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一个覆盖着黑色薄膜的发酵池,一栋装着3个大罐头和一条生产线的连栋大棚,不但能将周边养猪场1万头生猪的粪污和周边10个村的秸秆‘消化掉’,还能产出营养丰富的有机肥。”这是丹徒区上党镇丰城村丰久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基地内的“杰作”,企业的这项技术不但能变废为宝,还为村集体带来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点赞。
作为全市2个省级、10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之一,丰城村与丰久禾农业开展的这一村企联建项目,不但能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的老大难问题,更能为上党镇乃至全市提供生态农业改革的样板。
“我们利用矿物架桥技术,将养殖业的粪污和种植业的秸秆收集后,经过发酵、调理、螯合等工序生产出半成品,其中液体生产液肥,固体经过烘干后生产固肥。”在连栋大棚里,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两种基本有机肥,还能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生产出配方有机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养分。“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有机肥还是改良土壤的好东西。”
变废为宝,好项目能为村里带来怎样的变化,村党委书记、主任陈云心里最清楚。他打开项目介绍书,将项目的优势和盘托出。“在项目运行中,生猪养殖的粪污通过密闭管道直接输送到基地,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村里还拿出100亩地,利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和配方肥‘缺什么补什么’的特性,与企业合作开展不同作物的肥效管理试验。”陈云说,通过运用“秸秆与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模式”,逐步将丰城村打造成“化学肥料不进村,非有机产品不出村”的生态示范点。
在基地里看了一圈、问了数遍的赵亚夫频频点头,对这种模式十分肯定。“镇江的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精品路线,生产中高端农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解决土壤问题。有机肥由于价格较高,让普通农民自费购买,开展土壤改良的难度较大。”赵亚夫高兴地说,目前,丰城村探索“秸秆与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模式”已有了阶段性成果,不但解决了村里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双重难题,更能为丰城村和周边农村提供价廉物美的有机肥,进行有效的土壤改良,为后续生产优质农产品奠定基础。“希望丰城村再接再厉,早日实现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推动地方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刘常珍)
编辑: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