗,每个人一天四班岗。
站岗有多累?《解放军生活》曾经写过礼宾班的班长座谈会,一位即将退伍的老兵在座谈会上提到过自己的一段新兵经历,那时候他刚开始一下子上两个小时的哨,下哨时完全动弹不得,还是老兵把他抱下来的。
对于黄班长说的“大礼宾”,有人曾经在三里河路上听到过一声气贯长虹的“敬礼”,伴随着这声敬礼是驶入钓鱼台国宾馆的外宾车队。不要以为这个口令很容易,发音时长、长短和音调高低都有讲究。在礼宾班的战士看来,能够在礼兵哨上亲口下达“敬礼”的口令是最荣耀的事情,只有状态最稳定、素质最过硬的战士才能获此“殊荣”。
曾经的代理排长柳明就有过这样的“殊荣”。那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其中一天,有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钓鱼台参加宴会,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车辆在馆内馆外排了好几公里,上哨刚半个小时,柳明就连喊了27次“敬礼”,“这是最过瘾的一次了!”柳明说。不过,要喊好这一声“敬礼”,柳明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之前为了练习,他的喉咙一度肿胀出血,不能进食,只能用吸管喝点米粥、奶粉。
来源:综合中国军网、人民网、解放军生活
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