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未来五年,南京迈步超大城市

2021-04-09 14:48

今天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份《纲要》突出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使命担当,把南京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大局中考量。未来五年,从特大城市走向超大城市,南京的城市格局和能级将迎来跃升。

城市定位,建设高能级中心城市

南京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正处在全面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期间,南京将从如今特大城市迈向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的超大城市。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锚定了“四高”城市的目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和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这“四高”城市,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这一城市发展愿景的生动现实模样。

《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南京经济将在高质量轨道上实现稳健增长,发展速度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十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 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6.5%左右。二〇三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区域协同,打造三条发展带

放眼当下城市竞合新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纲要》提出,要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典型意义的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南京战略枢纽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如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南京市提出,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共同支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对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金融、研发设计、高端中介服务等外溢功能,提升南京在区域及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深化对接上交所等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推动江北新区与浦东新区的联动发展,探索建设沪宁人才合作示范区。主动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办好进博会沪外常年展活动,打造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南京港作为上海港最大长江中转口岸地位,加快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在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方面,南京将着力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聚力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上,南京将借鉴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经验,更高质量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加快 G312 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南京仙林大学城、麒麟科技城与镇江高新区、大学城融合连接,打造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协同的创新共同体。

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域深度交流合作上,南京提出了多条发展带的概念。其一,打造沪宁产业创新带,推进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联合组织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和共性技术攻关,打造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综合型平台。其二,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着力发展文旅健康、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专业会展等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绿色技术研究应用与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协同机制,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轴和跨省合作示范新样本。其三,培育宁淮宣黄成长带,围绕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旅游装备制造、农业科技研发、观光农业等产业分工融合,试点实施区域水源共保、河流综合整治、跨区生态补偿等机制。深化拓展与杭州市、黄山市的文旅产业合作,共筑宁杭黄“魅力发展绿三角”。

综合枢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550公里

南京正在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将有力支撑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南京规划了“航空+高铁”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将实施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引入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和市域快线 18 号线。

未来五年,南京将进一步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建成南京北站和六合西站,基本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四站客运枢纽联动格局。加快推进宁淮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含宁合客专)、宁芜铁路复线等工程建设,新建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规划建设宁滁蚌亳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开展超级高铁廊道和站点规划研究,加快完善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南京正加快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宁句、宁滁、宁马、宁仪扬等城际轨道交通,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与此同时,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续建 5 号线、6 号线、7 号线、4 号线二期、9 号线一期、10 号线二期、1 号线北延、2 号线西延、宁天线南延等线路,建设 3 号线三期、11 号线一期,加快市域快线 18 号线、16 号线、14 号线等前期研究。到 2025 年,轨道交通新建线路里程达到 180 公里,运营里程达到 550 公里。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仇惠栋

编辑:陈路

44

今天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份《纲要》突出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使命担当,把南京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大局中考量。未来五年,从特大城市走向超大城市,南京的城市格局和能级将迎来跃升。

城市定位,建设高能级中心城市

南京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正处在全面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期间,南京将从如今特大城市迈向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的超大城市。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锚定了“四高”城市的目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和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这“四高”城市,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这一城市发展愿景的生动现实模样。

《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南京经济将在高质量轨道上实现稳健增长,发展速度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十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 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6.5%左右。二〇三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区域协同,打造三条发展带

放眼当下城市竞合新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纲要》提出,要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典型意义的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南京战略枢纽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如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南京市提出,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共同支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对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金融、研发设计、高端中介服务等外溢功能,提升南京在区域及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深化对接上交所等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推动江北新区与浦东新区的联动发展,探索建设沪宁人才合作示范区。主动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办好进博会沪外常年展活动,打造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南京港作为上海港最大长江中转口岸地位,加快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在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方面,南京将着力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聚力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上,南京将借鉴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经验,更高质量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加快 G312 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南京仙林大学城、麒麟科技城与镇江高新区、大学城融合连接,打造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协同的创新共同体。

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域深度交流合作上,南京提出了多条发展带的概念。其一,打造沪宁产业创新带,推进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联合组织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和共性技术攻关,打造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综合型平台。其二,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着力发展文旅健康、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专业会展等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绿色技术研究应用与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协同机制,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轴和跨省合作示范新样本。其三,培育宁淮宣黄成长带,围绕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旅游装备制造、农业科技研发、观光农业等产业分工融合,试点实施区域水源共保、河流综合整治、跨区生态补偿等机制。深化拓展与杭州市、黄山市的文旅产业合作,共筑宁杭黄“魅力发展绿三角”。

综合枢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550公里

南京正在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将有力支撑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南京规划了“航空+高铁”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将实施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引入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和市域快线 18 号线。

未来五年,南京将进一步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建成南京北站和六合西站,基本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四站客运枢纽联动格局。加快推进宁淮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含宁合客专)、宁芜铁路复线等工程建设,新建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规划建设宁滁蚌亳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开展超级高铁廊道和站点规划研究,加快完善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南京正加快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宁句、宁滁、宁马、宁仪扬等城际轨道交通,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与此同时,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续建 5 号线、6 号线、7 号线、4 号线二期、9 号线一期、10 号线二期、1 号线北延、2 号线西延、宁天线南延等线路,建设 3 号线三期、11 号线一期,加快市域快线 18 号线、16 号线、14 号线等前期研究。到 2025 年,轨道交通新建线路里程达到 180 公里,运营里程达到 550 公里。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仇惠栋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