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国际观察·财经 | 因时而兴 融通共赢——粤港澳大湾区“后浪”奔涌

2021-05-21 09:4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大潮奔涌,大湾兴荣。

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各地良港和湾区日益成为国际经贸热点,逐渐形成以旧金山、东京、纽约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湾区。它们犹如世界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发挥集聚资源、融通要素、辐射周边的经济功能,成为维系世界经济脉动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源。

作为世界湾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决策吸引世界目光。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逢其时,顺乎大势。其体量之大、规划之远、地缘之利、产业之新、机遇之广,堪称世界湾区经济海洋中的“后浪”,在融通资源、推动创新、增进共赢等多方面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潮起东方大湾兴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约有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地处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占据“一带一路”区位优势,紧扣技术创新与产业迭代脉搏,备受全球关注。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这个体量放在世界知名湾区中也十分突出。”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超大规模,为其跻身世界级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总规划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进程备受瞩目。两年多来,230多部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勾画出日益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数据流,令国际人士感慨其大手笔、高效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学家梁国勇指出,将珠三角活力城市群与港澳两大国际化城市纳入同一规划和架构,利于有机整合区内科技创新、制造业、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会产生巨大协同效应,相关政策支持也为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大湾区建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探索,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利好世界经济复苏。

此外,大湾区建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溢红利,同样引人关注。

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教授杨保筠指出,大湾区临近太平洋和印度洋黄金航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大湾区辐射发展前景广阔。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摩尔商学院国际商务教授李卅立说,大湾区是周边国家连接中国市场的重要枢纽,又适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的时代机遇,其正面叠加效应,无疑利好区域伙伴深化合作共赢。

乘风“后浪”逐潮头

纵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规模凸显、产业集群出众、经济权重突出”是主要湾区的必备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些方面得天独厚。

纽约湾区胜在金融服务,是国际金融重要枢纽所在地,其横跨纽约、新泽西等州31个县,有大约2300万人口,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超过10%。

旧金山湾区成于科技创新,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汇聚大量高素质人才和新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全球科创中心。这一湾区涵盖周边9个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接近1万亿美元,在三大湾区中人均GDP最高。

东京湾区精于技术产业,是日本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心脏地带。东京湾区涉及的东京都及周边7县,面积占日本国土的9.6%,汇聚大约三分之一的全国人口,名义GDP占比约40%。

韩国京畿大学教授刘子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分别是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的1.5倍和近3倍,GDP总量依据当前增速有望在5至10年内成为第一。大湾区城市功能非常互补,产业结构平衡,三大湾区所代表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技术产业,可以分别在香港、深圳和广州找到缩影。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说,兼备纽约湾区的金融优势和旧金山湾区的科创优势,“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了不起的一点”。毕马威中国香港区资本市场发展主管李令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比肩全球其他湾区的优势,还聚合了研发、制造、物流、融资等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营商环境。

李卅立认为,大湾区规模更大,临近东南亚、辐射内陆市场,地理位置更具战略性,产业分布更多元,其作为湾区经济中的“后浪”,前景光明。

在不少海外专家看来,更强的产业协同效应、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区域发展执行力以及融入国家战略的建设规划,都是大湾区的突出后发优势。

奋楫扬帆正当时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引领下,兼具世界级城市群的共性和自身独特优势的大湾区互联互通不断完善,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大湾区有着大未来。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景良好,在源头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值得期待。

在梁国勇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优势互补将产生巨大协同效应和发展动力,未来大湾区有望在世界主要湾区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在经济规模上领先。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促进内部资源聚集和开放共享,也将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重要纽带。

李卅立认为,从地理位置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和RCEP成员国连接最方便的港口,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胡逸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庞大的资源以及市场,面向东亚和东南亚,有望成为RCEP区域重要的金融与创新枢纽。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顾清扬指出,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双循环”格局的交汇点,使其成为国内循环的发动机和国际循环的推进器,未来前景可期。(执笔记者:傅云威、徐超、樊宇;参与记者:吴晓凌、王亚光、刘春燕、王茜、刘亚南、潘丽君、陈俊侠、蔡蜀亚、凌馨、徐驰、林昊、余谦梁、黎华玲、郑世波、陆睿、倪瑞捷、刘锴、闫洁、孙晓玲)

来源:新华社

编辑:阿奎

44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大潮奔涌,大湾兴荣。

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各地良港和湾区日益成为国际经贸热点,逐渐形成以旧金山、东京、纽约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湾区。它们犹如世界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发挥集聚资源、融通要素、辐射周边的经济功能,成为维系世界经济脉动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源。

作为世界湾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决策吸引世界目光。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逢其时,顺乎大势。其体量之大、规划之远、地缘之利、产业之新、机遇之广,堪称世界湾区经济海洋中的“后浪”,在融通资源、推动创新、增进共赢等多方面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潮起东方大湾兴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约有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地处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占据“一带一路”区位优势,紧扣技术创新与产业迭代脉搏,备受全球关注。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这个体量放在世界知名湾区中也十分突出。”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超大规模,为其跻身世界级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总规划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进程备受瞩目。两年多来,230多部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勾画出日益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数据流,令国际人士感慨其大手笔、高效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学家梁国勇指出,将珠三角活力城市群与港澳两大国际化城市纳入同一规划和架构,利于有机整合区内科技创新、制造业、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会产生巨大协同效应,相关政策支持也为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大湾区建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探索,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利好世界经济复苏。

此外,大湾区建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溢红利,同样引人关注。

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教授杨保筠指出,大湾区临近太平洋和印度洋黄金航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大湾区辐射发展前景广阔。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摩尔商学院国际商务教授李卅立说,大湾区是周边国家连接中国市场的重要枢纽,又适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的时代机遇,其正面叠加效应,无疑利好区域伙伴深化合作共赢。

乘风“后浪”逐潮头

纵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规模凸显、产业集群出众、经济权重突出”是主要湾区的必备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些方面得天独厚。

纽约湾区胜在金融服务,是国际金融重要枢纽所在地,其横跨纽约、新泽西等州31个县,有大约2300万人口,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超过10%。

旧金山湾区成于科技创新,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汇聚大量高素质人才和新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全球科创中心。这一湾区涵盖周边9个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接近1万亿美元,在三大湾区中人均GDP最高。

东京湾区精于技术产业,是日本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心脏地带。东京湾区涉及的东京都及周边7县,面积占日本国土的9.6%,汇聚大约三分之一的全国人口,名义GDP占比约40%。

韩国京畿大学教授刘子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分别是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的1.5倍和近3倍,GDP总量依据当前增速有望在5至10年内成为第一。大湾区城市功能非常互补,产业结构平衡,三大湾区所代表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技术产业,可以分别在香港、深圳和广州找到缩影。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说,兼备纽约湾区的金融优势和旧金山湾区的科创优势,“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了不起的一点”。毕马威中国香港区资本市场发展主管李令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比肩全球其他湾区的优势,还聚合了研发、制造、物流、融资等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营商环境。

李卅立认为,大湾区规模更大,临近东南亚、辐射内陆市场,地理位置更具战略性,产业分布更多元,其作为湾区经济中的“后浪”,前景光明。

在不少海外专家看来,更强的产业协同效应、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区域发展执行力以及融入国家战略的建设规划,都是大湾区的突出后发优势。

奋楫扬帆正当时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引领下,兼具世界级城市群的共性和自身独特优势的大湾区互联互通不断完善,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大湾区有着大未来。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景良好,在源头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值得期待。

在梁国勇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优势互补将产生巨大协同效应和发展动力,未来大湾区有望在世界主要湾区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在经济规模上领先。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促进内部资源聚集和开放共享,也将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重要纽带。

李卅立认为,从地理位置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和RCEP成员国连接最方便的港口,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胡逸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庞大的资源以及市场,面向东亚和东南亚,有望成为RCEP区域重要的金融与创新枢纽。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顾清扬指出,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双循环”格局的交汇点,使其成为国内循环的发动机和国际循环的推进器,未来前景可期。(执笔记者:傅云威、徐超、樊宇;参与记者:吴晓凌、王亚光、刘春燕、王茜、刘亚南、潘丽君、陈俊侠、蔡蜀亚、凌馨、徐驰、林昊、余谦梁、黎华玲、郑世波、陆睿、倪瑞捷、刘锴、闫洁、孙晓玲)

来源:新华社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