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再次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增强了信心。
“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宽广格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地球当前面临的三个全球性危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和现实威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过去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2摄氏度,“正迅速逼近灾难的临界值”。“我们需要一个绿色的地球……必须确保下一步迈向正确的方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官员莱维斯·卡瓦吉强调,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修复我们的地球”需要世界各国重新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确保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展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宽广格局,为全球生态文明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洪风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六个坚持”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认为这为纾解全球环境治理之困提供了有效应对方案。
“‘六个坚持’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远见卓识和庄严承诺。这些承诺有着详细的目标和计划,令人信服!”坦桑尼亚《卫报》国际版主编本杰明·麦格纳表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无疑将增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
在哥伦比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吉列尔莫·普亚纳看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阐述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国家与全球责任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讲话内容关注人类发展的未来,并适应当代需要,既务实,又有前瞻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对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
去年,中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目标和行动。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中国宣布的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含金量高。“真正的政治意愿,长远的规划,高效的行动,是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环境治理中借鉴的经验。”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这样评价。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同共进。这样的决心和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表率作用。”麦格纳认为,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说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同时兼顾,并且造福人民的”。
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到访过中国许多城市,“每座城市的绿化都让我印象深刻。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行动将对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普亚纳高度评价中国的引领作用,他还特别关注中国的脱贫问题,认为中国成功实现脱贫目标,“是以一种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式解决了发展与环境、国家与世界利益关系难题,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用实际行动与世界共享发展智慧”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必须要凝聚世界合力。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从2009年至2019年,中国是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森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保存至关重要,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普亚纳表示。
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建设了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积极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积极践行绿色理念,为非洲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麦格纳说:“中国不仅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用实际行动与世界共享发展智慧。”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行,绘制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洪风表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各国的共同心愿,相信作为东道国,中国将推动大会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为东南亚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国身体力行地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设立合作基金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关合作。中国无疑是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林斯希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尽快采取行动,共同参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人民日报北京、曼谷、约翰内斯堡、里约热内卢4月24日电 记者俞懿春、赵益普、吕强、朱东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5日 03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