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乡村简陋瓦房到城里联排别墅 市民赵荣先、赵冰家的幸福升级之路

2021-04-22 10:25

今日镇江讯    从出生时居住在乡村20多平方米的简陋瓦房,到如今住进城里的联排别墅,来自农村的市民赵荣先、赵冰兄弟俩依靠勤劳的双手实干苦干,齐心协力致力于发展皮鞋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居住环境大大改变,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荣先、赵冰兄弟俩出生于丁岗镇华墅村一个农民之家,父亲赵九寿家有兄弟姐妺共9人。1961年,父亲与母亲邵巧云成婚时,新房简陋矮小,连床带灶仅有20多平方米。

随着姐姐和赵荣先兄弟俩的出生,一家五口生活十分困难。赵荣先至今记得小时候,妈妈下田干活,或在场上脱粒,生产队集体烧饭,他和赵冰中午放学回家就拿着盆子和饭碗抢着去打饭,“端回家的米饭,妈妈会分成三份给我们姐弟三人吃,她自己只能吃点山芋粥。”

随着姐弟三人的长大,20多平方米的房子越来越住不下了。1971年,赵九寿就和邵巧云谋划建房,并向生产队申请,经过三年的准备,才将钱物和建房材料全部落实到位。1974年,家里花了37天的时间建造了四间两厢房,另带两间养猪房。

1980年,赵荣先初中毕业,父亲将他送到谏壁一家校办皮鞋厂学徒。1984年,赵荣先决定跟随朋友到兰州的皮鞋厂做鞋。路途遥远,父母不放心,不愿让他去,是姐夫借给他50元,“当时火车票28.6元,坐了近50个小时才到兰州。”

在兰州,赵荣先不仅学习做鞋,也学会了工厂管理,为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手上开始有闲钱,生活也讲究起来,皮鞋成了时尚生活的必需品。”看到皮鞋行业欣欣向荣,赵荣先瞄准时机动起了自己创办皮鞋厂的心思。没有本钱,他请父亲帮忙购买原材料。缺少工人,他从家乡招去几名同村的年轻人。“当时只能算是手工作坊,连我只有7个人,一天仅能生产一百多双皮鞋。”

1986年,他向父母建议,让弟弟赵冰跟他一起去兰州学做鞋。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兄弟俩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88年,兄弟俩决定在家乡翻造楼房,赵九寿再次向生产队申请建房。经过两年的准备,1990年2月,兄弟俩筹措了近10万元,家里两幢楼房同时开工,框架结构、柱子穿梁,宽大的阳台装上了铝合金门窗,房子周围还贴上了工艺瓷砖。1991年,赵冰在新楼房里举办了婚礼。

2007年,由于原材料运输成本等问题,两人将鞋厂搬到了成都,成立了四川省仲昆科技有限公司,还为鞋子注册了商标“仲昆”。此时,他们的工厂早已从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生产,最多时一年能生产近30万双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鞋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制鞋为生的兄弟俩的生活也随之水涨船高。

多年来,兄弟俩在外创业,家里一直交给父母管理。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1996年,赵荣先花了19万元在镇江市区千秋桥街购买了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邀请父母从丁岗华墅村的家中搬到镇江市区照顾孩子生活。

2005年,赵荣先和赵冰在市区解放桥附近各自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2010年,他们又在南徐片区共花了700多万元各自购买了一套300多平方米的联排别墅。

近50年的时间里,两次建房,三次购房,每搬一次家,都是生活的一次“升级”,见证了赵家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创业的过程中,虽然吃尽了千辛万苦,但我们实现了勤劳致富。”从背井离乡去打工,到创业成立自己的鞋业品牌,弟弟赵冰表示,“我们的生活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做鞋子赶上了好时机。”兄弟俩切实感受到,“我们家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得益于国家政策好,我们今天幸福富足的生活来之不易。” (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编辑:何冰


50

今日镇江讯    从出生时居住在乡村20多平方米的简陋瓦房,到如今住进城里的联排别墅,来自农村的市民赵荣先、赵冰兄弟俩依靠勤劳的双手实干苦干,齐心协力致力于发展皮鞋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居住环境大大改变,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荣先、赵冰兄弟俩出生于丁岗镇华墅村一个农民之家,父亲赵九寿家有兄弟姐妺共9人。1961年,父亲与母亲邵巧云成婚时,新房简陋矮小,连床带灶仅有20多平方米。

随着姐姐和赵荣先兄弟俩的出生,一家五口生活十分困难。赵荣先至今记得小时候,妈妈下田干活,或在场上脱粒,生产队集体烧饭,他和赵冰中午放学回家就拿着盆子和饭碗抢着去打饭,“端回家的米饭,妈妈会分成三份给我们姐弟三人吃,她自己只能吃点山芋粥。”

随着姐弟三人的长大,20多平方米的房子越来越住不下了。1971年,赵九寿就和邵巧云谋划建房,并向生产队申请,经过三年的准备,才将钱物和建房材料全部落实到位。1974年,家里花了37天的时间建造了四间两厢房,另带两间养猪房。

1980年,赵荣先初中毕业,父亲将他送到谏壁一家校办皮鞋厂学徒。1984年,赵荣先决定跟随朋友到兰州的皮鞋厂做鞋。路途遥远,父母不放心,不愿让他去,是姐夫借给他50元,“当时火车票28.6元,坐了近50个小时才到兰州。”

在兰州,赵荣先不仅学习做鞋,也学会了工厂管理,为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手上开始有闲钱,生活也讲究起来,皮鞋成了时尚生活的必需品。”看到皮鞋行业欣欣向荣,赵荣先瞄准时机动起了自己创办皮鞋厂的心思。没有本钱,他请父亲帮忙购买原材料。缺少工人,他从家乡招去几名同村的年轻人。“当时只能算是手工作坊,连我只有7个人,一天仅能生产一百多双皮鞋。”

1986年,他向父母建议,让弟弟赵冰跟他一起去兰州学做鞋。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兄弟俩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88年,兄弟俩决定在家乡翻造楼房,赵九寿再次向生产队申请建房。经过两年的准备,1990年2月,兄弟俩筹措了近10万元,家里两幢楼房同时开工,框架结构、柱子穿梁,宽大的阳台装上了铝合金门窗,房子周围还贴上了工艺瓷砖。1991年,赵冰在新楼房里举办了婚礼。

2007年,由于原材料运输成本等问题,两人将鞋厂搬到了成都,成立了四川省仲昆科技有限公司,还为鞋子注册了商标“仲昆”。此时,他们的工厂早已从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生产,最多时一年能生产近30万双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鞋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制鞋为生的兄弟俩的生活也随之水涨船高。

多年来,兄弟俩在外创业,家里一直交给父母管理。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1996年,赵荣先花了19万元在镇江市区千秋桥街购买了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邀请父母从丁岗华墅村的家中搬到镇江市区照顾孩子生活。

2005年,赵荣先和赵冰在市区解放桥附近各自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2010年,他们又在南徐片区共花了700多万元各自购买了一套300多平方米的联排别墅。

近50年的时间里,两次建房,三次购房,每搬一次家,都是生活的一次“升级”,见证了赵家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创业的过程中,虽然吃尽了千辛万苦,但我们实现了勤劳致富。”从背井离乡去打工,到创业成立自己的鞋业品牌,弟弟赵冰表示,“我们的生活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做鞋子赶上了好时机。”兄弟俩切实感受到,“我们家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得益于国家政策好,我们今天幸福富足的生活来之不易。” (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