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黄海之滨,迎来水稻育秧高峰期。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海水稻”种植基地,耐盐水稻已抽出新芽,并将于月底进行移栽,向着更高产目标发起冲击。
耐盐水稻又称“海水稻”,是指能够在一定浓度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品种。作为东部滨海盐碱地类型,2020年5月份,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试验种植“超优千号”、“叁优一号”、双优2088以及万胜优1263四个品种的耐盐水稻,总面积为128.9亩。去年秋收期间,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带领的测产团队选取“超优千号”3个单元田块进行实产验收,实测亩均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了盐碱地耐盐水稻高产新纪录。消息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海水稻”之所以能在如东取得成功,与栽培技术的集成程度密不可分:在育秧环节,4个品种均采用机插旱育秧,育秧流水线播种;大田管理上,如东将原先推广应用的“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体化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与盐碱地土壤理化特点相结合,根据气候与病虫发生等现实情况,不断灵活科学调整应用盐碱地水稻壮苗早发栽培技术、超高产肥水高效运筹技术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保障了示范种植取得预期成功。“第一年便实现超800公斤的产量,整个栽培技术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管永祥告诉记者。
2020年10月份,全程参与耐盐水稻试验种植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如东作栽站的农业专家们前往湖南,当面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这一喜讯。作为耐盐水稻种植全程技术指导单位之一,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耐盐水稻生长、栽培技术应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情况。袁隆平院士重点询问了耐盐水稻在当地的反响情况,主要包括周边种植户与市场对该品种的反映与评价。“袁隆平院士得知‘超优千号’取得超800公斤的产量后,非常高兴。”於永杰回忆道。袁隆平院士认为耐盐水稻在江苏沿海取得高产,为下阶段“海水稻”产业化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江苏是粮食种植大省,同时也是盐碱地大省。他希望,能在未来5到6年内,以示范基地为样本实现耐盐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
来源:如东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缪小兵
袁隆平院士曾多次公开表示“我们全国的盐碱地有十几亿亩,我们如果能发展到一亿亩,种上我们这个海水稻,亩产三百公斤,它增产的粮食就是三百亿公斤。三百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八千万人口。”。在“农业荒漠”上播种绿色希望,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