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徐晓东时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也是他反复叮嘱团队成员和下属的一句话。
“从事一项工作,不仅是完成工作,更要热爱这份工作,这样才能做得好。”采访中,徐晓东告诉记者,从进入保险行业的那一天起,他就要求自己,要始终带着对保险事业的热爱去做好这份工作。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更是这样做的。
保险“门外汉”,拓展业务全靠“跑”
1997年,徐晓东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了人保财险镇江分公司。“刚到公司时,对保险业务知识一窍不通,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从零开始。”回忆起刚到地方的日子,徐晓东表示,虽然很多事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记得很清楚,“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真诚对待客户,多跑业务,既然干了,就要干好这一行。”
“工作以来,我始终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徐晓东回忆道,“那时候去哪里都是靠骑自行车,我记忆最深的是,当时有客户在七里甸镇政府附近,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经过老黄七路,那条路唯一的特点就是灰特别大,骑车一个来回,到单位的时候,就成了一个‘泥人’,衣服抖一下都是一层厚厚的灰。”即便是这样,只要客户有需要,徐晓东就会第一时间到达。
在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电子保单尚未形成之时,介绍产品、签订合同、送保单……每件事,徐晓东都要尽心尽力,亲力亲为。“合同有些地方,客户不是很明白,打电话来咨询,电话里说不清,就要当面去和客户解释。”徐晓东说,“最怕在饭点接到电话,那就意味着又不能去食堂准时吃饭了。”有一次徐晓东见完客户,骑车回到单位时正值食堂开始打饭,这时电话响了,客户表示有问题想当面咨询。徐晓东二话不说表示,转身就出门骑上车去找客户了。
真诚待人,赢得客户认可
在徐晓东负责接洽的客户里,有很多单位改制或者重组,原单位已经不存在了,员工也早已去了别的单位,但是很多老客户和他现在依旧保持联系,甚至已经发展成了不错的朋友。他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家老国企单位,“那个单位现在已经不在了,原先的财务处长和出纳也已经去了新的单位,我和他们俩早已没有了生意上的往来,但是我们一直联系着,已经成为了朋友。”
“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首先依靠的是专业。”徐晓东这样说,也这样做。从一个“门外汉”到公司骨干、业务精英,徐晓东像一块海绵,不断吸取外界的知识养分。“除了没事就读保险和金融相关书籍之外,只要有培训或者竞赛,我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徐晓东表示,不仅要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要通过实践交流获得经验,参加竞赛,与同事交流是找寻差距的最好办法,知道差距了,才能更好地进步。
“掌握了保险业务技能和知识之后,面对客户,更重要的是真诚。”徐晓东他告诉记者,只要是客户有需要,他就会第一时间到客户身边,“有些公司客户报案理赔时,我都会第一时间去现场。”徐晓东表示,虽然他在现场并不能帮忙勘察或者理赔,但是他去了就是给了客户一颗定心丸。“特别是有些客户,第一次遇到意外事故,第一次报案理赔,肯定很慌张,不知道怎么办,我去了,至少能让他们觉得安心一点。”徐晓东说。
情系“三农”,始终为农民着想
2018年,徐晓东开始分管农业险。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之前一直接触的商业险完全不同。“与农民农业打交道,不仅要专业知识掌握得扎实,同时也要有‘三农’情怀。”徐晓东表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每天都非常辛苦,农业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程度又比较大,“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在他们遭遇自然灾害等意外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损失。”
让徐晓东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去年夏天,由于连日阴雨,长江水位一直处于高位,7月12日,我市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为Ⅱ级,位于长江主航道且无陆路交通的江心洲在汛情中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当时江心洲已经不允许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第一时间进岛,因为岛内有许多农户,特别是螃蟹养殖户损失巨大,我们要第一时间勘察现场,给予赔偿。”徐晓东说,“当螃蟹养殖户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激动,那一刻我们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党员的身份,做好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徐晓东说。11年的部队生活和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带给他的是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应对一切困难的勇气。他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结合自身工作,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真心实意为“三农”服务。(单杉)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