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80多年前,陈毅、粟裕在茅山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韦岗打响了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枪。这是一段怎样引人入胜的故事,蕴藏着何种神奇的力量,又带给今天的人们怎样的启示?
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有一群人,他们一直满怀深情,努力把铁军故事讲得更好听、更触动人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把木制的耙子,在群众的眼里,可能是一个旧物件,是新四军曾用过的物品,可在新四军纪念馆的讲解员钱薇的眼里,它是一个“记录仪”,可以真实反映抗战时期新四军生活条件艰苦的景象。“当时的新四军指战员,穿的是稻草编制的鞋子,长时间地赶路,容易刺伤脚,于是他们就利用这种木制的耙子,在制作草鞋的过程中加入布条,增加草鞋的舒适度和耐磨性。”
每一样陈列品的背后都记录着不同的历史故事,有的反映着艰苦的生活环境,有的记录着艰难的斗争历程,有的表达着严谨的生活作风,有的展现着铁血的部队纪律。
钱薇告诉记者,对于一位土生土长的茅山人来说,新四军故事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可成为讲解员后才发现,新四军背后有太多值得去了解的故事、去追寻的历史。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馆内珍藏了文物、史料等1万余件(套)、书画作品600余幅和红色图书1万余册,拥有中共七大代表证(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等70余件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真实地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和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风貌。
“对于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们,我们在讲解历史故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着解说词,将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表达出来,增强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钱薇说,随着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热度持续上升,讲解员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教育需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把那些动人的新四军故事以更丰富的形式分享给更多人,让大众在汲取革命先辈力量的同时阔步前行。
李蓝丁,17岁加入新四军,1942年正式加入共产党,在一次转移伤员中,负责抬担架的她被压断了肋骨,可她以超人的毅力,跨越深沟,将伤员抬进村里。为了不分散战友们的精力和可能引起的不安情绪,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做了简单处置,强忍疼痛,照常工作。
每次接待党员干部集中参观学习时,钱薇都会讲述李蓝丁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牢记初心使命、担当作为,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为他们服务。”
据了解,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建馆30多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3000多万人次,现年均接待观众约150万人次,已与320余家单位共建;同时还利用省、市党员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和实境课堂优势,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张慧民 周业 庆海)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