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市古名“诸罗山”。诸罗山是大陆大规模移民台湾的据点之一,明代天启元年(1621)闽漳人颜思齐开垦台湾时便居住在这里。荷兰人侵略台湾时,在嘉义市东郊,靠近中山公园旁边,利用几座小山拦溪凿了一个名叫“兰潭”的水库,专门供当年的水师操战之用。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驱逐荷人,建立台湾政权。后来,台湾省佳里地方的诸罗县治迁移至此,这里才慢慢发展成一个小都市。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起义,台湾全岛几乎对林党望风披靡,只有诸罗的军队,协力死守,保住了全城。事后清政府为嘉许当地军民,特别下诏把诸罗改称为嘉义,不久也开始筑石城。几经变迁,兰潭水库也从一个少年变成了苍苍白发的老者,历尽了沧桑,默默见证着荷兰和日据时代统治的岁月,春秋轮回,依然不知疲惫地昼夜流动,以清透的水面涤荡着年复一年的光阴。
后来的兰潭,被当地政府规划为自来水厂的储水池,环湖公路两旁植了不少浓绿的相思树、凤凰木,湖中倒映山冈绿影,景色清新秀丽。每到黄昏时分,水库周围的环湖公路上都是骑行的人,也有三三两两的嘉义人在潭畔的健行步道上看夕阳,拍夕照染红的水面,如果赶得巧,夜晚的月影在湖里成双,有诗意的人泛舟水上,摇橹追月。嘉义八景之一的“兰潭泛月”描述的就是这里。
由于嘉义的工业与经济快速发展,兰潭水库渐渐满足不了嘉义地区公共给水及工业用水的需求,兰潭的附近便兴建了仁义潭水库。和兰潭水库一样,仁义潭也是引用八掌溪上游之水,八掌溪是发源于阿里山脉的奋起湖,流经嘉义县的番路、阿里山、中埔等乡镇,最后由台南县北门乡注入台湾海峡,流长面积约81公里,是一条肩负着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河流。
八掌溪水是以仁义潭的拦河堰为界的,上游两岸地势比较高,支流也多,水绕着山势曲折多姿,一路往西,潺潺涓涓,汇到仁义潭时,水流开始平缓,河床也较为宽广。仁义潭水库属于离槽式土石埧水库,天然的不规则状。水面蓝盈盈的,与蓝天白云、长堤步道相映成趣,漫步堤岸,不同的视角,就是不同的美感。很多来嘉义的游人都会来这里看水,它与附近的“一品夫人墓”“玉虚宫”等古迹紧紧连接在一起,自成风景。
可能我去的时候正是枯水期,兰潭和仁义潭两个水库的水只有三分之二,河床上裸露着近一半的黑土白石,看上去并没有家乡的李塔水库和茅山湖水量丰沛,当然更没有家乡的水库面积大。家乡江苏茅山是道教名山,东望太湖,西观赤山,是道教中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无数条溪涧自山顶上缓缓而下,日积月累汇成河流。蜿蜒的茅山山脉被漫山植被隆起柔美的线条,倒映在水中宛如水墨画卷。
人生最美的光景,莫过于在水一方,灵魂静坐,看湖水荡漾,草木芳芳,感悟着一份随着水声而来,又随水声而去的万千思绪。当融融的月色将湖面镀上一层银辉,有高高低低的虫声入耳,我与嘉义的水越发有了亲近感,似乎,这就是我家乡的水,还有这虫鸣,这圆月,分明与家乡一模一样。脑海中不由地回旋起文友朗诵李太伯创作的祖国颂诗歌:“你是东方红里的那缕曙光,你是海峡两岸的月色……” (作者:杨莹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