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巴黎公社战士与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英勇牺牲,历史上称这一周为“五月流血周”。5月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努力奋斗。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诞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开始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了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也是苏联的国歌。那么《国际歌》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今天的《国际歌》的中译版是由谁翻译的呢?
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以北京《晨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去了莫斯科,当他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在我国巜国际歌》已经有了两种中文译本,但是实话说都不太理想,离严复的翻译的标准“信达雅”都差一点。1923年,瞿秋白决定重新翻译,当他译到“international ”时卡住了,因为如果将“international "直接译成“国际”,就只有两个单词,但是对应的英文international是个多音节的单词,如果直译成国际,那么配上原谱的话,这两个单词唱的时候将会拖得很长,而且不上口。因此,瞿秋白采用了音译法,把international”翻译成了“英特纳雄耐尔”。这样就解决了词和谱的对应问题。《国际歌》翻译完成以后,瞿秋白曾经对人说:“英特纳雄耐”这个词在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里几乎都是同音,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唱起来好听,更重要的是唱的和许多国家的音一致,达到同声相应,万口同声的效果”。1935年,瞿秋白不幸被捕,在走向刑场的时候,他神情自若,用俄语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那个时候他只有36岁。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人们赴汤蹈火,激励着人们接续奋斗。(周勤亚)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